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藏山与赵氏孤儿有何关系?

导读:盂县藏山与赵氏孤儿有何关系? 《赵氏孤儿》说的是什么?

  

藏山古名盂山,位于盂县城北17公里处,距太原市121公

里,因春秋时期赵氏孤儿藏匿于此而得名并闻名遐迩。此地群峰

壁立,峻极于天,山间泉水丁冬,松柏拱翠。夏日浓荫蔽日,清

爽宜人,为避暑胜地。山间正殿、寝宫、飞岩楼、戏台、牌楼、

钟楼等13处古建筑幽雅别致地点缀于自然景物中,尽得地形之

妙。

  谷中南北双峰对峙,环境优美。以山名命名的藏山祠,坐落

在深谷尽头。祠创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十二年(1H2年)重修,

主祀春秋晋赵武并程婴、公孙杵臼。祠依山构筑,保存完好,石

刻雕龙明壁、四柱三门牌楼、山门、乐楼、正殿、寝宫、梳妆楼

排列在中轴线上,结

构精巧,气势轩昂,

建筑占地面积约26。

  7

万平方米,明、清均

有修葺。庙宇依山构

筑,保存完整,有照

壁、牌坊、山门、宫

殿和楼阁等。

藏山庙的主体建

筑是供奉赵孤的,端

坐大殿中央的泥塑是

已成为晋国正卿的赵

文子。大殿西壁上

“满壁丹青画不空”的

壁画,虽时隔多年,

颜色鲜艳,非常生动,

形式如同现代的彩色连环画,记述了春秋晋灵公时赵屠两家相争 之事。

  据史书记载,屠岸贾是个只知引诱晋王荒淫无道的奸臣, 而赵家则累世立功于国,因此遭到屠岸贾的嫉恨,屠屡进谗言。 赵家知祸不避,晋景公忠奸不辨,赵朔、赵同、赵括各家几百余 口,竟全部被杀。只有赵朔的妻子晋国公主庄姬一人幸免。庄姬 当时已有身孕,在宫中生了赵武,就是赵氏孤儿。

  赵朔门客程 婴,千方百计救出赵孤,一躲就是15年,直到晋悼公继位,才 将屠岸贾杀死报了大仇。

正殿东侧是感恩殿,意为感救命之恩。殿中程婴坐像威严, 眉宇间一股凛然正气。程婴本是一草泽医生,赵家落难,他仗义 相救。他先借看病为名进入宫中,用草药箱将赵孤带出宫。

  屠岸 贾发现婴儿被救,就下令处死晋国半岁以下的全部婴儿。为救无 辜,他又把自己的幼儿交给赵朔家臣公孙杵臼,以充赵孤,自己 则去自首。屠抓住公孙,搜出“赵孤”,亲自将他们剁死,这才 救下了晋国婴儿。15年后赵孤长大成人,在大将韩厥的支持下, 诛灭屠岸贾,为赵家报了仇,为百姓平了愤。

  此时程婴却含笑自 刎,以报公孙杵白。赵武为其服丧三年,建祠祭祀,永志不忘。 京剧《赵氏孤儿》演唱的即为此内容。

正殿后还有赵氏孤儿当年的藏身洞。相传程婴带出赵武后, 一直东躲西藏,找不到理想的藏身之所,带到此处后,好像得到 正义之神的守护,一躲十几年安然无恙。

  

感恩殿往东有一滴水崖,崖上积水成沼,清澈见底,人称黑 龙潭,每逢盛夏,池水下泻,瀑布如虹。其他景点尚有梳妆台、 南天门、观景台等明清时期的建筑。每逢农历四月十五,是藏山 的传统庙会,届时游人如云,热闹异常。

《赵氏孤儿》说的是什么?

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 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代杂剧 作品,纪君祥著。

故事取材于《史记•赵氏世家》。内容 叙述晋灵公武将屠岸贾仅因其与忠臣赵盾不 和与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身为驸马,竟杀灭赵 盾家300人,仅剩遗孤被程婴所救出。屠 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 尽,以绝后患。20年后,孤儿长成,程绘 图历教史实,终报前仇。作品描写了忠正与 奸邪的矛盾冲突,揭露了权奸的凶残本质, 歌颂了为维护正 、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气势悲壮,感人肺腑。

元杂剧《赵氏孤儿》被法国著名文学家 伏尔泰于1775年翻译成《中国孤儿》,在 欧洲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Hash:96754273c22b6fb385d52861e454b44e8f1f3fe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