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龙城山地旅游

核心提示:

安龙县有着奇山秀水的风光,是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素有“小昆明”和“天然大氧吧”之称。其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不仅有独特的户外运动资源,还有壮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黔西南州的“后花园”,更是户外运动的极佳理想之地。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安龙经济社会建设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年。安龙县委、县政府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全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精心培育山地旅游的新业态,让龙城腾飞、荷都飘香。

崛起,龙城山地旅游。

远方的客人,快来安龙山地旅游吧

1.立“六乡安龙”建旅游大格局

“十三五”时期,安龙县将以打造“六乡安龙”(荷乡、书乡、武乡、稻乡、石乡、水乡)为主线,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荷乡安龙:重点打造“中国荷花博物园”,引进各种荷花,力争荷花群系、种类尽量齐全,让早晚有荷香、四季观荷艳。同时,以“中国荷花博物园”为引领,积极申报笃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力打造招堤国家湿地公园,引资开发仙鹤坪国家森林公园,做强旅游业。

书乡安龙:发掘兴义府试院的科举文化。依托张之洞的名人效应,发掘整理张之洞“神童”的奇闻轶事,宣扬幼年张之洞乐学进取的励志文化。编纂张之洞之父、兴义知府张瑛的兴教办学育人故事。提炼弘扬南明历史的忠义文化。收集整理民族民间故事、书法、楹联等文化符号和元素。

武乡安龙:用好“全国武术之乡”这块招牌,让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学习武术、练习武术。弘扬武术文化,催生武术产业。着力发展以山地户外运动、水上户外运动为主的康体养生产业,把武术和健康养生产业打造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兴产业,做新户外运动产业。

稻乡安龙:立足安龙良好的农耕条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区域集中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产品市场化”思路,做好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布局规划。依托以坝子为重点的产粮区,大面积推广规范种植满口香稻米、红亮晚米、紫节糯米等优质水稻,着力打造以满口香为主的优质稻品牌,大力实施粮增工程和高产创建,使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以上,保证全县“粮袋子”,增加群众“钱袋子”。坚持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做优蔬菜、畜牧、薏仁米、花卉、经果、中药材食用菌茶叶莲藕、烟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石乡安龙:继续打响“中国(安龙)木纹石之乡”优质石材品牌,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业,延伸下游产业链。引进制药、保健品等生产企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产业园区建设,提升园区的集聚能力,提高工业集中度,使之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平台,促进产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投资效率和产出水平,做大工业。

水乡安龙:依托境内万峰湖、招堤、绿海以及水库和河流等丰富的水资源,做好发展规划和项目申报,积极开发野外垂钓、探险漂流、观光游艇、划舟竞赛等水上户外运动,开辟旅游新路,建设水上乐园,做足水上产业。

3月25日,安龙县县委书记钱正浩表示:“安龙的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为统领,推动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启动全域山地旅游规划工作,利用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契机,通过举办高原雅荷避暑文化季、百年龙城游、国际攀岩精英赛、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安龙站)、笃山溶洞洞穴技能探险赛、国际武术交流活动等活动赛事扩大知名度,加快户外小镇、招堤慢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等,大力打造全域山地旅游。”

据安龙县文体广电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罗翔星介绍,2016年,安龙将从规划入手,更注重体育赛事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安龙天然氧吧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将体育赛事作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旅游经济的一根重要杠杆,着力打造山地竞速挑战赛,切实增加景区景点特色、文化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运动发展。

美丽乡村——八达

2.作山水文章促旅游大发展

安龙结合本土实际,大力倡导“文化+”理念,促进具有安龙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历史、红色等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逐步培育发展冬季旅游、跨境旅游、健康养生、高端定制游、自驾游、文化游等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由观光向休闲度假康养转变步伐,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业发展扩容延时。

