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洪雅不仅自成一道美景,还藏着连洪雅人都不知道的秘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并且创造出属于自己本土的文化。

洪雅,一个自带“雅”字的城市,在优美的风景背后,也拥有独特的文化,创造属于自己的“雅”文化。

1.洪雅之茶 雅中藏香

采摘洪雅之茶

雅茶”是洪雅“十雅”中一雅,也逐渐在川茶中占领一席之地。身在养心之地,山水洪雅;身临青衣江畔,绿色茶园,站在山脚,看着一片一片的茶叶种植园,满山碧绿像一个翡翠。槽渔滩瓦屋山等地方都种植茶叶,以前知道洪雅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的生长,去了洪雅却才得知洪雅之茶,文化历史深刻。

洪雅茶文化在洪雅文化中占了重要部分,据资料记载,洪雅产茶历史迄今有2200多年。明初已开始种植,清初,洪雅的炒青细茶产量就已经成为蜀中之冠。目前洪雅有绿色茶园30万亩,因为其形状独特、汤色清碧、鲜香持久,后被人们称作“雅茶”,也使洪雅成为茶叶出口基地县。

茶之养生

洪雅之茶,质优味佳,在古老文献中就有记载,《续刻茶经》中有记载:“凌云山茶,色似虎丘,味逼武夷,泛绿含黄,清馥芳烈,伯仲天目、六安”。而文章中所讲到的凌云山茶,就是出自洪雅、峨眉产的茶。清人陈一津对洪雅茶户也有诗记之:“先公舣舟处,新水一篙绿。茶户知犹若,嘉鱼品更廉。青山逢谢尚,明月送江淹。父老谈遗事,向云空自瞻”。描述了洪雅千年的茶历史,展现了洪雅与茶深厚的历史渊源。

茶叶出口基地县的头衔不仅源于茶本身的质量,还有贯穿古今的茶文化。

禅茶结合

洪雅茶叶历史自唐代《茶经》、《茶谱》有文记载迄今1200多年。“路由茶生”,洪雅自产茶销茶开始,就自然诞生了历经近1300年风雨兼程的茶马古道分支。曾经的洪雅有一条茶马古道,这条茶马古道没有了以前的繁华,却在槽渔滩、玉屏山等地都留下了遗址。游船于青衣湖上,逆流而上,就会看到以前依山而建的茶马古道,在岁月的洗礼下,已经若隐若现了。《花溪县志》记载在宋、明时期:花溪、观音为买茶场;洪雅东岳镇的茶叶外运通道也已承载洪雅千年茶史,发展了洪雅千年茶文化。

洪雅之茶,香中带雅,雅中藏香。

2.洪雅之道 底蕴深厚

瓦屋金山 钟向荣摄

说到洪雅,大多数人知道这里山清水秀、天然氧吧,却不知道洪雅拥有历史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并且正在一步一步的发扬壮大。洪雅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而提起洪雅的道教文化,必定要说到一座山——瓦屋山,瓦屋山上的老君像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栩栩如生的站立着,讲述洪雅道文化的历史渊源。

瓦屋山海拔2830米,山体方平厚重,形如瓦屋,高耸入云,与峨眉山相望。据记载,瓦屋山是早期天师道融合西南少数民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场所,是与少数民族结合紧密的典型教区。因为自身自然环境优美,所以瓦屋山成了历代道士理想的修真之所,留下了不少的仙踪道影和古老传说。

槽渔滩五道观

后来,瓦屋山并没有成为声名远扬的道家仙山,原因在于,元末明初,张三丰到瓦屋山苦练修行,创立“屋山派”,朱元璋和朱棣屡次派人寻觅,均避而不见,却因为与蜀王朱椿过从甚密,激怒朝廷,以妖山之名为借口封禁了瓦屋山,清代也是继续封山,使这一座道家仙山逐渐沉寂下来,山上宗教建筑也相继颓圮。建筑虽败,可是道家文化依然在洪雅这片土地上得到传承,直到现在,仍有很多当地居民在住所贴符箓和天师画像,以此来驱鬼辟邪

原以为道家文化在传承中是沉重的,却被当地人“五斗米”的故事吸引。据《道藏》记载,张天师在悟道时,得太上老君点化,运用宇宙山川之能量,五方星斗之灵气,天人合一,修炼成道。

