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湖村:被遗忘的古村落 | 行者

这是一个有众多明清遗迹的古村落,位于皖南的绩溪县,以村中有一条状如太极曲线的缘溪河而著名。这条河将村落分为阴阳两部分。这个在航拍中才能发现的奇景,不知在何时被何人所发现?不过游客行走其间,丝毫没有S型太极的感受,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仿。

一路“缘溪”

不过倘佯在村间弯曲的窄巷,有一点感受是明显的,就是这个村子似乎没有过多地受到现代社会的骚扰,过着平静的、半封闭的农耕生活,有几个地方可以佐证:

村子十分安静。村里小巷纵横,却鲜见村民,虽说是在国庆期间,游客也极少。村里田地很少,青壮年基本上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小孩也很少见到,可能被父母带出去了。在国庆期间到处人满为患的旅游景点中,这里算是一处清静之地。

村中有一株1500年的槠树,已被雷电霹掉一半,

残存的枝叶在秋风中簌簌作响

家家养猪。不卖,都自家宰了吃的。在这里,猪圈是住宅的一部分,内部有两三米高,只有门没有窗,里面用稀疏的木材隔成两层,下层是阴暗潮湿、气味很大的猪圈,上层堆放很多喂猪的稻草,完全是一幅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模样。

村民煮饭烧菜都用柴禾,就地取材成本极低,不像我们这里每年秋天都为烧秸秆污染空气发愁。村中的老宅靠得很紧,拥着一条条细长的小巷,猪圈的气味便浓浓地弥漫在巷内。看来,原住民们仍然保持自己的习惯,没有因为要取悦于游客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好。

这里没有养猪场,每只猪都住单间

祠堂极有意思。皖南很多村落都建有祠堂,根据村里当官发财的人数和级别,规模有所不同。太极湖村也有一个祠堂,像所有祠堂一样,分为前后两进,前面占了四分之三的地方,是族里开会议事的地方,后面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章氏宗祠

这里最有意思的不是祠堂的建筑风格和乡间民俗,而是两件反映几十年前社会形态的证物,别处极少见。一是祠堂门楣上方悬挂的牌匾,站在门前从左中右三个方向往上看,上面有“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的大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是引导中国前进方向的“三面红旗”。

一位村民告诉我,解放后,该祠堂曾经是一个学校,现在门楣上放的字是当时一名教师制作的。我想,他肯定是一名物理教师,利用光线折射的原理,才创造出这么巧妙的作品。

一块旧门匾,三句老口号,全中国找不到第二处

二是在祠堂供奉牌位之处的两侧墙壁,竟然保留着文革时期的遗迹,那是林彪的两个著名题词:“看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念念不忘无产阶级专政,念念不忘突出政治,念念不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这些话当年全国妇孺皆知,眼下却令人恍如有隔世之感。

“三面红旗”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林彪的题词出自六十年代,太极湖村尽管是闭塞之地,却未能成为世外桃源,可见那些特殊年代的政治风暴够猛烈的。当然,也许没有那位对政治比较敏感的校长,就不会有这些创造;不是因为地处偏僻,加上村民不关心政治,现在这些遗迹也早就被处理掉了。

历史在这里定格,功过是非无关紧要

走遍村子,只看到一两个袖珍超市,里面完全是满足村民日常所需的物件。村里没有任何可以招揽游客的生意。譬如农家饭店、土特产工艺品销售点,等等。时值中午,笔者问一位在路边捧着碗吃饭的老汉:村里有没有吃饭的地方?他说没有,接着又指点说,村门口卖票的地方有一个饭馆。

此前,我曾游玩了与该村相邻的另一个古村落“龙川”,商业气息则很浓,绩溪县城街上现烤的特产梅干菜酥饼13元一斤,那里竟要28元一斤。

当然太极湖村也不是铁板一块。在一个有人居住的明清古宅,笔者在客厅里看见两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在玩耍,便问她们:能不能上楼看看?其中一个小女孩细声嫩气答道:爷爷说上楼要给10块钱。呵呵,这就涉嫌乱收费了。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很难有人置身世外,别说对成年人,就是对孩子也是有影响的。

为师傅为我站台打赏

人赞赏

Hash:743632a35e943b37e2fcfce03edfca6446e04a0f

声明:此文由 南京印象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