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是明三暗四七层仿古建筑,在110米处

如今在我国的许多古建筑建筑发展中说,每一处古建筑的发展似乎也都是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很令人所感到比较可惜的是,有的古建筑虽然是历史价值很高,但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复存在了,即使是留存下来的,也只是一些古遗迹而已了,所以这在对它的古建筑遗迹发展上说,也的确是显得比较惋惜。

不过好在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如今也是在积极的完善那些成为遗迹的古建筑,所以在我国许多的城市中说,其实在很多的时候它的古建筑发展价值也是非比寻常的,所以就来简要的介绍一座我国名气很低的古建筑群,在其建筑群的历史发展中说,它也是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也更是难得能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的。

它就是大罗宫。在对我国不少的旅游文化景点中说,有许多的旅游景区是分为不同的类别,而建筑类的旅游景点往往是更能吸引到人,看看北京的故宫每年所吸引到的游客数量就知道了,而这座宫殿建筑也是一处很有价值的古文化建筑,只是它的名气却还远不如故宫那么大,也是我国一处渐渐被人所忽略的文化建筑了。

先来看看这处古建筑群是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是在山西晋中介休市绵山镇处,绵山是当地很知名的一座山,但在这座山中,却是有这样的一处古代建筑群,它也是一处依山而建的明三暗四七层仿古建筑,更是在海拔110米的山上,所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它的规模也是很大,古建筑的布局也是相当的宏伟

但不论我国是在哪个发展方面上说,其也是最为特殊的,因为它是中国道教最大的宫殿,而且还号称“天下第一道观”的,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曾被毁过,也只留下残迹,但在后来的历史中,也是逐渐在原址上进行复建,这才有了如今规模庞大的古建筑群了,而且它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跟我国其它的一些古建筑群相比来说,它却是显得很低调,因为它的名气很低,也是山西被忽视的一处古建筑群,许多游客甚至是都不知道有这处古宫殿群,所以在其宫殿的实际发展中说,它其实也是显得比较尴尬和无奈的了,但它其实也是非常值得被保护和发展旅游的,毕竟本身能留存下来,也是实属不易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南一处景点免费游览,686米的三面绝壁峰顶有香烟袅袅的道教建筑群 道教建筑

林州市原康镇柏尖山香烟袅袅的香炉。(王建安 摄影

古建筑群位于柏尖山686米高的峰顶。(王建安 摄影)

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屋咬山,山抱屋,远看长得像欧洲城堡。(王建安 摄影)

登临柏尖山峰顶,观重岩叠嶂、姿态万千秀丽风光。(王建安 摄影)

登临柏尖山峰顶,观重岩叠嶂、姿态万千秀丽风光。(王建安 摄影)

海拔高度686米的柏尖山位于河南林州市原康镇境内。此峰突兀耸起,超出群山众峰,形若瓶状,直刺苍穹,在白云间隐约着翠微的山色。历代县志都称柏尖山为林虑山胜景之一。山峰突兀耸起,三面绝壁的峰顶有一处有香烟袅袅的道教建筑群,依山就势,布局严谨,屋咬山,山抱屋,远看长得像欧洲城堡

据柏尖山三仙圣母殿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重修柏尖山庙记》,碑刻记载:“自包羲氏王天下即建此庙。”包羲即伏羲也,在古时的王字不是当皇帝的意思,王是代表文化的兴起,文字的开始。也说明柏尖山庙宇始建年代之久远,传承数千年的道教文化,引来万民朝圣,络绎不绝。这一古建筑群经多次修葺,才保存下来。清康熙二十四年(1684年)重修时,从山跟寺址用青石垒砌了一道100米长的护崖墙壁,砌筑了2.5米宽的台阶。

柏尖山在绵延逶迤的群山环抱中突兀而立,犹如擎天玉柱,一峰独秀。它三面绝壁,地势险峻。远望群山,层峦起伏。柏尖山风景区素有蓬莱仙景之美誉,景区以“境奇、景好、泉甜、庙古、文化深邃”而著称于世,集蓬莱风格、香山风景、八达岭风貌于一身,融文化、祈福、思想于一体,是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结合的最佳产物。1993年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中国当代旅游地理学开山鼻祖、北京大学教授陈传康在此挥毫题词:“神州初庙,太行奇境。”

近年来,林州市原康镇依托柏尖山独特的资源特色和生态环境优势,招商引资1.2亿元,开发生态旅游经济,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公共基础设施,有效提升了柏尖山景区的服务接待能力。

林州市原康镇的柏尖山景区是一处免费景区,游客从林州市原康镇的大安路口向西,途经小池口村、李家村村、南沟村、柏尖沟村,从柏尖沟村开始上柏尖山的观光大道,沿途有标志,可以很轻松的到山上观光游览。农历三月初一、六月初一、九月初一兴办庙会,十月份举办红叶文化旅游节,柏尖山上唱大戏。

