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是个好地方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黄河新闻网吕梁讯:柳林县,位于吕梁山西麓,黄河水东岸,全县辖七乡八镇242个行政村,总人口35万,国土面积128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5.3%。这里不仅是驰名华夏的“全国优质主焦煤基地”“中国红枣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也是享誉全国的“中部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的特色魅力示范县”。

地处黄河流域的柳林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考古发掘和史料佐证,早在5000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文明。孟门大禹治水遗址,高红、杨家坪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杨家将火塘寨遗址,坪上村吴起城遗址,青龙古城墙,印证了柳林悠久的历史文明。柳林城中的香严寺、双塔寺和宝宁山上的玉虚宫、辉大峁村的舍利塔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展现了柳林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柳林县的孟门镇是战国名相蔺相如先祖的食邑之地,于家沟是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祖籍地,柳林镇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贺昌的出生地。

山西柳林子,家家有银子,一家没银子,瓮旮旯端出两盆子”这首在黄河两岸至今流传的民谣,生动地展示了柳林明清时期的繁荣景象。这个承载着“小北京”美誉的晋西重镇,是承东启西、秦晋通衢的的水旱码头,走西口的声声驼铃,唱响了这里的商贸繁荣;鼎盛之时,柳林明清古街上云集的商贾票号就有800多家。曾在古街上摆摊吆喝的柳林碗团、火烤芝麻饼,以及荞面灌肠砂锅粉汤、柳林羊杂割,已成为享誉三晋的柳林风味小吃

商贸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文化的繁荣。多少年来,流传于柳林城乡的“柳林盘子会”、柳林弹唱、水船秧歌、伞头秧歌、三交黄河鼓子秧歌、盲人说书、闹社火、转九曲,以及柳林木年画、柳林民间剪纸、孟门桑皮纸已成为独具柳林特色的民俗文化。特别是明清以来流行于城郊一带的“柳林盘子会”,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盘子”是一种放大的神龛,浓缩的庙宇,每年元宵节期间,柳林大街小巷的每个社区都要搭建“盘子”,设置“会会”,以供奉天官诸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今,“柳林盘子”制作的越来越精致,围绕“盘子会”的社火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被民俗专家誉为“东方狂欢节”。

Hash:c775593c5990aee58b793b5fc27cf06829fa99fe

声明:此文由 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