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的4个县:沁县 壶关 沁源 长子

沁县地处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县武乡县,南邻屯留区,西部沁源县毗邻,北部与武乡县及晋中平遥县接壤,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煤海中的绿地”、“北方水城中国沁州”之称。全县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6镇7乡,总人口18万。辖6镇:定昌镇、郭村镇、故县镇、新店镇、漳源镇、册村镇,7乡:段柳乡、松村乡、次村乡、牛寺乡、南里乡、南泉乡、杨安乡,306个行政村。

沁县地处长治到太原的中轴线上,208国道穿境而过;太长高速武乡出口距离沁县15公里,太焦铁路纵贯沁县南北,距长治机场约45分钟车程,距太原机场约1.5小时车程,机场有飞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三亚深圳南宁桂林长沙重庆等地的航班。便捷的交通资源,织成了一张互通便利、省时快捷的交通网。

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最高点为位于西部的棋盘山,主峰海拔1745.5米,最低点为南池乡的二神口,海拔高度为916米。

境内水资源极其丰富,主要河流有漳河,庶纪河、段柳河,徐阳河、迎春河、圪芦河、白玉河、涅水河等八条,呈井字型分布,有大小支流126条、633公里,地表水年径流量为1.316亿立方米,有湖泊湿地62处、3.5万亩,源头泉水270多处,形成河流上升泉76处,地下水总动贮量为2亿立方米。其中日流量超万吨的皇后泉、元王泉通过科学鉴定,均为含锶的碳酸钙镁型优质天然矿泉水,可与阿尔卑斯山矿泉水相媲美。境内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北方水城水利风景区,总面积18平方公里,景区内总库容2623万方。

壶关县于山西东南部,东与河南省林、辉二市相连,西与长治市为邻,北与平顺县隔界,南与陵川县壤,东西长46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008平方千米。故西铁路、荫林公路横贯壶关县境,是国家中部地区经济开发的重化工基地。境内旅游景点众多,太行山大峡谷山西省重点建设的十大景区之一,先后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中国县域旅游品牌景区200强”和“国家AAAA级景区”。

辖6个镇、6个乡、1个开发区。总人口为29.9261万人,辖6个镇、6个乡、1个开发区:龙泉镇、百尺镇、店上镇、晋庄镇、树掌镇、大峡谷镇,集店乡、黄山乡、东井岭乡、石坡乡、五龙山乡、鹅屋乡,壶关经济开发区。

位于山西长治壶关太行山大峡谷中段,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壶关太行山大峡谷旅游专线北侧,流程11公里,流域总面积60.3平方公里,其中旅游开发可利用面积0.5平方公里。该峡谷集江河峡谷、石灰岩地区干旱峡谷和溪流峡谷诸般景致为一体。该峡气候湿润,植被良好,旅游资源丰美,地理位置处优。

沁源县地处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东麓,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区、安泽县古县,西连灵石县霍州市,北靠平遥县、介休市。是晋东南、晋南、晋中交汇之地,下辖6个镇、8个乡、1个开发区,总人口16.4494万人,全境东西宽45千米,南北长74千米,总面积2549平方千米。

沁源县森林覆盖率超过56.7%,居山西省之首,是全国“油松之乡”。境内有建于唐宋明清时期的古建筑46处和1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头、花坡、芊林背、龙凤峡等自然景观。县境属黄土高原区,地理单元属沁水盆地西部隆起区太岳山系主脉,西北隆起,东南倾低,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处2523米。

沁源县历史上是“五岳五镇”之中镇太岳的主脉县份,有历代古建筑46处,有圣寿寺、太岳军区司令部2处国保单位,有1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景点景区有灵空山、沁河源、花坡等自然景观,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抗日围困战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观,圣寿寺、菩提寺等宗教文化景观,民间流传着先师菩萨、琴高真人、麻衣禅师等典故传说。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南侧,东西最长,东端南漳乡鹿家沟村至西端横水乡崖底村的小关道,长度约65公里;南北最宽处,南端色头镇庄里村的南沟至北端鲍店镇北郜村,宽度约37.5公里全县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冷暖空气势力交替影响,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热同季,季风强盛。辖7镇5乡,长子县总人口为36.6万人 。

长子县历史悠久,因上古时期尧王大儿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县名。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永据长子称帝,为西燕国都。隋开皇年间复称长子县,此后,县名历代未改。长子县交通便利,古为晋豫通衢、秦晋通衢,县城距市区仅20公里,省道228、326和长临高速穿境而过,太焦铁路、中南铁路在此交汇,中南铁路沿线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长子县南有羊头山,始祖炎帝在此尝百草,得嘉禾,教民农耕。西有发鸠山,是著名神话传说精卫填海”的诞生地。西南部仙翁山,有迄今2.5亿年的木化石群落。并有战国墓、法兴寺、崇庆寺等名胜古迹,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

法兴寺座落于山西省长子县东南慈林镇崔庄翠云山上,寺庙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401年),法兴寺因旧址座落于长子县慈林山坳,故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674年)高宗李治敕赐寺额:广德寺。宋治平年间更名为“法兴寺”沿用至今。寺内现存文物主要有石塔、木构建筑、彩塑、碑刻、琉璃木雕等六大类。其中尤以被誉为“法兴寺三绝”的唐石舍利塔、燃灯塔、宋塑十二圆觉像久负盛名。是长治市范围内建筑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的古寺庙群。

Hash:ff86cb2bffaf9cd199cbba90c7b139daf047b8a7

声明:此文由 小央頻道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