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之州——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藏精品

宋代长27.4cm宽18.5cm高12.2cm馆藏

宋代,瓷枕作为实用器非常流行,当时匠人有在枕面上书写警句、吉语的习惯,这种在枕头上写诗作词的有一般的烧瓷工匠,也有当时的文人雅士。此枕上所题“风流子”为宋时较为流行的词牌名,“大石调”为商调乐律名,唐代始创。词的内容婉约缠绵,有柳永慢词风范。

《风流子·大石调》

洛阳西楼,悗踈(疏)林外,翠霭碧烟。

浮想三千丽质,到今何在,凤楼空锁,寒雨深秋。

因追念,自古兴与废,怎不遣人愁。

繁华巷陌,绮罗台榭,半来禾黍,半是荒坵。

潇索西风里,凭栏久空,恁遣我凝眸。

堪叹旧游,满目一梦愁愁。

又早是,对景伤怀,那更岁华踪迹,荏苒淹留。

欲问恨情多少,洛水东流。

宋代长22.9cm宽17.5cm高12.1cm馆藏

枕呈不规则多边形,枕面中间微内凹,枕面周边绘外粗内细的双重四道墨线,内画一卷叶花枝,腰身绘以花枝,纹饰简练。为磁州窑系典型的器物,受到民间百姓的喜爱。

唐代高17cm腹围54.5cm口径9.3cm底径10cm馆藏

侈口,短颈,鼓腹,平底,肩安双系。器表施黑釉,肩、腹部挥洒着大面积的白斑,整个器型浑厚,是典型的唐钧。

宋代长27.8cm高8.4cm馆藏

枕身施满褐彩,黑彩随器型变化,绘出虎纹、虎眉、眼、鼻、耳,形象生动。虎眼如珠,晶莹透亮。枕面绘有花枝,喜鹊卧其上。虎能驱魔辟邪,伴君安然入梦;枕面喜鹊花枝,清幽香远,愿君梦中生花。此枕是民间极为喜闻乐见的实用之物。

唐代高15.9cm腹围51.4cm口径9.3cm底径9.4cm馆藏

侈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肩安双系。器表饰黑釉,伴随着树叶状白斑,造型古朴,施釉不刮底且有流釉现象。

元代高15.4cm口径17.2cm底径7.8cm馆藏

敛圆口,深弧壁,圆底,矮圈足。通体罩施天蓝色釉,釉质匀润,施釉至足际,器胎规整。

金代口径18.7cm圈足径11cm馆藏

敞口,平沿,沿为轮花,浅腹,平底,盘底模印三朵大花,之间以缠枝相连。器表施天青釉,窑变出紫色斑块。造型讲究,工艺精湛,彩斑自然,釉色莹润,为钧瓷民窑的上乘之作。

五代直径19.8cm

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石质细腻,圆形底座,狮子造型生动,工艺精湛,憨态可掬。

北齐长11cm宽5.7cm高21cm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

线条流畅,雕刻精细。释迦牟尼端坐台上,施无畏印,背光及主佛身上饰有鲜艳彩绘及描金痕迹。

西周高15.6cm口径21.2cm馆藏

盛放黍、稷、稻、梁等熟食的器皿,侈口,宽沿,束颈,两侧兽首形耳带垂珥,圆腹微鼓,高圈足,口沿下及圈足饰夔纹,腹部饰覆瓦纹,整体造型厚实凝重,在周簋中较为典型。

西周高17.1cm口径24.1cm

侈口,双耳衔环,腹微下敛,喇叭状高足。口沿下及足上部饰兽面纹,造型古朴端庄,厚实凝重,饰纹劲健。商周时期,簋和鼎一样,也曾作为标志贵族等级的器物,在考古发现中,簋往往以偶数出现,此为同墓出土相同两件中的一件。

西周长17.9cm宽15cm馆藏

祭祀用具,状如人面,鼓目,阔鼻,眉部凸起饰茧纹,蹄状犄角,耳似牛耳。眼上部和鬚部有穿孔,可能是祭祀活动时穿系所用。古人认为,祭祀活动是当时国家头等大事,巫师们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戴着狰狞诡秘的面具绕火起舞,就能够和上天相通,传达神的旨意。

隋代长14.7cm宽9cm高33cm此器物及信息由钧窑研究会提供

正面主佛端坐其中,协侍菩萨分列左右,四面皆有造像,工艺繁缛,代表了北齐石造像工艺的最高水平。

西周高26.9cm口径21.9cm馆藏

鼓腹,双耳,三足,作为祭祀的礼器使用。体积虽然不大,但纹饰相当细腻精美,给人以稳重威武之感。

石磨棒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长38.3cm

石磨盘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长53cm宽25.7cm高6.5cm

它们是配套使用的粮食加工工具,用于谷物的脱壳。石磨盘为椭圆形,正面平坦,两端均为圆弧状,前宽后窄,腰部内收,底部有四个柱形足,琢制而成。由于长期使用,盘面中部已被磨损低凹。整套石器线条流畅,磨制精细,显示着中原先民娴熟的石器加工技巧与发达的农业文明。

唐代直径5.5cm馆藏

六菱花形,兽钮,纹饰为缠枝瑞兽图案。形制小巧轻便,应是可以被贵族仕女随身携带的物品。铜镜的质地晶莹,满背水银,千古亮白,称为银背。

唐代直径24.5cm馆藏

镜圆钮,八出葵花形边,饰以蛇颈兽身龙像。龙回首向钮,状如吞珠;三肢着力似蓄势前行,却将尾搭绕于扬起的右后肢上,形成收敛之态,姿态顽皮生动。唐代铜镜上常见这种身姿的龙像。

新莽厚0.7cm长8.2cm宽7.9cm馆藏

钱范为正方形倒角,范中心有一圆形乳钉,范四边框内有阴阳榫卯,两两相对,范背有似“山”字形阳纹符号,范中钱模为6枚“货泉”铜钱,三面三背,左右对称,每次可以制作六枚铜钱。

唐代直径13cm馆藏

此镜为仿汉代规矩镜造型,圆纽,内圈饰以蟠螭纹,外圈饰有锯齿纹,纹饰细腻,古朴典雅。唐代铜镜有了新的发展,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上就显得银亮。

唐代直径13.6cm馆藏

兽钮,以菱花为形,外饰对称的花鸟纹一圈,纹饰刻画细腻,华丽自然,是典型的唐代花鸟镜。

春秋长20.9cm馆藏

古代兵器中的一种,用于钩杀。戈上的穿孔用于绑定在长木杆上,便于攻杀。春秋战国时期,戈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在实用之外,也是“战争”、“武器’的代名词。

Hash:d865d2b7ab721b3076155e9d2e9f6ace7b40ff5a

声明:此文由 益运居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