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开通7条轨道新线,天通苑等站推出“信用安检”

新京报快讯(记者 裴剑飞) 近日,《2021年北京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力争到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4%左右,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指数控制在5.6以内,进一步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

地铁公交建设方面,今年将实现7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等站推出“信用安检”,并开通广渠路快速公交走廊。

今年将实现7条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

今年的《行动计划》从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三个方面提出了38项治理措施。全市交通工作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发展理念,实现标本兼治、融合发展、提质扩容的目标。

今年,交通部门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推动与铁路部门签订路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完成四网融合顶层设计,打造“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票通行、一站安检”。推进城市副中心线、东北环线、通密线等市郊铁路整体提升工程,推进S2线南段(黄土店-南口)通勤化改造,为市民提供通勤多样化选择。

在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面,今年将实现7条线路开通运营,涉及8号线三期剩余段(中国美术馆-珠市口)、11号线西段(金顶街-首钢)、14号线剩余段(西局-右安门外)、17号线南段(十里河-亦庄站前区南)、19号线一期(新宫-牡丹园)、机场线西延(东直门-北新桥)、S1线剩余段(金安桥-苹果园)。3号线一期、12号线、17号线等在施线路也将加紧建设。同时,推动既有轨道线网优化提升,实现1号线和八通线、房山线和9号线跨线运营。

不断提升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水平,在天通苑、天通苑北、天通苑南等站推出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检新模式,提高安检质量和效率,实现乘客快速进站。打造第一批71个城市活力微中心,加快在轨道交通车站设置便利店、书店、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等便民增值服务,打造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将开通广渠路快速公交走廊

今年将持续优化公交线网,开展地面公交线网优化评估,调整公交线路60条左右,开通广渠路快速公交走廊,修订《公交专用道设置规范》,提升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效率。实现重点车站公交电子站牌投入使用。

完成基于“北斗+5G”的网络化智慧公交调度平台设计,提升运营调度中心功能,加强调度系统与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建设动物园等10处区域调度分中心,采取区域智能调度发车的线路达到80%以上,全面提升地面公交的网络化运营调度水平。同时,研究打破车辆、停车场、线路、管理之间的界限,完成网络化运营总体设计,实现客流、车流耦合并高效韧性运行。

以大数据为支撑,优化通勤、通学、旅游等定制公交适配算法,鼓励省际客运和市内普通包车为中心城区和京津冀地区之间、市内办公集中地与居住地之间提供通勤服务,实现与地面公交共享场站资源、共线运营,为乘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公交服务。

新京报记者 裴剑飞

编辑 刘梦婕

Hash:8abca425288e361ba3a0d763b539373a07d5fc11

声明:此文由 新京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