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岗柏临河畔堤坝变身湿地公园 与周边展馆形成“一日游”线路

临河昔日的大堤变成今日的公园

11月3日,记者顺着导航去柏临河湿地公园,却因为高铁桥墩施工封闭,短短的路程居然要绕行12分钟。

好饭不怕晚,好景不怕迟,柏临河公园这个时节的样子太美了!

不同的季节在这片公园里有不同的景致,特别是在深秋初冬的时候,尽管没有了春天的杨柳依依和草长莺飞,但芦苇花随风摇曳起伏却也别有一番风情。站在此地,很难想象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护岸大堤,如今却是城东一处湿地公园,公园城市改变了生态,也改变了环境。

公园与周边展馆形成“一日游”线路

柏临河湿地公园,起于伍家乡灵宝村,止于伍家乡共联村,全长7.4公里的公园占地面积103.4公顷,绿化面积约51.15万平方米,2014年动工兴建,2016年建成,总投资2.3亿元。

在柏临河湿地公园建设前,这一片庞大的区域几乎看不到景观树木。公园刚建成时,有人还说这个公园建在郊区,如今随着城市的东扩,公园已经是市中心又一处公园景观。柏临河公园管理处主任杨磊说:这得益于宜昌市对于城市发展规划的超前眼光,将城市绿化以及公园建设在前,柏临河成为城区运河湿地公园后的又一城市湿地公园,并成为城东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

公园建在北岸,公园广场与市新博物馆、市规划展览馆毗邻,甚至可以共用广场。有人说:柏临河湿地公园和博物馆、规划馆形成了一个整体,在室内感受宜昌文化、在公园感受大自然,形成了一个城东“一日游”的线路。

记者了解到,柏临河当初的设计遵循了生态“蓝丝带、绿色梦想健康城”的初衷,以柏临河生态水系为轴,营造左岸生态保护和右岸生态休憩两条景观带,构建了滨水体验、人文展示、康体运动、湿地保护等四个园区的整体布局。设计者利用河道水体、临岸山体的自然形态和风貌,在保持原有滨水生态体系不变的前提下,整修加固了原有的岸堤护坡,清理补栽植被,形成以岛链、滩涂、水生植物群、驳岸等为元素的完整湿地生态景观。“这里已经是宜昌一个重要的网红打卡地。”杨磊说。

在20个孔排成一线的漫水桥下,有一片几十亩的河滩,长满了绿草,以被称之“菈条”(学名:水蓼)的植物为主,长条式的花卉正在怒放,无数白色的蝴蝶正在花间起舞,让深秋也有春天那样盎然的生机。前坪村一组58岁的村民秦卫正带着1岁半的孙子在河边游玩,他说这种“菈条”不是柏临河的物种,可能是今年发洪水时从上游冲下来的草籽,洪水退去后就形成了几十亩的花海

柏临河公园在宽阔的河道沿岸设置了塑木栈道、青石踏步和观景平台,为游人提供不同层次的亲水空间,零距离感受城市湿地生态环境,凸显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横跨在柏临河的前坪石拱桥,充满了古典石拱桥的气息,站在石拱桥就是一个极佳的观景平台:流水在桥下变成小瀑布白鹭在岸边觅食,上游约50米的是一片芦苇荡,岸边有心无旁骛的垂钓者……

昔日荒草丛生的堤坝如今绿树成荫

柏临河湿地公园虽然只有7.4公里长,但记者用了两天去解读,通过实地的踏访和周边住户的讲述,才发现这里的一切让人惊奇。

秦卫1977年因葛洲坝移民从窑湾乡的前坪村搬到伍家乡的前坪村,如今已有43年。今年58岁,1977年他大约16岁时,因为修建葛洲坝从窑湾乡的前坪村移民到伍家乡的前坪村。这是个有趣的巧合,约1000多人搬迁过来后发现村名还是叫“前坪村”,大家没有了疏离感,“不管走到哪都还是前坪村人。”

