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南门瓮城元旦对外开放届时可览榆林卫城之景

近日,有市民向榆林百姓问政平台建议:“榆林市应该参照西安古城墙管理办法,在保护城墙的同时向公众开放适时开放城墙与楼宇,让古迹更亲民更接地气,让更多的市民更好地认识榆林、走进榆林,用切实行动建设大美榆林。”

榆林历史悠久,3.5万年以前,“河套人”就在此生息繁衍。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明朝设榆林卫,为边防九边重镇之一。榆林卫城位于农牧文化的交汇地带,是古代中国北部地区万里长城沿线的军事重镇、蒙汉民族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榆林卫城城墙是榆林卫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修建源于明洪武初年戍边屯所的建立,正式修筑始于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堡城的兴建,后在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扩建(史称“三拓榆阳”),形成最鼎盛的城池规模。明中期,榆林城墙实施了包砖改造等城池加固。

榆林市古城文物管理所所长张飞荣介绍:“榆林卫城城墙整个城垣形制顺应地形,城墙走势依托山形东北高西南低,现状城墙平面布局顺应地势呈不规则古刀币形,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城墙现存城门3座,马面15处,城楼2处。现存城墙段总长5280.38米,城墙取材黄土和砖石,内夯黄土,夯层厚8至12厘米,外墙砌以砖石,上设垛堞。”

张飞荣说:“据资料显示,榆林城墙‘顶宽三丈,底宽五丈,高三丈六尺’,其高度三丈六尺,约为12米。榆林为明朝九边重镇,城墙意义重大,有着保护城池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榆林卫城倚山就势、临水筑城,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大漠边城独有的景观特色,榆林卫城城墙与城内外诸多重要公共建筑相互映衬,其别具一格的空间格局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据了解,近期,榆林市文广局正在进行核实文物建筑现状、明确开放使用职责、开展开放可行性评估、制定文物建筑开放策略和计划等工作。闫惠说:“我们要查看文物本体有无安全隐患,是否具备基本的开放服务保障,符合消防、安全防范有关要求,保护人员安全和文物安全。同时,要明确产权,只有开放使用方责任清晰,才能够承担开放的各项工作,履行文物日常保养职责。开放使用方要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文物建筑开放策略和计划,明确开放区域、开放内容、开放时间、配套服务、保养维护要求、安全防范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张飞荣介绍:“目前,南门瓮城对外开放的初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在元旦前可试行开放,登上瓮城,可览榆林卫城之景观。凯歌楼现由榆林民俗博物馆进行“老榆林民俗”陈列布展,也即将开放。万佛楼已对外开放,文昌阁与星明楼由于体量小,承载能力差,故不宜开放,只可作为地标观赏性建筑。2007年,我们曾对钟楼进行过表面维修,近几年一直在对钟楼做安全监测,看其有无倾斜,暂不具备开放条件。市收藏家协会利用鼓楼作为宣传平台,会在节假日时做一些展览、社区小演出的活动,方便市民参观。而凌宵塔由于处在棚户区改造区域,周边交通不便,暂不宜对外开放。”

文物开放后的管理与维护工作非常重要,闫惠建议:“城墙是一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文化景观,是需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的。届时,希望全市人民群众以及外来游客,在参观游览城墙与城楼等文物古迹时,都能爱护、保护文物,使我们的珍贵文物古迹得以保存与流传,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榆林历史文物的独特魅力。”

Hash:45f7fa3bbe8917439d8630138d10a963dcf63f62

声明:此文由 掌上陕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