近年来,安龙县创新管理模式,打造平台,利用好激励机制,对竞技体育重新布点、布局,成功举办了2015“多彩贵州”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安龙分会场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活动,邀请中国地理栏目组、中央七套美丽乡村行栏目组、浙江卫视旅游频道等到安龙拍摄专题片,在央视及浙江频道播出;与贵州卫视旅游频道合作制作专题片全年播出;到重庆云南、两广、北京宁波厦门等重点客源地推介16场次。推出荷花节、荷花笔会、荷之约、“万峰林美丽乡村·好歌旅游节”、三月三六月六重阳节等节庆,提高安龙知名度和美誉度。抓好重大活动,正在筹备2016年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安龙分会场各项活动,举办“三大”运动赛事(全国太极拳公开赛、国际攀岩精英赛、全国洞穴探险技能大赛)和“三大”活动(“多彩贵州·中国安龙”国际武术交流邀请活动、高原雅荷避暑文化季、“多彩贵州·中国安龙”百年龙城旅游文化系列活动),掀起安龙旅游宣传促销的新高潮。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开发安龙旅游、荷谐安龙、微安龙等微信平台,拍摄《镜花缘》等旅游微电影在公众平台发布,让中外游客对其境内的旅游景点更加向往,使十八先生墓、安龙博物馆、招堤十里荷花等旅游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

淘宝网贵州馆安龙运营中心

3.创精品产业育旅游新业态

进一步搭建旅游商品销售平台,充分利用淘宝网·特色中国·贵州馆·安龙运营中心平台(目前有40余家商家、200余种产品,包括旅游农特产品、民族服饰、工艺品、地理标识产品等),采用线上(网店)与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方式,开创了贵州省电子商务“B2B”模式。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围绕文化旅游、温泉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重点扶持和包装开发少数民族服饰、饵块粑、藕粉、满口香稻米、薏仁米、铁皮石斛、食用菌、笃山腊肉、“荷花宴”、手绣、根雕等特色旅游商品。

积极与州农委对接,依托安龙生态环境美、农业基础好的优势,重点发展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农业信息化等,打造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区、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区。着力推进互联网+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充分利用农业部研发的农技服务云(农技宝)和信息进村入户云平台,通过农技推广大数据(农技宝、农村便农、益农信息社等),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构建政府、服务商、运营商“三位一体”的推进机制,整合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实现信息精准到户、服务方便到村,促进互联网+山地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总投资4.3亿元,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秦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已基本成型

4.推旅游宣传助新产业提速

加强与周边景区协作和线路对接,以“安龙南明古都”为主题,加大推介力度,主动参加各类旅游资源推介会,提高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借助山地旅游大会召开的契机,积极与黔西南州山地旅发大会组委会以及黔西南州旅发委对接,加快推进安龙县互联网+山地旅游发展。推动智慧旅游应用,建设智慧旅游景区,发展智慧乡村旅游,建立智慧旅游信息发布、沟通、交易和支付体系。整合旅游网站、旅游搜索、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数据资源,精准预测旅游需求,实现精准的营销与景区管理。推进旅游大数据分析,掌握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关注度、好评度等数据,进行县内旅游业的淡旺季趋势分析、营销效果监控、满意度评价等旅游数据应用。以旅游大数据平台为发展突破口,细分游客群体和市场,精准推荐旅游路线、酒店、特色餐饮、农特产品、旅游纪念品。

利用“淘宝网贵州馆安龙运营中心”这个平台发展赶场电商,推动140个村域大数据服务中心开拓电子商务农村市场;引导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和网络化营销模式,促进农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构建高效低耗的流通产业链。

目前,已经完成了《安龙县招堤综合风景区一期工程南、北、中入口区项目建设方案》《安龙县户外运动基地和国际攀岩公园一期项目建设方案》等一系列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到国家、省、州相关部门对接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赛事活动,争取在安龙建设体育公园、农体工程、体育馆等项目。

“不能辜负了安龙的好山水,要用体育和户外运动这类新兴的休闲方式,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游客进的来、玩得畅,来了还想来。”安龙县文广局局党组书记、局长罗翔星如是说,“计划投资21亿元建招堤综合风景区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内容包括北入口游客接待中心、汽车客运站,南入口景区大门,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街,小吃街,观光车道、人行游览步道、自行车道、智能语音导游、数字标识等景区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设施。”

据了解,2015年,安龙财政总收入完成15.1亿元,同比增长28.1%,其中旅游业总收入完成3.2亿元。

作者:文/图 特约记者 张思文

转载说明:本网所刊登的中国黔西南网及《黔西南日报》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黔西南日报社中国黔西南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欢迎广大网友向我们提供新闻稿件,投稿邮箱:zgqxnw@163.com。

Hash:c8199cb87fa7c47e94152f800bd43ec543a8951d

声明:此文由 中国黔西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