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在龙江丨八女投江:滔滔水波铸丰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百年历史波澜壮阔

世纪初心历久弥坚

100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龙江儿女前赴后继,抗击日寇

迎来民族独立和解放

黑土边陲全面建设

成为共和国的大粮仓、大油田、大煤矿

全省人民牢记嘱托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系列报道《红色印记在龙江》

追寻传承红色基因

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从4月至9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记协联合在全省开展“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

近日,记者跟随“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来到位于林口县的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林口县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位于八女英雄殉难地——牡丹江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附近,是以八女英雄及抗联二路军史实为主体的抗战史实纪念馆,展厅总面积1600平方米,2011年9月对外开放。

纪念馆共分蒙尘岁月、抗日烽火、八女投江、日寇罪证、迎来曙光、英名永存六部分展区,以实物、照片、模拟实景等形式向人们展示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

纪念馆内,一幅幅反映历史的珍贵照片、一件件历经风雨的珍贵史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迹,无不深深震撼、感染着采访团成员。

八女投江的故事

八位英勇的女战士分别是抗联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八位女英雄中,唯一拥有真实照片的就是冷云。冷云从桦川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悦来镇南门里初级小学校任教,她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冷云参加东北抗联第五军。

1937年冬,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血禁锢政策,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进入最艰苦的阶段。1938年10月下旬,抗联部队到达今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在乌斯浑河边宿营时,遭到敌人袭击。

在背水作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八名女战士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冷云坚定地对大家说:“同志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

八位女烈士原本有三次生存的机会,但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毅然选择吸引火力,以身殉国。

林口县抗联史研究学者于春芳已从事“八女投江”研究19年,尽全力挖掘、还原历史真相。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2013年11月28日被黑龙江省委命名为第一批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平静

红色印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相关新闻

大型融媒体直播!致敬黑土地上的红色印记

红色黑龙江(三十六)——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八女投江

导语

红色旅游第三十六站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太平路南江滨公园,临牡丹江畔,由八女投江烈士群雕和八女投江纪念馆组成。

1938年,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五军主力部队向西南远征。10月下旬的一天,远征回返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百余人队伍,行至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畔。日军闻之集合1000多名日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第五军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掩护大部队突围,带领8名女战士将敌人吸引过来,大部队乘机转移。8名女战士弹尽粮绝,宁死不屈,毅然投入冰冷刺骨的乌斯浑河,为国捐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

这8名女战士是: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她们中最大的25岁,最小的只有13岁。

为纪念8位抗日巾帼英雄,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筹建大型八女投江雕塑,1988年8月1日落成。雕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高8.8米,长18米,宽6.9米,由花岗岩石雕塑而成。雕塑生动展示了冷云等8位女战士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基座上“八女投江”4个大字由邓颖超题写。

八女投江纪念馆位于牡丹江市太平路156号,与八女投江烈士群雕相呼应,2011年正式开馆。纪念馆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实物500余件、照片(画像)400余张。展出内容分为:日寇铁蹄下的牡丹江、牡丹江的抗日烽火、多民族人民并肩抗日、八女英烈壮歌、中苏军民并肩作战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英烈千秋等几部分,突出表现了“八女英烈,视死如归,忠魂永驻,流芳千古”的主题。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黑龙江省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地址:牡丹江市太平路南端江滨公园

电话:0453-6911699

八女投江自由行旅游攻略

  • 红色印记在龙江丨八女投江:滔滔水波铸丰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历史波澜壮阔世纪初心历久弥坚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龙江儿女前赴后继,抗击日寇迎来民族独立和解放黑土边陲全面建设成为共和国的大粮仓、大油田、大煤矿全省人民牢记嘱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报道《红色印记在龙江》追寻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百年党史故事从4月至9月,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史志研究室、省记协

    2022-02-10
    1274 94
  • 红色黑龙江(三十六)——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

    导语红色旅游第三十六站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牡丹江市太平路南端江滨公园,临牡丹江畔,由八女投江烈士群雕和八女投江纪念馆组成。1938年,日伪军在松花江下游展开了“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五军主力部队向西南远征。10月下旬的一天,远征回返的抗联第五军第一师百余人队伍,行至林口县境内乌斯浑河畔。日军闻之集合1000多名日伪军将抗联战士包围。第五军妇女团指

    2022-01-20
    1660 63
  • 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组到林口县刁翎镇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拍摄《致敬英烈》纪录片

    为弘扬“八女英雄”不畏艰难,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12月11日,CCTV-4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组,驱车来到林口县刁翎镇八女投江遗址纪念地,为《致敬英烈》纪录片录制素材,通过节目让我们重温百折不挠,奋不顾身的捍卫祖国精神。在拍摄时,摄制组的工作人员说道,八女投江英雄事迹是中国抗联历史中凝重的篇章,八女投江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为民族解放事业敢于同日军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2022-01-16
    1417 65
  •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