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水的馈赠,各地风味特色水产美食盘点

水产是大自然馈赠于人类的独特风味,不论大海中的海鲜还是湖泊中的河鲜都会给品尝过的人们留下一个共同的味道。人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水以其温润的姿态滋养着生活在这片中华大地上的人们并为其带来无尽的美味

海南万宁和乐蟹

海南万宁有一个被当地人当作聚宝盆一样的小海,他在海南享有盛名的原因,除了每年举办的龙舟大赛,还有他的味道。

万宁所有本地美食所用到的食材几乎都生长在小海附近。其中就包括占据海南四大名菜半壁江山东山羊和和乐蟹。

港北小海是海南最大的泻湖,一条狭长的沙坝将冲向万宁的翻腾海浪阻拦在了小海之外,给万宁留下了一片难得的平静水面。小海通过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三条淡水河聚集汇入,既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又使海水变淡。在小海独特的半咸半淡的水中,成就了闻名遐迩肉嫩膏肥的和乐蟹。

浙江宁海蛏子

与盛产和乐蟹的小海水域环境相似的还有浙江省宁波市的宁海县。在宁海东部的长街镇,最为食客们赞美的就是蛏子。这里的海水常年有大量淡水涌入,饵料丰富,是盛产蛏子的丰饶之乡。宁海县志把宁海的蛏子称作西施舌。

在宁海用蛏子做的美食有万般变化。蛏汤年糕梅干菜蛏、翡翠蛏、八仙过海,这些都是宁海人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怀的家乡味道。

福建惠安鱼卷

距离宁海六百多公里外的泉州惠安县是个多元融合的地方,美食也同样如此。在惠安海鲜是最重要的食材,而土地里种出的稻米,红薯也自有朴实的芳香。于是惠安人创造了一种美食,将二者的滋味完美融合,他就是鱼卷。

男人出海打鱼时,惠安女就守着家。她们擅家务,多才艺,不分粗活重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惠安女也就成了勤劳的代名词。男人带回来食材,做鱼卷的工作就交给心灵手巧的女主人。

去掉鱼头、鱼骨,剥去鱼鳞、鱼皮,新鲜细嫩的鱼肉就是这道美食的主角。将鱼肉切成肉糜和蛋清、盐、糖一起搅拌,再加入一些切碎的荸荠,成品在绵软中多了些香脆。而鱼肉和荸荠能彼此粘合,还需要惠安的另一项特产——红薯。红薯磨成的红薯粉是鱼卷最重要的辅料。

鱼肉与红薯粉充分搅拌,接下来就是塑形的工作。鱼卷被做成两头圆形的长条,寓意是头圆尾圆、长长久久。这曾经是几百年前惠安女人目送丈夫出海时的祈愿。

百年前的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当年惠安女对丈夫的深情和对团圆的期待融进了这道惠安鱼卷中,直到今天依然触动着人们的味蕾和心灵。

湖北赤壁鱼糕

同样以鱼肉为食材,湖北省赤壁市鱼糕却有着不同的制作方法。过去在赤壁,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自己蒸鱼糕,现在耗时而又复杂的做工,让更多的人选择了制成品。

在赤壁,很多事物都跟三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小小一块鱼糕就有好几种美丽的传说。最著名的一个故事是赤壁之战周瑜受伤体虚,小乔精心烹制了鱼糕为周瑜调理身体。营养又美味的鱼糕,很快让周瑜恢复了元气。

传说的真实性不必细究,事实是当地百姓把吃鱼糕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了下来,并且成了赤壁百姓婚丧嫁娶招待宾客的头道大菜。

赤壁人喜食鱼糕,家家户户餐桌上都离不开鱼糕的真正原因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关系。这里是古洞庭湖云梦泽的一部分,上万亩的水面之下蕴藏着数十个品种的淡水鱼群。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淡水养殖是赤壁市最倚重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五十多万居民中,有接近百分之十的人口从事与水产品相关的产业。而遍布境内的三十多万亩天然淡水湖泊,则是支持这个产业的基础。

