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 | 叱咤半生的枭雄 晚年寓居重庆道兴实业助教育

重庆道23号,一幢英国古典主义风格四层洋楼,两侧塔楼模仿伦敦泰晤士河双塔桥而建。当年这里是吉林督军孟恩远的旧居,如今主楼改造成了一家体检中心,过去的门房改成了酒吧,外檐早已面目全非。人们在这里进进出出,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的主人,是叱咤半生的枭雄。

张作霖称霸东北之前,他最大的敌人是吉林督军孟恩远。孟恩远早年就参加过甲午战争,后来又是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新军骨干,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大半生征战沙场,实战经验丰富。张作霖虽然有勇有谋,但想扳倒孟恩远,确实费尽周折。孟恩远败给张作霖,其实主要还是输在气场上——张作霖有势在必得的野心,而孟恩远作为一方霸主,却一直没什么目的性,只是随波逐流。如果孟恩远也有独步天下的气势,那结果鹿死谁手真说不清。

生于天津南郊贫民家庭

小站练兵发迹官至吉林督军

孟恩远(1856—1933)生于天津南郊西泥沽村一户贫民家庭,他的父辈靠贩卖鱼虾为生。孟恩远自小不爱打鱼,偏爱舞枪弄棒,后来当兵入伍,参加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后,孟恩远与田中玉、鲍贵卿等人成了逃兵,被清政府“革职永不叙用”。

1895年袁世凯到天津小站,在淮军将领胡橘棻的定武军基础上编练新建陆军,除了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等名将,鲍贵卿、田中玉,孟恩远等人也被重新招募帐下,此时孟恩远已经39岁,比袁世凯还年长三岁,任新建陆军马队右队哨官。后来孟恩远一路升迁,从直隶巡防队统领一直做到南阳镇总兵。

1908年,孟恩远52岁时,出任吉林巡防督办,成为封疆大吏,开始在东北发迹。民国成立之后,孟恩远一直雄踞吉林,任陆军第二十三师师长、吉林护军使、吉林督军。东北有张作霖,一山不容二虎,孟恩远自然是张作霖最大的眼中钉、心头患。

1916年7月,张作霖任奉天督军兼省长,占据辽宁。为排除异己,他向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祺瑞保荐鲍贵卿担任黑龙江督军,又把长女张首芳嫁给了鲍贵卿的长子鲍英麟,两家联姻。黑龙江搞定了,张作霖朝思暮想的事就是吞并吉林。但孟恩远并不怕他,拿出了火并的姿态。张作霖没办法,暂时忍下这口气。

一年后,张勋复辟,孟恩远通电支持。但这个张勋实在不争气,复辟很快失败。张作霖以此为借口,又搜罗了一堆孟恩远的“罪证”,如擅自招兵买马、滥印纸币致使吉林财政混乱、民心不稳等等,告到段祺瑞那里。

小站练兵时,段祺瑞是北洋常备军第四镇统制官,下辖第七协、第八协、马协,马协的统带正是孟恩远。由此可见,段孟是上下级的关系,而张作霖呢?等于是外人。段祺瑞怎么会为了外人为难自己人?但碍于张作霖的实力和东北的稳定,只好表面答应,拿下孟恩远,但是换上了皖系大将田中玉主政吉林。

这个田中玉和孟恩远更是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就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甚至可以说是难兄难弟。段祺瑞这么安排,明显是给孟恩远留了余地。孟恩远在吉林深耕多年,手下一大帮亲信将领忿忿不平,向北洋政府示威抗议;同时,其他十七个省的督军也联合通电,发表“留孟宣言”。段祺瑞装作无可奈何,又恢复了孟恩远吉林督军公署将军的职务。

东北人能动手就不吵吵

孟恩远终于被张作霖抢了地盘

这下子张作霖真急了——看来想要和平解决吉林问题有点难。他开始调兵遣将,任命悍将吴俊升为北路总司令、孙烈臣为东路总司令,准备讨伐孟恩远。孟恩远闻风而动,奉吉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史上著名的“宽城子事件”。

当年俄国人在东北修建了中东铁路,呈丁字形,以哈尔滨为中心,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到大连。日俄战争之后,俄国人占了东北北部日本人占了东北南部。中东铁路一分为二,南段长春至大连由日本人占领,称为南满铁路,沿线设守备队。

1919年7月19日上午,南满铁路长春车站的几个日本人硬要通过孟恩远部(混成第3旅第2步兵团)驻长春城北、宽城子北面的营地。哨兵阻拦,双方言语不和,东北人能动手就不吵吵——南满铁路长春车站巡视员船津藤太郎,被孟恩远的手下士兵揍得鼻青脸肿。