五道观内景

现在的洪雅依然存在五斗观,它位于槽渔滩景区,之前被禁封,1996年得以恢复开放。五斗观占地面积13亩,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据五斗观住持罗心道长介绍,之所以称为“五斗观”,是因张道陵创立的教称为五斗米教,当时凡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故张天师便以“五斗”来命名他所创立的五斗米教和五斗观,五斗米教又称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

据《舆地纪胜》记载,鬼谷子、尹真人、皇甫坦、黄观福等史上知名道教人士均曾在洪雅境内修道。可见洪雅的道家文化,有千年历史,底蕴深厚。

3.雅之文化 百花齐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是当前洪雅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洪雅的文化,更是在这片土地上,百花齐放。除了茶文化、道家文化,雅女文化、饮食文化、青羌名俗文化等都是洪雅的特色文化,讲不过之。

洪雅的青羌民俗文化来源于洪雅的青衣羌民族,青羌民族是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因青衣江而得名。现在在洪雅的偏远农村,还会有一部分老年人保留着青羌的习俗,包青帕,穿青衣,蹬青鞋。

雅女戏水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重视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是当前洪雅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而洪雅的文化,更是在这片土地上,百花齐放。除了茶文化、道家文化,雅女文化、饮食文化、青羌名俗文化等都是洪雅的特色文化,讲不过之。

洪雅的青羌民俗文化来源于洪雅的青衣羌民族,青羌民族是古代羌族的一个分支,因青衣江而得名。现在在洪雅的偏远农村,还会有一部分老年人保留着青羌的习俗,包青帕,穿青衣,蹬青鞋。

藤椒钵钵鸡

青羌和羌族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差异,因为靠江而生,青衣羌族以鱼为图腾,家家户户屋脊两端都挂有木质鱼形装饰。青羌有自己的传统的美食,嫩玉米粑蜂蜜韭菜嘉鱼、油抛洋芋粉丝、烧灰粑“三吹三拍”。因为地域与历史原因,青羌人信奉道教,人死后要着青色衣裤入殓,请道士作道场安葬。青羌文化是洪雅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洪雅文化的保护之下,它尚有保存,瓦屋山镇的复兴村、复兴青羌民俗博物馆都是青羌文化的历史浓缩。

饮食,一座城市的DNA,它会自始至终的伴随着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想要探究一座城市的文化,饮食文化不可不说。洪雅,作为蜀中之地,饮食上的麻辣鲜香是他的特点,特色的饮食也是他的文化。

雅鱼

藤椒口味的食物在柳江古镇、瓦屋山景区等洪雅景点都可以吃到,2006年9月,洪雅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认定为“中国藤椒之乡”。 洪雅藤椒,是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的著名特产。藤椒钵钵鸡藤椒鸡等藤椒味的食物是洪雅的代表,入口清爽,香味浓郁独特。因为居于四川盆地,洪雅藤椒比一般佐料更有地域特色,具有开胃,除湿气等作用。

豆花是洪雅的的一大特色,每一个不同的地方豆花的做法还不一样。根据当地居民的介绍,瓦屋山的豆花是用山上的泉水和农家自己生产的大豆制作而成,山上的泉水毫无污染,清澈甘甜,营养更是比一般的豆花丰富,口感更好。而七里坪的豆花制作方法和一般的豆花制作方法也不一样,它不是用一般的碘水做成,是采用山上的一种矿物质与大豆做成,口感也更加顺滑特别。地域文化创造了不同的饮食,让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洪雅特色食物—豆花

高庙的高庙白酒更是声名远扬,高庙白酒是利用二峨山的纯净泉水或者是花溪源的水,配上优良的谷物,加上传统的制酒方法,做出唇齿留香的白酒。高庙白酒就像高庙古镇一样,历史悠久,唐明皇赐名高庙,现已成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饮食,亦是文化。

高庙白酒

每一种饮食的背后都是地域文化的展现,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让洪雅在饮食文化上成就属于自己的独特。

洪雅之雅,欲常常而见,故源源而来;洪雅之雅,十雅之雅,亦不完雅;洪雅之雅,除物之雅,还有魂之雅,文化之魂雅四方。

本期内容已刊登在《西部旅游》杂志2017年12月刊

如需购买请淘宝搜索"西部旅游“杂志

Hash:1ca627eb4a433563a7a9613a52d47a8d2394eb59

声明:此文由 西部旅游杂志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