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把“美丽生态”变成“美丽经济”

绿意盎然的盛夏,走进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山山脉林木葱郁,河道两旁遍染青翠,天空湛蓝清新,河湖鱼翔浅底,四面八方的游客聚集,悠扬的歌声欢快地流淌在河畔与溪流……一幅生态画卷的泼墨山水,纵情叙说着仙人洞的永续发展。十年来,在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传承和创新引领下,保护区内的旅游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自然与人文、区内与区外、古老与现代、休闲与刺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互补的旅游景观,使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事业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绿,就有“碧水青山

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除本区的动植物地质地貌等旅游资源之外,在该区域内还有其他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小峪河两侧的山峰,如刀削斧劈一般拔地而起,山势极为险要。群山中还点缀有许多岩柱、岩墙、岩壁、石林等。区内溪泉众多,形成众多林间小溪,有的形成瀑布。区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山泉、矿泉,含有对人体有益的23种微量元素。仙人洞地貌景观奇特,地质构造古老,有震旦纪的石英石、夹绢云石英片岩和变质砂岩形成的假岩溶地貌,构成奇峰怪石,千姿百态,还有大小溶洞40多处。被列为大连市五大风景点之一。

仙人洞保护区内发展旅游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和管理过程中,保护区管理局正确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全力推进产业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区内旅游项目建设、管理及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管理局工作之中,为旅游经营提供各种服务。仅去年一年游客达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0万元,社会综合效益达到5亿多元。

如果说旅游效益是看得见的改变,那么,仙人洞保护区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保护和旅游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保护生态与规范旅游行为的逐步推进,这是一种深刻的变化,对仙人洞管理局工作开展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在促进区域经济上,管理局积极协调与旅游经营单位的关系,采取管理与服务并举,制定多项管理制度,严格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冰峪旅游度假区管理和发展的各项措施,并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旅游经营单位提供帮助和服务,推动冰峪旅游健康发展。

面对新的机遇,仙人洞通过生态旅游的实践、探索和创新,推动庄河乃至大连旅游业发展,让生态元素更多更好地助力旅游产业,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百姓富裕的有机统一,为庄河及大连旅游产业的多层次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有绿,便有“金山银山

在仙人洞管理局眼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都不是此消彼长、不可调和的天然矛盾,而是完全可以兼容并包、相得益彰的孪生兄弟。仙人洞管理局做好观光产业这篇大文章,树立大生态、大旅游的崭新理念,把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与再生,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努力找寻“契合点”、规避“风险点”,谋求最佳生态效应。

守住生态底线,不是裹足不前、畏首畏尾的不发展、慢发展,而是要将补齐机制“短板”与做好大旅游、大生态“长板”有机融合,关键就是要找准发展路径与增长方式。保护区管理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注重处理好保护与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与经营者的关系,既没管死,也没让经营者随心所欲,既使资源得到保护利用,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记者获悉,发展旅游产业,仙人洞保护区管理局树立了全景式打造、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一盘棋”思想,加快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依托保护区优秀自然资源开展的生态旅游事业,把林业、文化、民俗、旅游、科技等方面有机结合,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保护与旅游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一方面努力扶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旅游监管力度,将生态旅游引入健康的发展轨道。编制《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促进科学管理,永续利用;发挥保护区的宣教功能,向游客开展环境教育;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和导游的生态旅游知识培训。

通过一系列工作,如今,仙人洞正努力走出一条政府主导、文化主打、龙头带动、旅游助推、民资撬动、文化事业产业互动的特色旅游生态文化发展之路。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产业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地方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半岛晨报、海力网首席记者张璐璐 记者刘坤

Hash:a57a846b5fd49ac12afb5583bd3a53120dfe99f9

声明:此文由 半岛晨报discard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