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栏目、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为何齐聚文登大水泊镇?

近日,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来大水泊镇初家村取景拍摄,主要反映李久太等专家学者积极响应党的乡村振兴战略,把曾经的“空心村”打造成“设计村”的感人事迹。

素材将用于央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大型全媒体节目《振兴路上》。

“乡村想吸引人才太难了,很不容易,我们在威海的一个小村庄里,突然能发现有20多位‘新村民’聚集在一起......”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创始人于洋说。

拍摄现场,剧组正在与央视《振兴路上》栏目进行视频连线,央视主持人就我区人才振兴以及剧组团队等问题对他们进行了线上采访。

是什么原因让央视栏目对我区如此感兴趣?连线结束后,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创始人于洋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当我们拍到文登大水泊的时候,恰好我们遇到了中央电视台的剧组也在文登,也在大水泊,也在初家村。其实央视这次来和我们拍纪录片的目的是一致的。遇到之后,我们把《我家》纪录片的前三集就和央视的同仁分享了。分享的过程中,央视的同仁们给了很高的评价,说如果我们愿意的话,我们纪录片的内容,可以和央视栏目一起合作。当然我们很高兴,有机会把我们的作品在央视上呈现,这是我们的荣幸,但更重要的是,为威海、为文登、为我的老家大水泊,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当然愿意和央视这个栏目合作。”于洋说。

采访当天,《我家》纪录片剧组还邀请IP设计师、布艺老师与初家村妇女们一起手工制作新年红包。大家一针一线,分享着缝织的快乐,感受传统手工的魅力。

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致力于拍摄家乡纪录片,他们将一村一村地走下去,用镜头记录村子里那些温暖的人,真实反映乡村的变化和乡村的希望。

“走遍四海,还是威海,是不是咱们威海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是希望能够通过一种纪录片的形式,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有了这样的初衷,我们几个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就组成了《我家》纪录片剧组,我们希望能一村一村地走,走我们自己的家乡,看看我们家乡到底好在哪里。恰好现在遇到了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当然我们也希望在乡村振兴的领域里作出一点贡献。”于洋说。

近年来,大水泊镇汇聚了20多名博士、教授级专家和200多名城市精英,打造出了设计村、漫画村、围棋村等近20个特色文化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2000多万元。

这一系列变化,也是吸引威海《我家》纪录片剧组前来拍摄的主要原因。

“大水泊现在大概有20多位博士,或者各行业的专家聚集在镇里面,散落在村里面,他们相互之间还能协同作战,为乡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发现这里面确实有很多值得我们拍的故事。比如说,四年前一个清华的博士一头扎进乡村里,一干就是四年,是什么让他坚持了四年?然后这四年就初家村而言又有20多名新村民入住,是什么吸引这20多人在村子里住下来、生活下来。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鼓励性的,因为我们恰恰也希望融进乡村,所以我们就来拍这里。”于洋说。

如今,大水泊镇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IP遍地开花,争相绽放,他们或发展成特色文化项目,或独具特色文化标签,或引领文化风尚,成为提振乡村精神面貌,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助力产业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不竭动力。

相信不远的将来,大水泊镇会成为人们共同的“诗和远方”。

记者:胡嘉男 许静

编辑:姜超

Hash:5e91a3e91ebf3260f89f2171aa063d13deb831ea

声明:此文由 江南水乡栖身之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