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遗山祠石碑考

元好问(金朝明昌元年(1190 )——元朝宪宗七年(1257)),号遗山,字裕之,忻府区韩岩村人。金元文学家、史学家、社会活动家。2010岁庚寅9月16日,遗山新祠在忻州古城“遗山祠”原址落成。碑楼大门“遗山祠”额匾高悬,庄严古朴神圣。院分内外两所,大小房屋廿九间,占地面积 720平方米。主祠、碑廊、展厅、办公室、接待室、LED显示、多媒体互动,一应俱全。院落布局精巧,建筑气势雄浑。巧匠雕梁画栋,梅山小品巍耸。中共忻府区委员会、忻府区人民政府,为纪念遗山先生820 周年诞辰,“永重懿德不朽精神,为昭后者泐石铭文”,镌刻《重修遗山祠碑记》,竖主祠南侧。谨便瞻仰七百铭文意涵,斗胆试为《碑记》断句宣扬:

重修遗山祠碑记

秀容故郡,卧牛新城。两河带绕,五峰藩屏。晋北锁钥,三关总要。田畴肥腴,农桑康宁。摔跤载誉,八音传神。商贾惟诚,文风称雄。历朝骚墨繁众,裕之好问为峰。杜林嫡派,金源文宗。诗分长短,风骨比肩李杜。词有悲欢,情采直配苏辛。散乱萁山,豪放高歌。情深雁丘,婉约低吟。诗盛一代,神传千载。播馨中州集,流芳野史亭。文宗逝后九六载,元末至正十三春。学子族人缅怀贤圣,于州治北街西侧,葺诗宗遗山祠堂。北倚飞楼凌云,南挽书院秀容。建筑庄严古朴神圣,集汇文脉传承诗魂。阖邑景仰儒林朝宗。呜呼!朝经百代沧桑,祠遭多事寒暑。堂宇颓敝,馆藏散佚。

时逢盛世,岁在庚寅。政忻州滋兰树蕙人和政通,责忻府重修葺本祠。召社会崇尚元翁,屡临现场筹谋,亲题山门额匾。区委区府庀赀纠正,专家学者献计献策。尊重历史旧貌,锐意落架大修。沿袭明清框架,融汇金源元素。宣传部戮力实施,巧工匠毋苟求精。砖觅古遗,木选良栋。时历百日,新构筑成。院分内外两座,间共大小廿九。布局精巧,气势雄浑。高低栉比,错落次麟。牌楼灵秀,梅山巍耸。金匾银联,雕梁画栋。悬山歇山硬山风格各异,砖雕木雕石雕技艺超群。出廊大殿巍峨于月台之上,差参庑配萦纾于庭院之侧。斗拱翼翘五踩九踩,鸱吻挺天卧龙腾龙。檐角铜铃叮叮作响,殿中塑像栩栩如生。碑廊十楹分列南北,九州大家书丹三晋。巧匠勒珉镂翘楚,佳作镌名公题咏。万民伞万卷砚,铺成两厢配房。生平训生卒事,浮雕正殿四壁。传统诗书画,裕之行迹历历在目。现代声光电,好问年谱行行有序。美哉,壮哉!忻州文化之巅在兹重现,华夏诗歌之旗于此再树。邑人含笑文坛欢欣,诗界幸事文史雅风。永重懿德不朽精神,为昭后者泐石铭文。

中共忻府区委员会忻府区人民政府

公元二零一零年九月二十六日岁次庚寅壮月十九新祠落成之日吉辰

“遗山祠”主祠北侧,现存清朝同治七年( 1868)岁次戊辰七月上涴吉日所立,扩修“遗山祠功德碑”。正面碑文镌刻“特用道蓝翎候补府忻州直隶正堂加五级随带加四级记录十次戈捐银三百两”等字样。记载时任忻州直隶候补正堂戈济荣,为官一任,率先垂范,十次捐银 300两的贡献和荣誉。如今,历经百年沧桑,石碑多处剥蚀难读,保护之责同为当务之急。

功德碑背面镌刻,清朝同治七年(1868 ),忻州先贤因应扩建“遗山祠”,慷慨捐资者名录。仔细辨认,首次发现:邢国瑛、陈逢泰(陈敬棠父亲)、张凌汉、陈文涛(陈敬棠二伯)、李荣实、陈助清、杜丰厚、陈来庭(作者高祖)等,百位先贤姓名,赫然在列。“遗山祠”始建元朝至正十三年(1353)。明朝万历年间曾为山西巡抚“魏允贞祠”。清朝康熙三年(1664)毁于地震。清朝康熙五十二年(1713),州府“奉文兴义学”改设私塾教育之所。清朝乾隆六十年(1796),时任知州汪本直组织恢复重建“遗山祠”。清朝同治四年(1865)候补知州戈济荣组织捐资扩建“遗山祠”。历经三年时日,同治七年竣工。州人特立功德碑,以示纪念。然时过境迁,“朝经百代沧桑,祠遭多事寒暑。堂宇颓敝,馆藏散佚”。2010 岁在庚寅,忻州市区两级开展“五城联创”。坚持“把文物保护好,把文脉传承好、把名人效应发挥好”的决心,抢救凭吊先贤之所“遗山祠”。“邑人含笑文坛欢欣,诗界幸事文史雅风”。“忻州文化之巅在兹重现,华夏诗歌之旗于此再树。古城来客接踵而至,遗山精神广为传扬。(参阅《老忻州》)2021.2.1

Hash:8fe38d99e75d7d59189f97293927ebfc1adcb5b6

声明:此文由 秀容在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