神的殿堂: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

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民间巫教和神仙方术。从殷商时期的敬天法祖,战国时期的方士丹药,秦汉时期“老庄” (老子和庄子)思想与巫术等结合起来形成的所谓“黄老”学说,到东汉张道陵(即张天师)创立“五斗米道”,道教才最终形成。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借用老子的 哲学思想,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由于道教发源于民间,最早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山区,因此那时的道教建筑只有洞、石室、静室、大堂、山居、草堂、义舍等民居房屋,对修炼和居住环境的要求也相对简单,只是尽量希望“远离尘境,栖寓缥缈”而已。

魏晋时期,为了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道教借鉴儒家佛教思想进行改革,逐步完善道教的教礼教义,提出了新的理论:道教徒应以忠孝仁义为本,炼丹服药,延年长生。从此,道教体现了历代帝王对人民进行精神统治的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欢迎,由原始的民间宗教向系统的官方道教发展。为了便于与皇权结合,道教建筑开始出现在平原和城市中,原本是宫廷建筑的“宫”和“观”也成为道教建筑的名称。

唐朝奉老子李耳为先祖,封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俗称“太上老君”,成为与佛教的释迦牟尼同等地位的天神。宋朝更重道教,宋真宗时,各主要祠庙都是道 观。金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创全真教派,他的徒弟丘处机得元代成吉思汗礼遇,道教建筑遍布全国,盛极一时。明清以后,道教才由盛转衰。

两千年来的道教建筑,建于山上的占绝对多数。这点看起来与佛教建筑很相似,然而道教建筑产生这种取向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基础。

湖北武当山紫霄宫

首先,在道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基本思想的影响下,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与回归自然成为道教在建筑上的必然追求,建筑要取山林野趣,结 合山势,适应环境,同时选址上又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规律,融于山水之间,这样才能达到技术、艺术与自然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进而获得长生。

其次,道士的修行将“得道成仙”作为最终的目标,而这些山被人为赋予了“仙境”的内涵。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道教认为这些传说中神仙的住处除了在 遥不可及的茫茫大海中、九天云霄外,就是人迹罕至的名山中的“洞天福地”了。“洞”即“通”,指可以通达上天;“福”指祥瑞,表示在该处修道可以得道成 真。于是道教将真实的地理位置与这些“洞天福地”相对应,界定了道教建筑的位置和环境。

另外还有修练气功和带有神秘性的炼丹的需要,道家要求这类场所必须环境幽静、神秘,山林中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在道教观念中,炼丹是神圣的,丹房是不可侵犯的,这对宫观建筑的选址和平面布局也形成了很重要的影响。

部分道教宫观地处山巅绝顶,取其高高在上,居高而近天之意,殿宇融于天际,有超尘脱俗之感,一派仙境气氛。也有大量的宫观选址于山麓、山坳的台地、坡地, 背山面水,负阴抱阳,这是出于传统风水学说上的考虑,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对“气”进行疏导、汇聚和回收,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道教建筑一般都出现在名山圣地,如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等。由于道教相信神仙喜欢居楼,可以靠近天宫,所以宫观中往往建造迎候仙人的“观”, 即神居,是极高显的楼,成为其建筑特点之一。

老子提倡物欲、贵俭,这种思想在山地宫观的建筑形制与选材上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教成为官方宗教之后,道士们居住的不再是真的石洞、草庐,而是形象生动、 环境优美的殿宇府院,但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当地出产,不铺张,不奢华,建筑也并不以官式建筑为独尊,也常采用纯朴的民居做法,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道教是一种多神教,以“太上为祖,释家为宗,夫子为科牌”,兼容并蓄,使得儒、释、道之圣共尊于道教建筑之中。由于道教各派所信仰的神仙过于纷繁复杂,为 了便于道教的传播,道教效仿佛教的“三身”说,把各派的最高神糅合在一起组成“三清”。因此,所有道教建筑中三清殿的地位都最为重要,成为道观中的主殿。 此外,道教还效法儒家的宗法等级制度,将其他神仙划定等级,分出尊卑,奉祀他们的建筑也随之有了等级之分,并影响到了道观的平面布局。

奉祀道教尊神的宫观是典型的宫观建筑。道教真正供奉的是祖师,而祖师中地位最高的是老子,所以道教宫观中供奉祖师的三清殿是主殿、正殿,老子的神主位被供 奉在正殿中央;除三清殿外,还多处设有祖师殿、老君殿(阁)专门奉祀老子。此外还有玉皇楼(殿)、圣母殿、斗姥殿、真武宫(奉玄武神)、三官殿(奉天官、 地官、水官)等,他们都享有较高的等级,它们与三清殿往往都居于主轴线上。