当时入驻伍家乡的前坪村时,没有公园,只有护岸大堤。因防洪以及河道自然变化,这里形成了大堤高、两边低的地理结构,当时护岸大堤上并没有树木,只有野草,“说是有树了对行洪不利,于是柏临河公园区域就是一个放牛、放羊的牧场。”

公园开建时柏临河就变了模样,香樟、栾树、紫薇、垂柳、桂花、冬青为主,宜昌栾树、合欢、乌桕、蚊母、朴树、女贞等点缀其中。此外,还根据不同区域在护岸片植了樱花林、杨梅林、水杉林红花玉兰。在柏临河湿地上则栽植了枫杨林以及芦苇、芒草丛,丰富了沿河带景观的植物种群。柏临河就形成了不同季节、不同景观的植物多样性的公园了。

从荒草丛生的护堤到公园,秦卫这样的居民在茶余饭后最喜欢来此散步,“做梦也没有想到仅仅两年这条臭水河还能变成公园。”

作为湿地公园的管理者,杨磊这些年不仅看到了周围环境的变化,也看到了市民素质的提升。在公园临江处,栽植了100多株杨梅苹果、梨子、枇杷柿子等果树,但以前到了果树成熟季节,会有不少市民游客前来采摘,少数不文明的游客更有攀爬树木、折断果树枝的行为,让一众果树面目皆非。这两年,随着市民素质的提升以及公园管理处的积极引导,伤害果树的行为较过去少了很多,“公园为市民休闲服务,果树也为市民栽植,希望美丽的花朵、成熟的果实能让更多人观赏、品鉴到公园不同季节的味道。”

适地装球场让公园成为乐园

同样是住在河边,河边也有湿地公园,但是记者有些嫉妒柏临河湿地公园周边的居民了,因为在7.4公里的公园中有2个标准化的篮球场、1个标准网球场和3个标准羽毛球场,两天的采访中看到很多市民们球场上酣战。

11月3日傍晚,住在梧桐邑的市民汪忠林就和5个小伙伴在篮球场玩得不亦乐乎,“我和他们之前都不认识,就是在球场以球会友,熟悉了之后就成了一个固定的队伍。”

热爱篮球的汪忠林以前住在中心城区,以前想打球的时候只能跟着一帮球友混进学校球馆或花钱在体育馆内打球,每次玩得都不够尽兴。刚搬到城东的时候,他还有些担心以后打球不方便,但是没曾想从去年开始柏临河湿地公园居然有球场了,而且还是2个标准化的篮球场,“意外收获!”

打完球,汪忠林信步走到旁边的自动售货机前,点了一瓶矿泉水扫码付款,“这样的情景,以前想都不敢想,真是太方便了。”

杨磊介绍说,这是市园林中心深入开展“五装”行动的体现之一。2019年,宜昌公园升级改造提升游园体验,市园林中心在城区公园广泛推行大树周围装座椅、石质座凳装木板、公园适地装球场、场地周边装衣挂、公共厕所装绿植“五装”行动,截至目前城区各公园共新建及完善18个球场,极大满足了市民的运动需求。“不仅是新建和完善了球场的场地,还配套了自动售卖机,极大程度满足游客和市民的需求。”杨磊说。

而球场建设好之后,杨磊发现公园“荷尔蒙”气息正在提升,原来游园的市民多以老年人为主,但是篮球场等球场建成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公园锻炼,小小的改变满足了年轻人的运动需求,“现在每天球场都是最热闹的地方!”

记者了解到,宜昌在公园建设的球场,很多都是过去公园林下光照不足的空地,时常有裸露黄土地的管养难题,而篮球场等场地建成后不仅满足市民运动场地需求,又解决了林下空地管养难的问题。

不仅建成了球场,柏临河公园还有14套语音播报的健身器材;有免费的茶水、开水;绿地两侧则设有慢跑人行道、自行车道贯穿全园。

夜色催人归,但游园的市民依旧流连忘返其中,公园俨然已经成了他们的乐园。

来源:三峡晚报

Hash:7f6df5cab9abac03960695c9c2bcb225e3b538c9

声明:此文由 搜狐焦点宜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