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文旅融合的“双王城路径”

文化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寿光市王城生态经济园区,位于风筝都西北角的一方热土,近年来,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蓝色畅想”总基调,借助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人文禀赋,高起点、大手笔、宽领域推进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走出了一条标新立异、硕果满枝的“双王城路径”。

“奋力攀登、勇争一流,在文旅融合上当先行军、做试验田,打造红色文化经典、擦亮村落文化品牌、续写海盐文化诗篇、构建生态文化矩阵,给 潍坊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双王城力量’!”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文杰表示。

水天一色的 巨淀湖

打造红色文化经典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

冬日的一个周末,来自寿光城中学的杨晓丽和家人再次驱车到巨淀湖游玩。与以往不同的是,欣赏完巨淀湖风光后,位于湖畔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成为他们的下一站。“以前光听老人们说八支队在芦苇荡里打鬼子,现在到陈列馆看了看,才知道这支部队也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立下了战功!”面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片,杨晓丽久久驻足,唏嘘不已。

巨淀湖风光

作为潍坊最大的天然湿地,巨淀湖的原生态之美誉满齐鲁、扬名华夏,同时这片区域不仅是“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革命摇篮,还走出了马保三等一大批爱国将领,涌现出了“八支队”“寿光独立团”“马家连”“ 陈毅担架连”等革命队伍。依托巨淀湖和人文底蕴,双王城乃至寿光市倾力建设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陈列馆,再现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的全过程,图文并茂、详实完整地记述了八支队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和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光辉战斗历程。开馆以来,先后接待各类参观培训3万余人次,与马保三故居和修缮完成的八路军渤海军区司令部旧址一起,向八方来客立体式重现激情抗战岁月和先辈的家国情怀,使观光旅游的过程成为人们精神接受洗礼的过程,成为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

马保三故居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随着知名度提升,巨淀湖乃至双王城在更高层次上走进公众视野。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陈列馆入选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国艺术报》把国内首个镇街一级的采风创作基地落户双王城;最近,在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新时代·中国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巡礼成果发布暨2020中国文旅和网红经济融合发展峰会”上,巨淀湖风景区捧回了沉甸甸的“最佳文旅融合旅游区”和“最美自然风光旅游名景”奖牌。

与巨淀湖一样,牛头镇村是红色堡垒村、抗战英雄村,今天,这里的人们在传承革命传统的道路上从未止步,他们的“红柳志愿服务队”在2017年成立,是潍坊首支村级志愿服务队,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重现英烈精神,奉献父老乡亲,成为知名的红色公益品牌。作为寿光唯一的申报村庄,牛头镇村正申报“全国红色美丽乡村试点村”。2020年以来,双王城盘活巨淀湖周边业态,引进国防教育基地、红色拓展基地、啤酒小镇等项目,策划寿光市首届啤酒音乐嘉年华,开发巨淀湖专属文创产品,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不断扩充文旅融合的成色与内涵,提高了产业协同发展水平。

擦亮村落文化品牌

在牛头镇村的“扶贫车间”展柜上,摆放着老一辈牛头镇村人留下的 草编作品,也有村民刚刚完成的作品,与寿光这个著名的“扶贫车间”一起,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牛头镇村的草编是传统手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车间’不但让贫困户脱贫,而且让老手艺传承下来,寿光在申报‘中国农耕文化之乡’的时候,专家组还到我们村参观了呢。”牛头镇村妇联主席朱萍自豪地说。

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虽然村庄不多,但个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比如卧铺村的老粗布、牛头镇村的草编和蚂蚱酱、郭井子村的富硒西瓜等等,都是传统手工艺和农耕、饮食文化的代表,也是双王城人特有的乡愁。六股路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有650多年历史,因地处六道通衢而得名,在潍坊市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下,该村全力建设“寿北古驿、生态氧吧”,入围“国家级森林村居”。近年来,借力乡村振兴,在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双王城大力发展康养文化,成为文旅融合新亮点和民生工程新载体。