现存道教宫观大部分为明清时重建,早期遗物很少。原在山西永济县后迁至芮城永乐宫始建于唐代,元中统三年(1262)重建,现存有中轴线上的山门、无极 之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主要建筑。永乐宫是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宫观,较完整地保留了元代建筑的风貌;晋城府城村玉皇庙,也尚存一部分宋元建 筑,其中28尊塑像,造型生动,技法纯熟,是元代泥塑的精品;苏州城内玄妙观大殿,北宋创建,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面阔9间,进深6间,重檐九 脊顶,规模巨大,从中可见宋代道观的一般规模;湖北武当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到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形成了9宫、9观、72岩庙、36庵堂的大 型建筑群,建筑主体以宫观为核心,主要宫观建筑在山间盆地或台地上,自成体系,岩庙占峰踞险,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 国古代文化科技内涵,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四川青城山宫观建筑群始于晋,盛于唐,现存11处道教宫观,自然、古老和悠久,具有中国道教文 化风格和川西民俗特色,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明清遗留的道观较多,如北京白云观江西贵溪龙虎山正一观陕西周至县楼台观,四川成都青羊宫等,都很著名。(转载网络)

道教建筑自由行旅游攻略

  • 中国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是明三暗四七层仿古建筑,在110米处

    如今在我国的许多古建筑建筑发展中说,每一处古建筑的发展似乎也都是有不一样的发展趋势,但是也很令人所感到比较可惜的是,有的古建筑虽然是历史价值很高,但在随着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是不复存在了,即使是留存下来的,也只是一些古遗迹而已了,所以这在对它的古建筑遗迹发展上说,也的确是显得比较惋惜。不过好在随着我国建筑技术的不断提升,如今也是在积极的完善那些成为遗迹的古建筑,所以在我国许多的城市中说,其实在

    2022-03-17
    1223 26
  • 河南一处景点免费游览,686米的三面绝壁峰顶有香烟袅袅的道教建筑群

    林州市原康镇柏尖山香烟袅袅的香炉。(王建安摄影)古建筑群位于柏尖山686米高的峰顶。(王建安摄影)古建筑依山就势,布局严谨,屋咬山,山抱屋,远看长得像欧洲城堡。(王建安摄影)登临柏尖山峰顶,观重岩叠嶂、姿态万千秀丽风光。(王建安摄影)登临柏尖山峰顶,观重岩叠嶂、姿态万千秀丽风光。(王建安摄影)海拔高度686米的柏尖山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康镇境内。此峰突兀耸起,超出群山众

    2022-03-04
    1372 46
  • 神的殿堂:道教建筑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起源于民间巫教和神仙方术。从殷商时期的敬天法祖,战国时期的方士丹药,秦汉时期“老庄”(老子和庄子)思想与巫术等结合起来形成的所谓“黄老”学说,到东汉张道陵(即张天师)创立“五斗米道”,道教才最终形成。道教奉老子为教主,借用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由于道教发源于民间,最早的活动场所主要在山区,因此那时的道教建筑只有洞、石室、静室、大堂、山居、草堂、义

    2022-02-08
    413 67
  • 邯郸道教建筑代表:娲皇宫、九江圣母庙、城隍庙、吕仙祠、玉皇阁

    邯郸特殊的地形、地理位置以及道教中风水学说等因素,这些对于邯郸道教建筑的选址有着很深的影响。其次,由于邯郸道教建筑随着道教发展需求的变化,道教逐渐的民间化,为了民众可以更加方便祭拜神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城镇道教建筑。道教建筑选址、布点的要求,不外乎三种功能:静修(包括炼丹)、祀神以及弘道。中国自秦汉以来,道术之士往往选择深山幽谷静修,如张道陵、葛洪等人无不将隐居修仙或者炼丹之所选择

    2022-02-03
    586 30
  • 悠久的道教建筑崂山太清宫

    崂山太清宫居崂山东南端,由宝珠山的七座山峰三面环抱。老君峰居中,左为桃园峰、望海峰、东华峰依次而东,右为重阳峰、蟠桃峰、王母峰依次而西。宫在峰下,大海当前。太清宫占地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为主殿,以附属设施关岳祠、东西客堂、坤道院等构成的房舍共150余间。每个大殿都立有山门,并有便门甬道相通,房舍简朴、古拙,基本上承袭着宋代的建筑规模和特色。太清宫

    2022-02-02
    1333 58
  • 富安最古老的道教建筑东岳庙

    富安宗教源远流长。唐代以来佛教、道教脉脉相传,先后建有庙宇庵堂70多处,集镇50多处,农村20多处,民间说有七十二座半。庙堂建筑名目繁多,有庙、庵、祠、楼、堂、馆、殿、阁、亭、观、宫等等,有部分为僧尼自建,还有部分规模较大的,如都天庙、跕佛庵、魁星楼、土地堂、财神殿等为盐务机构或盐商建造。而今仅存大圣寺、关帝庙、刘猛将军庙、华王殿等寺庙石碑数座。据传,位于富安场古街最东头的东岳庙是富安最古老的

    2022-01-13
    1266 13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