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菜:淄博人眼中不可代替的美味佳肴,追寻记忆中的味道

分享家常菜,用文字记录、传递家与亲情的温暖,我是 一个喜欢为家人下厨的美食爱好者!欢迎关注!

一提到刚刚过去的11月11日,可能大多数人第一反应是时下最流行的一年一度的电商购物节,其实在山东淄博博山,这一天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以“美食之城、美器之都、鲁菜之源、味道博山”为主题的第18届博山美食美器文化节盛大开幕。琳琅满目的各种琉璃瓷器搭配丰富多样的菜品,二者相得益彰,相互辉映,让人一看就食指大动,垂涎三尺!

山东淄博博山区历史文化深厚,有固定建制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古称“颜神”

《博山县志》中记载:周末,齐国西南长城岭下之北鄙,有孝妇颜文姜居岭下殁而有神,故后世目其地曰颜神。

意思是说:东周末期,在齐国的西南城郊齐长城的坡岭的北边,有一个孝顺的妇人名叫颜文姜,在这里去世了但却一直如神明般护佑着乡邻,所以后人就将颜文姜生活过的地方称为“颜神”,也就是现在的博山区,现在在博山凤凰山下依然有“颜文姜祠”供后人瞻仰供奉。

博山区地处齐鲁大地的中间山地部分,这里煤炭矿产资源丰富,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渐渐形成了以煤炭、琉璃、陶瓷为三大支柱的产业结构,是我国的“五大瓷都”之一,有“现代官窑”和“南景德北淄博”之称,陶瓷琉璃制品远销海外,多次作为国礼被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赠予外宾。

得益于三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这里人民生富裕,日有进账,月有盈余,民以食为天,当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在吃上动脑筋,从而【博山菜】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丰富,因此博山不仅是“中国陶瓷琉璃艺术之乡”也是“中国鲁菜名城”、“中国鲁菜烹饪之乡”。

博山菜的起源和发展

博山菜作为鲁菜的四大分支之一,成菜既有一般鲁菜咸鲜脆嫩的特点,又自成一派,独具一格。发端于东周,随着唐代开采煤炭的技术的应用,为博山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进而从侧面为 山菜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至明清之际随着煤炭开采技术的日趋成熟,烧制陶瓷和琉璃制品已经在博山形成规模,享誉海外。

南来北往的客商络绎不绝,接踵而至,山东人自古好客,推杯换盏中进一步促进了博山菜吸收各家之所长,再结合自身特点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博山菜】。

1869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山东进行地质勘探,当他来到博山时不尽感叹:浓烟冲霄的博山城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最发达的工业城市。如此可见当时博山是多么的繁华。

博山菜的巅峰

1919年博山菜中的王牌宴席,“博山四四席”在博山聚乐村饭庄中诞生,这是博山菜的集大成者,历经百年的发展,经久不衰,至今仍是当地百姓举办各种喜宴的不二之选。吸收“燕翅席”“鲍鱼席”“全羊席”等多家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博山菜文化。

博山四四席”,席如其名,以四为规制,以八仙桌为餐桌,根据宴席规格不同菜品不同,有“四干果”、“四点心”、“四鲜果”、“四平盘”、“四行件”、“四大件“”、“四扣碗””,但上菜顺序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按照一冷二热三汤上菜。

博山酥锅博山豆腐箱、博山硬炸肉、四喜丸子爆炒腰花炸春卷八宝饭等等都是宴席上的代表菜。

整套宴席下来,规制讲究、品格高雅,精于烹饪,是整个淄博餐饮史的里程碑,在今年更是作为山东的唯一代表,出现在郑州举行的向世界展示中国省级美食的大会上。

博山菜衰退

物极必反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博山菜也没有逃脱,随着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经济停滞不前,早已赶不上时代的步伐,这个号称最发达的的工业城市,也已经一退再退,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随之带来的是博山菜影响力大不如前,以前在当地有着:100个男人,50个炒锅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男人半个厨师,以前的博山人都愿意在家乡发展,这里生活安逸富足,但现在年轻人为了发展,渐渐地逃离了这座城市,锅碗瓢盆早已不知所云,即便在当地博山菜馆的博山菜也不那么正宗了。