日本人挨打后,到保护铁路沿线的日本守备队搬兵。守备队副队长带着三十多名日本兵,荷枪实弹前来兴师问罪。双方一番混战。守备队队长又带领近百人和一挺机关枪增援。冲突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此时吉军旅长高俊峰与日本驻长春领事馆外交官都赶到了现场,战斗才告停止。双方清点,吉军死12人,伤14人;日军死18人,伤17人,日本警察死1人,日侨伤1人。

“宽城子事件”发生后,日本人借机大规模调动军队向孟恩远施压,远在北京的段祺瑞也坐不住了。三天后,段祺瑞发布命令,将责任归咎于孟恩远,授权张作霖和鲍贵卿处理此事。结果,孟恩远被迫下台,手下几个亲信也被革职,鲍贵卿走马上任吉林督军。张作霖又拿下了吉林,正式成为“东北王”。

回头看,“宽城子事件”真的是一场意外发生的偶然事件吗?当事吉军有报告显示:一开始殴打日本人的军人来历不明。之后双方谈判过程中,突然传来枪声,引发双方互相射击。殴打日本人的和开第一枪的,既不是吉林军也不是日军,而“确系某省派来的奸细乔装吉军”所为。某省是指谁?结合张作霖与孟恩远的长期对立,这件事就不难理解了。

寓居重庆道兴办面粉公司

捐赠地皮建南开中学操场

下野后的孟恩远回到天津南郊西泥沽老家,翻修了老宅,盖起孟氏宗祠,还捐出土地创办了惠威小学(今津南区双桥河第三小学)。在老家住了一两年之后,过惯了城市生活的他实在住不下去了,于是以20万大洋的价格,从鲍贵卿名下买了英租界的十余所房子和南开中学南边的一大片地皮。

孟恩远搬到英租界剑桥道(今重庆道23号),一套1500平方米的洋楼别墅。当时这处别墅主楼还是一幢英国古典主义风格二层建筑,两侧塔楼模仿伦敦泰晤士河上的双塔桥。后来不知何时被加盖成四层,如今楼房还在,但外檐和内部装修几乎都是全新的,看不出岁月的痕迹。

孟恩远寓居英租界,但仍不甘心,想东山再起。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失败,直系老大吴佩孚联系上孟恩远,想让他重回吉林,又任命孟恩远的外甥、也是得力助手高士傧为讨逆军总司令,抵绥芬河策动孟恩远的旧部,准备起事。高士傧也确实起事了,他招募了一万多人,与奉系张宗昌的部队交火。双方打了几个月,高士傧败退到中俄边界的珲春,此时讨逆军内部反水,警卫营长逮捕了高士傧,送交给张宗昌。张作霖下令,在珲春就地枪决了高士傧。

这时候孟恩远已经六十多岁了,这次失败让他彻底心灰意冷,他既不像靳云鹏、孙传芳那样虔诚拜佛,又不像曹锟、段祺瑞那样潜心琴棋书画,如何度过慢慢长夜?他决定投资做生意。

当时天津有八家面粉公司,七家都是军阀资产,倪嗣冲、蔡成勋、王占元等军阀大佬都涉足其中。孟恩远也与自己的老部下——吉林财政厅长刘彭寿、军需处长刘汉亭、中东铁路督办刘砚生、长春道尹孟秉初等人共同集资30万元,创办了福星面粉公司,生产蝙蝠牌面粉,财源滚滚,日子过得倒也充实。

前几年从鲍贵卿手里买下的南开中学旁边的那块地皮,孟恩远一直没有精力关心,时间长了,这片地皮竟成自由市场,聚集了打把式卖艺、卖吃卖喝的小贩,整日锣鼓声、叫卖声响成一片,严重影响了南开中学学生上课。

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找到孟恩远,想以学校的名义买下这片地皮,但只有5万元,而且还得一年后才能付清。孟恩远是天津人,对家乡感情笃深,也乐于助学,所以算是半捐半卖,答应了张伯苓的请求。张伯苓派人在这块地皮周围建起围墙,开辟成运动场。

一年后,孟恩远找张伯苓要钱。但张伯苓还是拿不出这5万块钱,只好去求校董徐世昌。孟恩远和徐世昌有交情,徐世昌书法好,常教孟恩远写“一笔虎”。他带张伯苓去找孟恩远,孟恩远抹不开面子,干脆同意不收钱。

孟恩远在天津过了十几年安生日子,77岁去世,安葬在故乡西泥沽村南,墓地前面还修建了石牌坊、石人、石马。如今墓地仍在,当地人管它叫“将军坟”。

(作者简介:何玉新,资深媒体人。著有《天津往事——藏在旧时光里的秘密地图》。在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自媒体“天津往事”。)

责任编辑 王鹏程

本文源自洋楼人文生活分享家《风物》杂志冬季刊,转载请注明出处。您可在先农大院各商家、先农大院展览馆、民园西里各商家、庆王府、五大道各联盟商家等数十个点位免费取阅。

Hash:9acbbb3a635c0a724bccb876be4b4ad4bca82c11

声明:此文由 天津风貌整理公司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