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邢丨平乡县“梅花拳”盛世绽芬芳

【非遗小词典】

梅花拳亦称梅花桩,是中华武术古老拳种之一,发源于平乡县后马庄村,自明末流传至今,梅花拳弟子遍及海内外。2006年5月,平乡梅花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平乡县被命名为“中国梅花拳文化之乡”。

梅花拳分作桩步五势,宛如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干穿插交错。相传最初多在梅花树下练习。此外梅花拳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且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

梅花拳包括文理和武功两部分,文理指导武功,以德育人,以武强身,内外结合。梅花拳强调“未学艺,先知理”,吸收了道家、儒家等思想理论,融合了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等精义妙法,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五行八卦九宫太极无极”的哲学原理,被誉为“文化拳”。

自明末清初祖师邹宏义创立梅花拳以来,梅拳香飘万里,花开四方,以平乡县为中心,遍布冀、鲁、豫,并辐射全国十数省区市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至今平乡县村村习练梅花拳,广宗威县巨鹿南和鸡泽永年等周边县市习练人数也日益增多。从1991年开始,每年正月十六在后马庄村组织举办“中国平乡梅花拳联谊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梅花拳弟子、专家学者和武术爱好者前来祭师拜祖,切磋技艺、交流研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平乡县十分重视梅花拳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先后成立了“中国梅花拳研究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乡县保护传承协会”等组织,为梅花拳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中华武术精神的弘扬光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非遗传承故事】

“天下梅花是一家”——这是形容一个古老拳种梅花拳的一种特有文化,历代习练者对此铭记于心,尊长爱幼、爱国重礼,才有今天梅花拳之风采。当今梅花拳习练者已超1亿人,仅次于少林、太极习练者人数。戊戌年初春,出于对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敬仰,笔者来到梅花拳发源地——平乡县后马庄村领略梅花拳的风采与文化魅力。

始于平乡

每逢春节过后,在后马庄村有个特别的习俗,村北梅花拳祖师邹氏墓群的武术广场上,就会迎来很多外地人,一拨又一拨,一班又一班,天南海北来者,口音不同,但相同的都是梅花拳习练者,皆是来祭祖拜师、习武亮拳。其热闹程度,令村民们引以为傲。

“梅花拳自邹宏义起才正式开始在民间传播,后马庄村便是梅花拳的发源地。”该县梅花拳保护传承协会会长田建文介绍,邹宏义是直隶顺德府(今邢台市)人,自小随父在徐州寄居。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将师傅所传拳术与祖传武功相结合精心推敲、刻苦习练,不断完善提高,形成了梅花拳。 年老时,叶落归根之念愈发强烈。于是,邹宏义离开徐州一路北上,在寻返故乡途中也寻觅着有缘人。来到开州(今河南濮阳)时,收下蔡光瑞等为徒。蔡光瑞看师傅年事已高,为完成师傅心愿,便代师北上,寻找故里。

他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受徒弟张复执意挽留,于是在后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因寻师傅故里无果,心想这里也是顺德府管辖之地,便在此为师傅置办房屋,并命李、徐、郑三人去徐州迎请师祖邹宏义,这便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就在后马庄村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后马庄拜师学艺。

时至今日,以平乡为中心,梅花拳遍及冀、鲁、豫,辐射全国十多个省市区及五大洲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平乡县253个行政村,村村习练梅花拳,有梅花拳班的村庄占70%,周边县市习练人数也较多。

名家辈出

梅花拳习练者中精英荟萃、人才辈出,有的出入朝堂,有的隐于山野,但他们无论出身尊崇或卑微都有着不俗的傲骨,也有着不凡的口碑,如今在平乡县后马庄一带这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仍是脍炙人口。

梅花拳第五代传人杨炳,康熙11年出生于河南内黄的一个武术世家。杨炳一生中过武举,又得中探花,还被皇帝授予了三等侍卫。他忠于职守,清正廉明,屡立战功。晚年他辞官回乡,不走大道,专走小路,遇州避州,遇县避县,两袖清风,过起了隐居的生活。回乡后,杨炳将自己一生习武的经验教训写成《习武序》一文。这篇关于梅花拳的重要著述,被后人称为“经典的武术理论著作”,“武术学界的一块瑰宝”。

我国近代著名梅花拳大师韩其昌先生。韩先生早年以沱南侠名震京津冀。1929年,全国十四省的两千多名武林高手齐聚杭州比武打擂,当时叫作“国考”,韩其昌作为河北省的代表参加了比赛。又过关斩将,连败数人,最后获银尊一座,上刻“赛孟贲”三字。孟贲是战国时齐国英雄,力大无穷,能生拔牛角。

1932年,韩其昌到了北京。先是在各种拳场拜师学艺,后在志诚中学、师大附中、贝满中学等校教授武术。1980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太原举行。韩其昌之子韩建忠的两个徒弟魏微和安家臣代表北京队参演,双双夺得金牌而归。

非遗传承

为了做好梅花拳的传承工作,梅花拳弟子于1999年出资成立了梅花拳文武学校,免费招收青少年学生,并聘请多次在国内外武术比赛获一等奖的梅花拳16代弟子邢文刚担任教练。

“学校成立后,省内外的学生纷纷慕名而来,到2002—2003年共有370多名学生,武术教练和文化课老师20多人,达到鼎盛时期。”梅花拳保护传承协会副会长田建国说,前两批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很多都进入影视界从事电影拍摄、武术指导工作,也有学 生回到老家开办起了武校。

前前后后在这里已经当了10年武术“教头”的邢文刚,曾是学校里唯一的武术教练,对此感触颇深。2003年,邢文刚因事离开,回了山东老家。2010年,当邢文刚再次回到平乡参加祭祖大典时,整个学校只剩下了4个学生。看到自己昔日教拳的地方如此败落,邢文刚一时难以接受。“这里可是梅花拳的发源地,是根啊!”思虑再三,他不顾家人的反对,以每月1400元的工资留在了学校任教。

现在,梅花拳文武学校已从后马庄村搬到县职教中心学校。“与职教中心共享文化教学资源,武术教练仍由梅花拳保护传承协会负责。在这里有优良的师资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对梅花拳文武学校来说是一个好的发展势头。”邢文刚喜上眉梢,因为不收学费而且能办理学籍问题,现在已经有100多名学生报名了,而且报名人数仍在增长。

此外,近年来,平乡县把梅花拳浓缩改变成一套梅花拳五式操,作为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课中,成为该县广大中小学学生的体育必修课,并聘请专职教师讲解该拳种理念、精义,让这一古老拳种再次焕发生机。目前,平乡县已有33所中小学校1万多名学生在习练梅花拳。

盛世梅开

从1991年开始,每年正月十六在后马庄组织举办“中国·平乡梅花拳联谊会”。至今,该县已连续27年举办大型梅花拳国际联谊活动。一年一度的联谊盛会架起五湖四海欢聚平乡、结缘天下的桥梁。

在采访中得知,平乡县将大手笔做大做强梅花拳文化产业,谋划实施了面积1107亩、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梅花拳文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产业园以后马庄邹氏墓群为中心,打造一个集梅花拳始祖纪念、武术培训、国际交流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园,产业园的建成将对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弘扬梅花拳精神发挥重要作用。

数百年古老的梅花拳文化薪火不断,经久不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它根植平乡,花开四方。虽然已经没有了过去的大环境,社会各界却并没有遗忘梅花拳。它“天下梅拳是一家”、爱国为民、孝亲尊师的精神将世代相传。

【来源:邢台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Hash:f891fcf4e293bb9211a9c7a73383a0c4939505b8

声明:此文由 潇湘晨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