期待博山菜的复苏

博山菜和鲁菜一脉相承,近年来越来越得到官方的重视和支持,各种鲁菜厨师大赛,美食大会、鲁菜大厨都在奔走呼吁,之前提到的美食美器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相信随着淄博经济的转型成功,南北轻轨的建成,一定会促进博山当地的经济发展,进而能够更好的宣传和发展博山菜,是博山菜和鲁菜能够早日实现往日的辉煌。

博山菜的特点

1.亲民:博山菜发迹于民间,红火于大众,因此绝大多数菜品都非常亲民,稍加学习便可以在家里制作完成。比如有一道博山酥锅,相传是烧窑的工人首创。

2.美食美器:因为博山是著名的陶琉之乡,技艺精湛的大师傅将美食用适当的陶瓷盛器摆盘,二者相得益彰,宛如一件件工艺品,让人一看就食欲大开。

3.独有的烹饪技艺“拔丝”“琉璃”

拔丝菜,是博山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烹饪工艺是博山菜中的首创和特有的烹饪技艺。从这个烹饪技法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到浓浓的博山味。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蒲松龄先生,就是淄博人,他在所著的《日用俗字 饮食章 》中写道:北地而今兴缠果,无物不可用糖粘。更是佐证了博山菜的拔丝菜可以追溯到清朝

4.吊汤

博山菜长于制汤,高汤、奶汤、清汤、素高汤等,正宗的博山菜从不需要鸡精味精等调味品提鲜,根据不同的菜品添加合适的汤汁,便可以起到提鲜增香的作用,这也是博山菜的灵魂。

人物

提到博山菜有两个人物不得不提,一是孙廷栓,另一个是王广镛。

孙廷栓,博山人,官至三部尚书,还做过康熙的帝师,辞官后便在老家博山定居,写成《颜神杂记》,里面详细记载了博山的许多历史,让我们更详细更直观的看到了当年博山的繁华。他的儿子官至光禄寺主食,专门负责宫廷膳食,父子二人通过多年在京城的见闻,将富有京味的菜肴和当地菜品,向化融合,极大的促进和丰富了博山菜。

王广镛,一代名厨红白两案大厨,博山聚乐村饭庄的创始人,牵头创造了“博山四四席”这一历经百年而不衰的宴席。为后世完整的记录和保存博山菜起到了空前绝后的影响。

博山菜中展示的饮食文化

作为齐鲁大地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菜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浓重的地域特色,受孔孟之道的影响,处处都体现着儒家思想中庸之道。八仙桌一摆,座次礼仪,尊卑有序,敬老尊贤,敞口席、缺口席、挂角席各有各的讲究。面门为上,左为尊,来到淄博坐席,这些都是小孩子都懂的道理。

鸡打头,寓意大吉大利,鱼打尾,寓意年年有余。这是百姓心中对生活的美好祈愿。敬酒礼仪,山东人好客,酒文化自然是不可缺少的,在宴席上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第一个大件上菜后,最受家族人尊敬的长者就要说祝酒词,进行第一轮的敬酒;第二个大件上后,父辈敬酒,依次往后,四大件全部上齐后,便可以自由发挥了。

长辈有序、尊老敬贤是博山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特点,这对年轻人越来越淡薄的伦理礼仪有着非常好的教育和警醒作用。

总结

博山菜是淄博菜系中最闪亮的明星,与济南菜、胶 东菜和孔府菜共同组成了菜品极为丰富、烹饪技艺极为复杂的鲁菜。虽然近年发展不如预期,但依然是淄博人眼中不可替代的美味佳肴。

博山菜有着浓厚的齐国文化底蕴,是齐国文化的具体体现,因此生命力非常顽强,我相信只要官方适时宣传,大厨们的倾心传授,加上淄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加博山菜复兴推广到全国。

我是,每天致力于分享厨房小白都能做的家常菜,若对您有一点点小小的帮助,请您动动手指点赞、收藏、分享、关注就是对小谭最好的回馈!如果你也有好吃的做法,非常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吃法,我们一块相互学习尝试,小谭前进路上需要您的支持和鼓励!

人之初,性本善!图文皆原创,偷盗不可取!

#一档冬日美食#

Hash:105a75a7170eb485678269ff21effb3fc62f4429

声明:此文由 谭小厨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