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云观历代藏画鉴赏

我国绘画的美术作品,可谓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我国远古及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作品的内容大多以人物画为主,而人物画中又以描绘神仙信仰的占主导。内容题材多以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神荼、郁垒(古代门神)以及他们的侍从,神仙、羽士、飞天思想等;也有以画日、月、雷公、电母、北斗星宿诸神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兽、奇鸟等道教信仰范畴的题材。

玉清元始天尊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170.5厘米 横83厘米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又称“元始天王”、“虚皇道君”,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清微天玉虚境,仰吸天气,俯饮地泉,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其后庖义、神农都是他的苗裔。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把他列在第一阶中位,称为“玉清境元始天尊”。

天尊之体长存不灭,至天地初开,授道开劫度人。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元始天尊象徵“天地未形,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和“混沌之时,阴阳未判”的第一大世纪,以阳昇阴降、昼短夜长的冬至日为元始天尊的圣诞。故其像一般都头罩神光,手执红色混元珠,或者左手虚拈,右手虚捧。

水陆画是中国宗教艺术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它是随着水陆法会的产生而出现的,因应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文献记载,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十世纪的晚唐、五代。宋以前以壁画体裁居多,宋以后直到明也多以壁画体裁为主,被人称为“可移动的神像”。在道教的斋醮仪式中,所用的神仙像画,统称为水陆画。到了明代,随著道教活动逐渐深入民间,以及创作水陆画的画家增多,致使道教水陆画的创作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

玉皇像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 立轴,全称“ 昊天金阙无上

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通明宫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称玉皇大帝是元始天尊的弟子。《玉皇本行集经》中说,玉皇为“ 诸天之主” 、“ 万天之尊”。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地位极高,神权最大,为天界帝王,总管三界(天上、地下、人间) , 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白云观藏水陆画总数量近300卷,多绘制于明清时期,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卷,国家二级文物约120卷,国家三级文物约140卷。这些藏品,以画面精美,类别全面等特点而著称。而且,因藏于北京白云观的水陆画作品多为宫廷画师所绘,他们严格参照顾凯之、阎立本、吴道子等前辈画家们的以线为骨的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法,勾线和设色都极为考究,每幅画的章法灵活多变,人物可分可合,可多可少,但是每幅的画法都有一定的规矩,而且都保持着唐宋的遗韵。画师们能够在一幅画上表现几种不同的情调和生活,用对比的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非常强烈,保留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传统艺术形式。

后土像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180釐米 横83.5釐米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简称“后土”,是盘古之后第三位诞生的大神,俗称“后土娘娘”,为道教“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她职掌阴阳,育万物,被称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与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合,为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注:“后土即朝廷祀皇地祇于方止是也。王者所尊合上帝为天父地母焉。”又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天地部称:“三十六土皇,应三十六天,中应三十六国。如是土皇皆位齐玉皇之号。”元明《三教源流授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条称:“为阴地者,五方相乘,五气凝结,负载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阳地阴,天公地母也。”

由于时代的变迁以及历朝历代的各种天灾人祸,我国许多优秀的古代水陆画都遭到不同的劫难,到清代晚期,水陆道场已经逐渐式微,古代纸绘、布绘和绢绘的水陆画能保存至今的已为数不多。因此,白云观所保存下来的这些水陆画作品便有着重要的艺术、文物和文献价值。无论从数量、规模、内涵还是研究价值来看,它们在中国道教神仙绘画中都是有著极其重要的地位。

白云观藏水陆画以它的彩绢工笔浓缩了泱泱中华道教的文化内涵,以纸帛柔丝映现著古代中国千年的宗教思想体系,以劲健的笔力、鲜明的色彩表现出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们对美好愿望的追求和寄託,它不仅是研究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美术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对道教史、民间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及美术史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是中国美术界研究中国古代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为当代美术家创作提供了瞭解古代的服饰、习惯、技法、表现手段及思想感情的宝贵资料。

