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眷恋着的家园,肥乡还有这地方?

夏日深锁,谁在肥邑约了天时,绿屏翠幕,花影疏斜,万枝漫卷。

这给我的徜徉,甚至对一座城的踏歌,带来细微的视觉中,不轻易察觉的抒怀之悦。

经天,纬地,在这节骨眼上,给它一次上上签——以一棵树或一株草为轴心,画出肥乡503平方公里的生态半圆。

时间,季节,阳光,以最好的相遇,和各自的天真,生成大地乡居图。

己亥八月,以绿为祥。

两岸相悦·东风

以东风渠为一带,沿着河岸的绿,早就在春天开始吐纳。

以水为脉,我们看到老树、水草、岸花,以各自的物语,彼此相望;平野阔,春风烈,川渠金蛇逶迤,不知有夏,似误入天心,一碧如黛,两岸相悦,是为肥乡大地第一横撇。

渠西,有中国“气谷”之称的中船重工第七一八研究所特种气体项目崛起,强劲着肥乡跳动的经济脉搏。科技的助力,工业的理念,在生态中续写着新的传奇。

以绿为祥

渠东,菊花小镇嫣然盛开。一菊三生,一生美,二生财,三生和谐。小镇不仅成为美丽乡村的精品之作,更是全域旅游的美丽典范。

一带碧玉,工农双辉,灯花阑珊处,水村市集,依旧爱的是这故园。

沿东风渠,南北定魏线昼夜繁忙,车辆川流不息;青兰高速穿越东西,畅通无阻,肥乡开放之势大气开阔。

东部一条条乡间小道,纵横交错,重新回归天际线——在广袤的农田和整齐的绿树中,连接着这家与那家,他村与我村,斜阳弄晴,薄雾收寒,羊咩犬吠,这恼人村景,撞人襟怀,一番乡愁生。

“红绿”相映·民有渠

以民有渠为一带,村庄隐于漳河古道高树低枝,鸟雀成群,东风销尽往昔,丁香犹自多情。

时光之河,隐秘,高古。家园上空,南北两岸,一万棵杨树以一万次的高语,抵达林梢,在每一个叶片之间穿梭。

渠东,漫步道,窄窄的,够牵你的手,并肩而行。耳语,或浅笑,都好。杨树是北方的“大哥”,有足够的浓荫庇护。

渠西,乡间道,宽宽的,够过两辆车,错肩而过。落窗,伸手,打个招呼,是日常的乡规礼仪,宽厚的布衣民风。

以绿为祥

沿着这条渠,20公里的豆漳线上,三里堤公园银杏公园、玫瑰园,以及纵横交叉的乡道、县道,都在源源不断地营造绿。这些绿,养心,更颐安年。

而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我们看到它安定人心的自然,朝气蓬勃的生机。

五千亩的七彩园林里,金叶槐在阳光下闪烁着金黄色的叶子,团团簇簇,又排排行行、整整齐齐,像列队的士兵……诸多叫不出名字的植物,晕染了诗人的笔尖,无论是横平竖直,还是点捺撇折,都是绿意。它们伸展着,给空间以梦想,为眼界着妙景。

索家寨,一个以历史文化和植物文化为主题的“世外桃源”,在省级文保单位平原君赵胜陵园和历史道教文化碧霞元君祠的陪衬下,三千亩彩叶林在夏季铺天盖地,将村庄掩映在巨大的林海里,形成了色彩纷呈的人文生态之美和休闲旅游之区,游客兴致而来,满意而归。

这些,是肥乡给予生态保护的绿色创意,也是产品供给的生产基地。

巧的是,民有渠上,万木丛中有束“红”。

这“红”,装点在南、北西落堡两村,分别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馆和“肥乡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两馆是星火燎原之地,也是肥乡对建党90多年光辉历程的敬礼,更是肥乡新时期旗帜鲜明的实践导向。这里已成为肥乡红色旅游路线的重要节点。

