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水和谐”的水利传奇 --寻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防洪枢纽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

在荆江大堤沙市段,耸立着一座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新中国第一个水利工程——荆江分洪工程而立。

在这座13米高的塔形花岗岩建筑物下方,镶嵌着一幅用汉白玉雕琢而成的工农兵三人浮雕肖像,其中那位扛锄头的农村妇女的原型,就是松滋人辛志英。她曾率领乡亲参与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堤坝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于1952年获全国特等劳动模范。

近日,全媒体记者报道团来到荆江分洪工程纪念碑,寻访修建荆江分洪工程背后的故事,实地感悟革命先辈们攻坚克难、甘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追忆:30万人参与荆江分洪工程建设

站在拥有“长江第一矶”美名的古观音矶前,看一江清水缓缓东流。在这一片平静之下,掩映着过去岁月里的波澜壮阔。

“我现在站着的这个地方,是儿时夏天经常玩耍的地方。这条江、这座塔、这个湾,见证了1998年特大洪水,更见证了荆州的发展历程。”沙市区荆江亭社区居委委员林思媛是社区里的红色故事讲解员,在她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以“纪念九八抗洪”为主线,“御水、兴水、亲水”“人水和谐”的荆州故事。

荆江地处长江中游,上起湖北省枝城市,下至湖南省洞庭口城陵矶,河段全长377公里,是历史当中水患最严重的地方。据史料记载,公元1499年至1949年的450年间,荆江两岸曾决堤180多次。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决定修建荆江分洪工程,用以保护荆江两岸5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当时,除调集10万名解放军外,还需动员20万民工共同参与荆江分洪的工程建设。作为镇上的妇女委员,年仅19岁的辛志英立刻积极报名参加,还热心向身边的乡亲宣传。1952年4月,辛志英带领着乡亲们出发了,从松滋米积台赶往荆江分洪工程南闸工地。

“为了抢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这一宏伟工程,辛志英和乡亲们克服重重困难,把从公安县黄山头山上炸出来的石头一一敲碎,运到南闸修筑堤坝。”林思媛说,当时工地上的条件异常艰苦,茅草一铺就是床,没有水洗澡,有时连饭都吃不饱,石头蹦到脸上到处是伤。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辛志英创造出了“鹞子翻身碎石法”,让碎石的工效成倍提高,平均每人每天碎石由原来的0.2立方米增到1立方米左右,辛志英自己也创造了每天碎石1.38立方米的最高纪录,被誉为“荆江铁女”。

1952年6月20日,荆江分洪工程胜利竣工,整个工程只用了75天,比预定计划提前了半个月,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同年9月,辛志英作为全国特等劳动模范来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宴请。

奉献:分洪区人民“舍小家保大家”

60多年来,荆江分洪工程充分发挥了蓄洪、泄洪作用,分洪区人民无条件奉献,保障了长江中下游的安全。

“截至目前,荆江分洪工程在1954年启用过一次,1998年备用过一次。”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负责人回忆,无论启动还是备用,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

1954年,长江出现罕见的全流域性大洪水,荆江大堤、江汉平原武汉三镇告急。荆江分洪工程进洪闸3次开闸,7月22日至8月22日间日夜不停地泄洪,有效地削弱了洪峰,延缓了洪水涨速,确保了武汉和江汉平原的安全。充分证明了荆江分洪主体工程对于人民对于历史的重要意义。

当时,分洪区有居民接近24万人,全部转移。历经几十个惊险的日日夜夜,大洪水终于退去,荆江大堤和武汉三镇都保住了。荆江分洪工程,给肆虐千年的长江洪水套上枷锁;公安人民“舍小家保大家”,为保江汉平原及下游武汉等战略要地安全作出贡献。

走上北闸门外数百米靠长江处的拦淤堤,我们清晰地看到,这里还保留着1998年准备分洪时预埋炸药的水泥桩标记。“1998年大洪水,荆江大堤危在旦夕,荆江分洪区准备第二次启用。”该负责人回忆,当时33万荆江分洪区北闸区群众全部转移完毕,解放军也将炸药埋入北闸,随时准备起爆,但最终是解放军战士与群众用血肉之躯扛住大洪水,守住了长江大堤。33万分洪区群众重返家园,安然无恙。

荆江分洪工程的建立使得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为千百万人民争取了巨大利益,成为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传承:打造人水和谐新画卷

如今,荆江分洪工程北闸工作人员陈凯每天都会走上大坝,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巡查。

36岁的陈凯,已经像这样工作了16年。工作虽然简单枯燥,但他却充满了热情。

他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和外公、妈妈是三代守闸人。当年修建荆江分洪工程时,他的外公时年23岁的涂长发参与建设,后来和战士们一起留下来守卫大坝,直到1980年退休;他的妈妈涂金兰,接着工作至退休。

当年修闸筑坝和值守的老一辈,有的故去,有的已到耄耋之年,新一代人肩负起了坚守的责任。“我从小就是在北闸长大的。现在运用的概率越来越小,虽说没有紧张的气氛,但是时刻也不能放松,维护工作一定要做好。”陈凯说。

每年的4、5、6月,北闸都会组织开展闸门启闭演练,以保持设备正常运转。“荆江分洪工程,从建起只用过一次,1954年之后,至今67年未启用。”陈凯说,希望荆江分洪工程永远不要启用,让那些分洪的记忆,成为永远的历史印记。

“为广大人民的利益争取荆江分洪工程的胜利!”“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当年建设荆江分洪工程时,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题词,如今依然挂在荆江分洪工程南北闸管理处北闸管理所一楼多功能厅里。两幅鎏金题字见证着荆楚儿女不惧艰苦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光辉历史。

在新时代,一代又一代的治水人将不断书写水利传奇,打造人水和谐的新画卷。

来源:荆州日报、区融媒体中心、解放街道

沙市区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总结暨“回头看”工作部署会

黄勇带队开展巡长江巡长湖和防汛抗旱检查工作

周开勤带队开展巡河工作

胡新成带队赴武汉开展招商工作

投稿地址:沙市区融媒体中心

邮箱:ssxwzx@163.com

电话:0716-8883678

文明倡议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告别、劝导不文明行为。遵守社会文明公约,自觉做到“三管九不”,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粗话脏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乱倒,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管住自己的腿,不乱穿马路,不践踏花草,不乱停乱放。

宣传标语

沙市区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提示您: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

Hash:b0349cc149490553441274182fa05fd09dff12ba

声明:此文由 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