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文旅融合 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五年风雨路,砥砺共前行。五年来,瓮安县聚焦高质量融合发展,大力实施文化体育广电旅游民生改善等惠民工程,促进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广电旅游事业及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融合发展,奋力实现旅游大提质。

徜徉在猴场古镇的街巷,穿梭于徽派建筑间,聆听草塘大戏楼内极具韵味的唱念做打,感受猴场会议红色文化历史厚重。不远处,高山花海与天然温泉让受到思想熏陶的你,再次卸下全身的疲惫,享受大自然无私的馈赠,洗尽铅华、荡涤心灵。如此,诗和远方“结合”总让人流连忘返。

今年国庆期间,瓮安迎来旅游高峰。红色景点成为旅游“打卡地”,走进猴场会议会址看到,前来参观的游客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广大省内外的游客举家出动、全体出游,来到红色旅游圣地“打卡”,在休闲游玩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以文化人,培养人文情怀,提升旅游品质,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重要举措。随着瓮安县图书馆北部馆和南部馆相继开放,“一城两馆”的格局形成,广大市民不需远走就可在各自家门口享受到浓厚的书香氛围。每到寒暑假和周末,图书馆就挤满了前来自习和阅读的读者。

瓮安一中学生李昕烨说:“放假了,我每天都来这里学习,这里有学习氛围,看起书来也比较容易投入。再加上这里有很多书籍,方便我们阅读、查阅资料,环境还很好。”

五年来,瓮安县采取“集中力量,盘活资金,夯实基础,为民服务”的方式,在群众集中、交通便利、条件允许的村或自然村寨建设一个集演出舞台、功能房、文化广场、体育设施为一体的多功能文体健身场所。在满足群众文化和健身需求的同时,还可兼具村民议事、红白喜事、停车晾晒等功能,得到各乡村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成绩的背后,是瓮安砥砺前行、持续发力的付出。五年来,瓮安县不断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建成瓮安县图书馆“一城两馆”、瓮安县文化馆;完成13个乡镇(街道)图书分馆、文化馆分馆、102个村级图书馆服务点建设,全县102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100%,投资690万元建成农村群众文化舞台46个,夯实了软实力,壮大了硬实力,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年来,瓮安县倾力打造“文企联动”品牌,得到中国文联文艺研修院、贵州省文联、黔南州文联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部分地区推广。以挖掘本土文化、服务人民群众作为主抓手,《瓮安调》通过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注册,成功申报为省文联文艺扶持项目。始终把文艺志愿服务、“文军扶贫”作为“加油站”,开展“文艺扶贫奔小康”,“文军扶贫”“山地文艺轻骑兵”走基层活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助力乡村振兴

五年来,瓮安县充分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整体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保持着蓬勃发展的态势。瓮安县整合各类投资55.16亿元,建设完成以猴场会议会址、草塘大戏楼、黔山进士楼旗山书院土司署衙等为主的核心区。瓮安以承办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瓮安分会场为契机,打造了建中茶旅一体化示范区,推出了“欧标茶”品牌,清涟湖生态湿地、飞练湖生态湿地已经建成对外开放,形成了系列文化旅游产品。

五年来,瓮安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项目与旅游节会、体育赛事融合发展,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精细磷化工技术交流大会、滇黔桂粤琼五省(区)海事系统廉政文化交流、绿色中国行·走进美丽瓮安等系列国际、国家级重大活动。连续成功承办国际(全国)山地户外运动会、国际男篮(女篮)巅峰争霸赛、全国体育舞蹈大赛等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70余项。瓮安县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9年,猴场会议会址成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瓮安县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节庆文化、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内涵,推进旅游与辞赋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传统体育文化、戏曲文化融合发展,使文化旅游品质有效提升,充分展示了“千年古邑·红色瓮安”的独特魅力。

回望过去,硕果累累。瓮安县将以红色旅游为重点,打造瓮安红色旅游品牌。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旅结合、康旅结合、体旅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升瓮安文旅软实力和影响力。

Hash:d70a2c11e7d35206faab59df3f23dc7ff5f6134a

声明:此文由 黔南热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