红绿相映,藏品于道,不仅让燕子回时有了歇处,月满西楼添了情思,更让人心稳,世道安,福祉有光。

家园与公园相伴·团结渠

以团结渠为一带,家园与公园相伴,林带与河流成景,果园与旅游混搭。

它对接邯郸城区,一半挽着龙湖,一半携着凤湖,在水的泽被里,长出森林公园,长出郊野公园,长出滨河长路,长出十里桃乡,这是肥乡对生态理念的生动实践。

郊野的风,摇响四季的风铃,一支水墨的笔,泼洒,晕染,把村庄、河流、长亭、湖水、栈道、吊桥……和游人的笑,一一收纳其中。

以绿为祥

漫步森林公园,水的曲调,在绿色的风林中 唱响; 鱼儿摆尾,轻咬草花; 燕子低飞,徘徊戏水; 奇树绝木,绿分两层,一层给了丝丝柳,一层赋予思乡愁; 修竹清风,更待幽径相邀,月夜独坐,闻露滴落响,一两声,满心是君子,是禅定; 森林不古,雅俗共存,紫薇花摇曳夏季最绚丽的美,依稀似红云动,紫云飘,粉云醉,却难得是谁的一双修月手,把这玉华般的芳容照在了人间。

见缝有绿,移步见景,一景一品,品品不同。

把所有的经络一旦打通, 绿在冬季的北方,也将变成常态。

大地轻盈地挽着时光的手臂,以另一种方式的存在,让幸福抵达窗外。

它带着果实的芬芳,从春天开始,以巨大的能量覆盖希望的田野。

它是团结渠沿途的万亩果园,辛安镇的优质桃基地,史庄的牡丹园,毛演堡的林果示范方……它是阳光下的更为忠诚的绿意。

这些林果,不仅作为生态林,更成为经济林助力人们致富增收。

绿,成为经济社会最值得致敬的色彩,也是阳光下最懂土地的叶绿素。

时和岁丰·一轴三带

如果以东风渠、民有渠、团结渠为三横,那么,309国道在穿过肥乡境内时,就像一竖,在肥乡写成了一个大大的“丰”字。

“丰”,多么好的意象!时和岁丰,长林丰草,五谷丰登,丰衣足食……

在“丰”字里,栽一棵树,成一片林;种一粒粮,收万颗子。

在“丰”字里,把家筑在河边,建在公园,让大地含蓄,为生活留白。

503平方公里的土地,以绿为美,有凤来仪;以绿为祥,嘉园安康

以绿为祥

越来越清新的绿,舒展着,衍生着,幸福的获得感在色彩纷呈的业态里,在丰富多元的供给中,在绿色宜居的涨姿中……

以309国道为一轴,以三渠为三带的全域旅游,在肥乡已拉开序幕。

我看到他们急促的军旅般的行走,也看到他们期盼生态新区、富裕新区、美丽新区的诉求。而这一切,以生态为底色,以旅游为手段,以产业为途径,以宜居为目标,以富裕为终点,对中国北方平原农业区县的发展与探索,便有了典型的示范意义。

从今天开始,让欧亚大陆的季风,在肥乡重新打开一个页面——未来肥乡。

文化、旅游、农业、教育,多产业深度融合;民宿农场美食、研学,多业态高度复合;村落、公园、风景道、田野,多空间协同发展; 政府、村民、企业、新农人,多主体同创共赢。

沉思辗转,心寄微澜,我以一个记者的名义,将时光眷恋着的家园,写成一阕宋词的小重山,用长短句的韵律,为它注释,为它礼赞。

如果可能,有更多的词牌路过它,我们不谈沧桑,只说美丽。

-

-

THE STORY

GOES ON

李晓玲,邯郸晚报《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协会员,邯郸市地方文化研究会专家委员,邯郸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新闻工作多年,邯郸晚报《古邯郸再发现之旅》、《走进肥乡》、《重走肥乡》、《邯郸红色文化》等地方文化专栏主持。《冬天里的一股暖流》获中国晚报界最高奖赵超构新闻一等奖,《纸背上的邯郸》获河北省新闻二等奖。曾出版诗集《风举残荷》。

图片 / 徐素霞、薛建东、吴鹏、邢亚冰、马雅卿

编辑 / 徐素霞

校对 / 卜晓敏

责校 / 张海印

审核 / 王红霞、李笑波

转自:肥萱萱 微观肥乡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Hash:42d58005f96eb9f57fdd6c1a30242f2364a94400

声明:此文由 邯郸影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