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的旅行】来到独立之地-卡拉巴赫(外高加索游记连载之十五)

跟着GPS走在外高加索的盘山公路上,突然下载了离线地图的手机GPS失去了信号,都已经来到这里了,也不可能退回去,只好看着手机地图的方向驱车前行。这段路都是360度的急弯,大部分是泥路,一路人迹罕见,中间有一段路开了超过半小时的盘山公路没有遇到一辆对头车,当时我内心默默祈祷:“这时候车子不要出问题啊!不要下雨啊!”

在我的默默祈祷中,拐了一个弯后前面出现了一座小房子,上面立着卡拉巴赫的国旗。哗!终于来到卡拉巴赫这个不被世界承认的独立国家。

所有进入卡拉巴赫的外国游客,都要先在边境口岸登记资料,然后边境的工作人员会给一张印有首都斯捷潘纳克特地址的纸条,到斯捷潘纳克特后要到这个地址去办理签证。从这个边境进入的游客不多,工作人员看到我这个中国女生开着亚美尼亚车牌的汽车山上过来,感觉非常意外。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问我要了护照与汽车行驶证复印登记,在他们办理手续的时候,其中一个工作人员拿手机与我自拍合照,还从冰箱里拿出苹果请我吃,非常的NICE。

办好手续后,我借用了一下他们的简易洗手间,从洗手间方向拍了一张我来时的山路,然后开车去卡拉巴赫的俗称vank修道院Gandzasar修道院 Gandzasar Monastery/Ganzasar Vank。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位于是位于南高加索的一个内陆地区,介于下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之间,在阿塞拜疆西南部,前苏联时期为阿塞拜疆的一个自治州。该地区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约18万,其中约80%的居民为亚美尼亚族人。国际承认卡拉巴赫为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地区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实际统治,属于独立状态,地区武装控制着阿塞拜疆西南部的部分领土。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与亚美尼亚并不接壤,只靠近亚美尼亚,在古代算是亚美尼亚的周边地区,在这里活动的也主要是亚美尼亚人,公元17世纪曾经存在过一个小王国,19世纪初期被俄罗斯征服,后来亚美尼亚独立后归亚美尼亚管辖。苏联时期,卡拉巴赫地区成立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并由苏共中央决策划归阿塞拜疆管辖,对此,卡拉巴赫与亚美尼亚方面十分不满,前苏联时期乱七八糟的划地行为也是导致解体后的各成员国就边界问题不断发生冲突的原因。1988年,卡拉巴赫要求加入亚美尼亚,于是亚美尼亚、卡拉巴赫和阿塞拜疆之间爆发了纳卡战争。战争持续四年,最后卡拉巴赫事实独立,并依附亚美尼亚,但亚美尼亚也想把它纳入囊中,只把它当作是自己的自治州看待,所以也不承认其独立。

承认卡拉巴赫独立的只有与它同病相怜的阿布哈兹、南奥赛梯和德左,阿布哈兹和南奥赛梯国际上认为是格鲁吉亚一部分,德左在国际上认为是摩尔多瓦一部分,它们四个国家都是事实独立而未被国际承认的,所以只能互相承认了。

进入卡拉巴赫国境后,又开了一个多小时,我来到了Gandzasar修道院,这座修道院是卡拉巴赫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修道院,俗称的vank修道院。vank修道院第一次的历史记载是公元10世纪;但现在所看到的建筑都是在12、13世纪所建。这座修道院的中心建筑施洗圣约翰教堂的高顶外侧上的浅浮雕,是亚美尼亚同类艺术里的精品。

不得不说,这座修道院所处的山谷风景非常的优美,后来想想,亚美尼亚的大部分著名修道院都在风景优美的地方,可能这些都是上帝选中的地方吧。

站在修道院看对的山谷,如果天晴会是怎样的美啊!

不知道是季节的原因还是我来到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修道院内空无有个,阴阴沉沉的感觉有点惊骇。走进修道院内部,换上超广镜头把修道院的穹顶拍下来。

亚美尼亚的修道院建筑主体都大气恢弘,但内饰都很简单,不过无损它的神圣。

拍完内部,走出修道院的中心建筑施洗圣约翰教堂,看这些高顶外侧上精美的浅浮雕

教堂外放着很多石十字架

墙身上也刻着很多十字架

春天的卡拉巴赫草已经青绿了,野花也开始盛放,在vank修道院内逛逛拍拍,享受这独属于我的修道院,真的不想走。。。。。。但我还要赶在5点前赶到斯捷潘纳克特,我还要办理这个国家的签证啊!哈哈哈,这国家也很人性化啊,入了境才办签证。

关于明明

百度阅读认证作者

新浪微博签约自媒体作者

新浪微博头条文章作者

磨房首页作者

蚂蜂窝蜂首作者

穷游精华游记作者

Hash:5d9da48ed19983f930739aa00b0996dbda9d9f25

声明:此文由 明明是自由的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