康养中心成为古老村庄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寇家坞六村集体经济不错,双王城在这里先行建设康养中心,老人们每顿只需花一元钱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康养中心还能提供休闲娱乐和健康保健服务,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让孝老尊老成为村落文化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庄被评为“潍坊市乡风文明村”。2020年年底,在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大力推动下,寇家坞联村的寇一、寇二、寇三、寇四这四个村的康养中心同时启用,加上六股路村、寇家坞六村的康养中心,能解决400多名老人和重点贫困户的生活保障问题,其他村加速推进,“全域康养”在双王城渐行渐近。

续写渔盐文化诗篇

位于双王城一隅的盐业遗址群,是一块圣地,远古时代先人们煮海为盐,改造自然,奠定了双王城及附近一带为商周时期制盐中心和中国海盐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曾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寿光被授予“海盐之都”。今天,还是在那片土地上,新一代双王城人依靠资源优势和潍坊“经略海洋”的春风,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续写渔盐文化诗篇。

依托地下优质卤水资源发展高端水产品养殖业

“以前人们用卤水制盐,现在我们用卤水养殖南美对虾,薪火相传,异曲同工!”创业者胡金润说道,选址的时候他们几经比对,最后敲定了寿光双王城。“水产养殖对水环境的要求很苛刻,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双王城的区位、交通就不用说了,最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化工厂,以发展高端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等为主,水环境是最佳的。”胡金润说,与传统的露天养殖相比,工厂化养殖的效率和质量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他们的产业板块除了水产养殖,还包括光伏发电和废水处理,当前与正大集团等大企业洽谈合作,结合寿光蔬菜品牌进军水产品深加工项目,提高附加值。

2020年以来,双王城高标准建设绿色水产养殖园区,海之鲜、恒诚水产等水产养殖企业联合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一体化推进对虾繁育、经济鱼养殖和水产深加工,水产养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稳步提升。最近,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与广东知名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联手推进智慧化渔业园区项目,建设南美白对虾种苗繁育基地、工厂化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基地等,全面推进水产养殖设施生态改造和产业升级。

构建生态文化矩阵

盐碱肆虐,野蒿嚣张,“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

无土栽培西红柿既是富民产业又是生态美景

曾经的双王城是不毛之地,数十年前,勤劳聪慧的双王城人首创西红柿无土栽培模式,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无土栽培西红柿生产基地,化盐碱为绿洲,变贫穷为富足。近年来,在原有300公顷的基础上,双王城新规划180公顷现代化无土栽培大棚园区,让这块土地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演变成一个生态文化范本和全国著名的农业观光旅游景点。双王城还配套建设种苗培育基地、蔬菜合作社、生资超市等服务设施,探索“农业+电商”模式,与国家农综区合作,产品订单化生产、批量化直供 海底捞、阿里巴巴等企业,占领产业制高点

林海博览园万种风情

盐碱地上,双王城人不但能让瓜菜飘香,绿意盎然,而且营造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景,林海生态博览园就是盛景的发祥地。如今的林海园区不仅有133公顷荷塘、67公顷海淡水鱼池,还有各类植被200多种,采取“上林下藕藕鱼套养”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进行生产,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置身其中,仿若走进“江南水乡”,其立体开发及生态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多种模式,被公认为是当前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现在,园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景观旅游收入达400余万元。

稻米飘香

山东省林科院盐碱地造林实验站项目、海水稻项目、巨淀湖芳青玫瑰产融发展项目……沐浴着“双招双引”的雨露,一个个以生态为精华的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入驻,双王城的生态优势持续放大,园区森林覆盖率超过40%,林木茂密区域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数量超过7000个,是地表一般浓度的10倍以上,世卫组织规定清新空气浓度的7倍以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双王城聚变出无穷动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在这里越走越宽、越走越高远!

(稿件原载于2021年1月15日《 潍坊日报》4版;图片来源: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管委会)

Hash:e148b5abb91bb3a62bc1565686cd8986d9df3de3

声明:此文由 潍坊传媒网官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