喜迎建党100周年·回顾彰武历史(四十二)|神奇秀丽的千佛山

千佛山,坐落在彰武县大四家子镇境内,位于彰武法库康平三县的交界处,距彰武县城45公里,离省城沈阳100公里。千佛山,原名叫阿古庙山。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天里,不知道哪里来了一位姓张的老和尚,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脚步怎么也迈不动了。于是他在这里搭建一个简陋的小屋,便住了下来。住下后,就开始四处化缘,同时还行医行善,给周边的大人小孩看病。他医术很高,基本上手到病除,并且不收取分文,顿时名声大振,人们都竖起拇指称赞他“张半仙”。

有一回,他在山上溜达时,看到这里山高树茂,青石壁立,古木参天,遍坡山花似锦,好一派独特奇异风景。低头俯视,脚下庙宇旁,还有一条四季流淌的温泉,似潺潺小溪,清澈见底,令他赞叹不已。再举目细看,那些各种形状的怪石,咋瞅咋像庙里的佛像,忽然心头一热,脱口而出:我乃出家之人,要把这些石头再加工一下,刻成各式各样的佛,这不也是行善积德吗?同时这也是孝敬佛主之举呀!

第二天,他便端坐屋里,认真而仔细地画出了佛像的图样,接着又请来两个姓朱的石匠,在山上雕刻石佛,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相继造出来,张半仙原来准备在山上刻造360尊佛像,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刚雕刻100多尊的时候,便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儿:那时候,这地方归蒙古宾图郡王管辖。这年秋天,当地大地主老包家去西藏拜佛学经的状元喇嘛学成归来,他一路上周游各地名山大川,满腹经纶,盛气凌人,十分得意。当他踏上家乡这片土地,登临这座荒山时,举目远眺,只见青山连绵,白云飘动,耳边不时地传来百鸟争鸣,脚下泉水叮咚作响。包喇嘛不禁连声称赞:“仙境,绝对的仙境!此乃吾修道养身之宝地!”正当他独自兴奋之时,转眼间,见到不远处有二位石匠,正在轮锤凿石,心中大惊,自语道:“他们莫非是宾图王派来修佛的?这事我咋一点都没听说呢?”于是他没有心情游逛了,便直奔宾图王府禀告了自己的发现,并添枝加叶地说石匠在山上胡乱凿石,不知道他们要搞啥名堂,这样定会破坏这里的风水。宾图王听后大怒:“真够放肆,快去把他们撵走!”并对包喇嘛说:“你报告有功,可以上山取而代之,在山上修建庙宇当大喇嘛。”次日,他带着官兵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张半仙”捶巴一顿,强占了此山。而“张半仙”一气之下跑到獾子洞大车店,大口地喝酒吃肉,在饭店足足睡了一天一夜,醒酒后吐了一地,从此不知去向,人们再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朱氏石匠见“张半仙”一去不回,也收拾家什不干了。

包喇嘛占领此山后,又进行了重新规划。将山的四周修了围墙,并按照“张半仙”的思路,招来了一批石匠继续雕刻石佛,原计划造千尊佛像,故把阿古庙山更名为千佛山。后因战乱,也没能如愿。目前,千佛山上共存有198尊佛像供游人观瞻。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几次修缮,并将千佛山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千佛山旅游开发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恢复和新建了许多景点,使千佛山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观光好去处。

每当人们来到千佛山,驻足在新建的拜佛台前,放眼四外,都会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龟山,它好像一个庞大的乌龟,卧在千佛山的西南角;再转眼东南方向,展现在眼前的便是卧佛山,它酷似一尊躺着的大佛,一对乳峰高高突起,两只脚平稳地伸直,其体态端庄、健美;东北方向的那座光秃的山叫铃山,看上去恰似一座偌大的铃铛扣在大地上,上面还带有铃环,让人见山如闻铃声响的感觉。千佛山四周群山环抱,自然景色十分壮观,含有极浓的神奇色彩。

观赏罢周边的山形地貌,花草树木,再沿着朝圣路踏着一个个崭新的石阶向上攀登,便走进千佛山的核心景区。这里就是文物保护区,面积0.8平方公里。它以峰峦、峭壁、古木、花草、怪石等自然景观而著称。

在这里,游客首先见到的是两侧的禅堂和护法堂。紧接着就是180平方米镶嵌如明珠的露天大唐卡,它的左右分别雕有高18米的前弘期重要译经大师、藏传佛教的创始人莲花生的全身塑像释迦牟尼的金身塑像,让人尽情地领略藏传佛教的神圣与庄严。