雷声普化天尊

明代(1368—1644),重彩绢本,纵124釐米 横75釐米

雷部最高天神,全称为“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他下辖一个结构複杂的雷神组织。《明史•礼志四》载:(弘治元年)“《尚书》周洪谟等言:雷声普化天尊者,道家以为总司五雷,又以六月二十四日为天尊现示之日,故岁以是日遣官诣显灵宫致祭。”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其:尊属九天之上,综司五雷(天雷、地雷、水雷、神雷、社雷),应化九天,总管雷霆都府,辖及二院(五雷院、驱邪院)三司(万神雷司、雷霆都司、雷霆部司),为雷部尊神。

雷部天将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157.5釐米 横87.5釐米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下辖的各个雷部都府,皆有神将分理,称为“雷部天将”。他们不仅执役雷部,同时负责护卫天庭。

马元帅

明代(1368—1644),文物定级 一级乙,纵162釐米 横107釐米

马元帅即道教常称的“ 华光大帝”,又称“灵官马元帅”、“三眼灵官”、“华光天王”、“马天君”等。道教尊称“正一灵官马元帅”、“五显华光大帝”、“太乙雷声不动天尊”,为道教护法四帅之一。相传他姓马名灵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间又称“马王爷三隻眼”。还有一种说法称他由南斗六星的斗口星化生,所以又称 “斗口魁神”,名叫马胜。

二十八宿之一

清代(1644—1911),绢本重彩 立轴

二十八宿原为星宿的名称, 中国古代的星象家把黄道上的恆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座, 称为二十八宿。道教认为每个星座都有一个神将, 共有二十八位神将,也称作二十八宿。道教按四方位置把二十八宿分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四组,每组各有七位天神。据《谢五墓醮仪》记载:“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比、觜、参,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斗九星星君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175釐米 横103釐米

又称“ 北斗九辰”,《道法会元》卷一七二说:“ 北斗九宸,应化分精,而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辅、天英、天内、天柱天心、天禽也。”主四时八节、阴阳造化之政。

六十太岁神像(部分)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 立轴

六十太岁像共三十幅,每幅二位太岁像。为晚清内府如意馆所绘。

诸神朝元图(右)

明代(1368—1644)

重彩绢本 立轴

长春真人道行像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757釐米 横87釐米

(1148—1227)金代登州栖霞(今山东省)人。字通密,号长春子,道教尊为长春真人。年十九师王重阳祖师习道,师卒后,于磻溪苦修六年, 后又于陇州龙门洞隐修七年。开创全真龙门派。大定二十八年(1188)应金世宗诏赴燕京,主持“万春节”醮事。兴定四年(1220)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邀,携弟子十八人历时二年赴西域大雪山谒见成吉思汗。元太祖十九年(1224)返回燕京,主持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道事。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羽化升仙。

第一代抱元趙律師像

清代(1644—1911),重彩絹本,縱180釐米 橫91釐米

金液还丹图(部分)

清代(1644—1911),重彩绢本,纵30.2釐米 横1388釐米

此卷分二十幅图,每幡图附七律诗一首,描绘了内丹修炼之术,从“原本”至“还元”之过程。该图为明《道藏》中所载,彩色图为之摹本,是以图画讲述道教修炼的难得之作, 海内外之孤本。

十殿元君之五殿

明代(1368—1644),重彩绢本,纵157釐米 横90釐米

雪山应聘图

元代(1271—1368),水墨绢本,纵128釐米 横77釐米

该图描绘丘祖在弟子陪同下赴雪山谒见成吉思汗故事。人物山水均以工笔画出,细腻工整,细条流畅,人物生动,全画颇俱宋元风格,为难得人物故事画,画旁有“完颜崇厚识”。

梅花图·慈禧

清代(1644—1911),水墨 绢本,纵123釐米 横60釐米

慈禧太后擅书画,常以其书画下赠大臣等,这幅梅花图系赠白云观方丈高云溪的。该图梅花清秀,枝干有力,堪称佳作。

八仙·吕镇

清代(1644—1911),水墨淡彩 纸本,纵202.5釐米 横116釐米

玄风庆会录册页图

清代(1644—1911),重彩纸本,纵27釐米 横27釐米

《玄风庆会录册页》是以多幅册页画面组成的,描绘丘祖应成吉思汗邀请,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故事画。今只馀少数几页,大多已丢失。

友情链接

Hash:a1c2b04d71104cd5b74ae7cd7e462f0f3c98f132

声明:此文由 北京白云观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