下一个去处阿古庙。阿古庙相传建于清光绪年间。当时一位包姓地主人家,见这里风水好,且土地肥沃,即从内蒙古举家迁于此地。先以种地为主,连年五谷丰收,人丁兴旺,随即起造庙宇广施善事。阿古庙是用木材凿铆石柱顶立而成,此建筑相似圣经寺,但也自有特色。该庙系方八尺为单位的建筑格局,合计建筑面积为1000余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供奉如来大佛一尊,高3米有余,另有四海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也均在1.5米以上。整个殿堂内外墙均系彩色图画,包罗万象,尽显佛光神韵。堂内有佛龛数个,整日贡品不断,香火甚盛。据包氏后人所述,当时阿古庙僧人多达300余名,每日香客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新民县、内蒙古、通辽等地拜佛上香者络绎不绝,其影响力方圆近千里。由于佛堂兴旺,包家便拨地给僧人,僧人以土地收入及香火钱维持庙宇维修和他们的衣食。后因战乱,阿古庙遭到破坏,现已不复存在。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按照阿古庙的原貌,进行了重建和修缮。内设有释迦牟尼像居中,两侧分别塑有莲花生和骑着大象的普贤等两尊佛像,雕塑得十分考究,栩栩如生。在满壁画幅的映衬下,显得既庄严肃穆又熠熠生辉。在功德灯的照耀下,再加上飘渺的香火,使人感到如入仙境一般,顿觉惬意和神奇。再向前涉足几步,就是白龙洞。传说当年阿古庙修成后,首任住持养了两条蛇,平日里很少有人见到,只能看到庙旁墙角处有一个洞,由庙里固定僧人每天向洞里投放食物喂养。有一天,一伙强盗的首领夜晚摸到庙宇,准备劫持住持为人质,以便勒索庙内财物。当他窜到住持卧室,正准备下手时,突然感到被条绳子给捆住了,并且凉气袭人,没办法只好跑了出去。但他既害怕又不甘心,他又找来二头目和一个下人,当三人第二次闯进门,正想向床边扑去时,都觉得脚被什么东西拌了一下,扑通一声,闹个狗抢屎。他们都爬起来刚想往外撤时,顿时发现门口四只闪着绿光的眼睛在盯着他们,借着月光仔细一瞅,原来是两条见头不见尾的大蛇,直立在门口挡住了退路,这回可把他们吓傻了,此时听到住持轻声说:“你们放下屠刀,重新做人吧!”这三个人慌忙跪倒在地嗑头,头像鸡啄米似的,求住持宽恕,三个贼人起来向后一看,方才那两条蛇居然不见了。自此以后,无论什么样的土匪,也不敢再动阿古庙一草一木。现如今,山上仍保留着这个洞口,被取名为白龙洞。

随着山势的升高,人们可依次目睹千佛山上大小不同、神态各异、五彩缤纷的佛像。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里的佛像采取浮雕或半浮雕的手法雕成,以阴刻双线作头,背光、线条十分流畅,清新自然。佛像大的高达3.2米,大气磅礴,宏伟壮观小的仅3.2厘米,小巧玲珑,精灵剔透。有的佛像如今仍可依稀辨其彩绘痕迹。佛像的种类也异彩纷呈:有群像、单像、立像、坐像、有文静祥和的慈善像,也有怒目圆睁青面獠牙的恶煞像,单面双臂、多面多臂像,又有菩萨像、千手佛、绿度母像、罗汉像、金刚力士像、托塔天王像、笑容满面的弥勒佛像,更有历史人物关公、周仓等像,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石壁图。

在千佛山的山腰悬壁处,用一块大石头凿有一个高2米,进深3米,洞内6平方米的观音洞,两侧凿有3个佛龛,如今仍清晰可见两侧“菩陀山上慈悲主,紫竹林中自在仙”的对联,在山间林木花草的掩映下,温馨的阳光照射进来,人们身临其境,犹如处在香烟缭绕的仙境之中,平添几分情趣。千佛山摩崖造像是目前辽宁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处佛教石刻艺术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千佛山另一处绚丽景观,更令人叹为观止。山坡上树木繁茂,天然次生林奇形怪状。每当春天来临,枝条婀娜多姿,桑树、杨树枫树争奇斗艳、各领风骚,满坡花红草绿、香飘四野,给人一种古朴之美、原生态之美。

千佛山不仅是座灵山,而且还有圣水。山脚下,清凌凌的泉水化作涓涓小溪,一年四季叮咚作响、流淌不息。此泉水出露于千佛山寺庙旧址所处的断裂带中,据辽宁省地质实验研究所专家评价,该泉水无悬浮物、无异味,水温常年在12—13摄氏度,终年不冻,水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铁、锶、氟、钴、铜、锰、镍等12种微量元素,长饮此水,对促进人体健康、维护生理机能和发挥其功能等方面均有功效。目前,矿泉水作为一种产业资源,正在开发利用,造福于人类。山下的涓涓小溪,取名九品莲池,供人观赏、品水,享受无穷乐趣。

千佛山是一处神奇圣地,它以其神奇的传说而引人,以其独特的山形地貌而壮观,以其摩崖造像和庄严的古刹交相辉映而怡情……

作者 张海东

声明:彰武融媒原创稿件作品,文字、照片和视频版权归属彰武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推荐:

第941期 笑起来真好看|习近平履约而来,共产党说到做到 我县组织收视收听全市领导干部周末大讲堂 代县长杨家佳主持召开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案件落实情况推进会 【党史学习教育】彰武县阿尔乡镇关工委到阿尔乡九年制学校讲党史故事 【政法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 ——彰武未检守护未成年人一片芳华 【政法教育整顿】村民评理说事点:力解群众“闹心”事 喜迎建党100周年·回顾彰武历史(四十一)|享誉全国的中华诗词之乡 普法窗口|校园欺凌引血案 花季少年获刑罚

您看此文用 分 秒,转发只需1秒 第923期 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

Hash:8ccfd9a716f138bd3096c35a9c0713929a49f55d

声明:此文由 大东北生活资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