山东沂水白鳞鱼煎蛋

白鳞鱼煎蛋是山东省的沂水县一道美味无比而又闻名遐迩的美食。但却只有沂水人知道,这道菜也是他们过去那些贫苦生活的岁月佐证。

据说在兵荒马乱的那些年代里,每个村只有一两户稍微富裕点的人家才买得起一条用盐腌制过的白鳞鱼。每当贵客临门,热情好客的沂水人就轮流借来这条鱼,在上面摊个鸡蛋饼来款待客人。

而客人也知情识趣,只会把带着鱼香味的鸡蛋吃掉,白鳞鱼则分毫不动,以便让主人原样归还。

主人与食客彼此间的心照不宣,也为这道独特的沂水菜肴增添了几分纯朴的人情味儿。而经过岁月的流逝,白磷鱼煎蛋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用来招呼四面八方的游客。

黑龙江漠河江水炖江鱼

在黑龙江畔的漠河,靠水吃水有着别样的含义。黑龙江是我国纬度最高的河流,年平均水温只有八到十摄氏度,多达五十七类冷水鱼在这里栖息和繁育。黑龙江也因此成为我国冷水鱼最为集中的河流。清冽的江水与产自江中的冷水鱼一同烹制,这就是漠河独具风味的佳肴-江水炖江鱼。

江水炖江鱼最讲究一个鲜字,在江边架起锅灶,加两瓢新打来的江水,烧开之后,再把刚刚从江中捕捞的鱼清理干净下锅。大火烹制几分钟后,一锅色泽乳白、香气浓郁,味道纯正的江水炖江鱼就做成了。

江水炖江鱼源自黑龙江流域的一个传统节日——开江节。每年四月中旬,冰封的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开始解冻。

江面上成片的浮冰随着汹涌的江水冲向下游,气势蔚为壮观,被称为开江。开江当天,当地人聚集在江边,双手触摸江水祈福,期盼当年渔猎能获得丰收。

开江节起源于辽代,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自辽圣宗起每年初春,大辽皇帝都会不远千里驾临松花江畔巡狩渔猎开江第一网鱼,用江水烹炖后为敬献给皇帝的头鱼宴,这就是江水炖江鱼的由来。江水炖江鱼现在是漠河款待宾客的首选佳肴。冷水鱼的鲜香伴随着黑龙江江水的清冽,留在游客唇齿之间的是一份对漠河的悠长回味。

广西大新酸鱼

不同于漠河江水炖江鱼的原汤化原食,广西大新的酸鱼则要经过时间的烘焙才能绽放最鲜美的味道。

壮族人的侬垌节是一年一度的狂欢盛宴。从每年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到农历十月结束。每个村屯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时间度过节日。每逢此时,一道特殊的菜品就会出现在各家各户的餐桌上,这就是大新酸鱼。

新鲜的鱼肉抹上盐巴仔细晾干,加入藠头去腥,和干稀适度的糯米饭一起放入竹筒静置十天左右。糯米饭的甘甜与鱼肉的鲜美混合到一起,沁人心脾的酸味逐渐四溢开来。这种属于大新的味觉记忆,在年复一年的欢歌笑语之间从未远离。

贵州凯里酸汤鱼

与大新的酸鱼一样,贵州省凯里市的美食也有酸。不同的是凯里的酸代表的是酸汤。

凯里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意思是不吃酸路都走不稳。在西南山区湿热的气候中,开胃健脾的酸汤成为人们的自然选择。今天凯里人依然是食酸味, 们也始终相信,只有心思纯正的人,才能做出好的酸汤。

红酸是近些年才出现的酸汤新品种,这是一种能被看见的酸味,由野生西红柿辣椒经过晾晒搅拌和发酵,组合成了新的酸爽口味。

经过酸汤的洗礼,鱼的腥味儿被去除,只剩下了原本的鲜味。西红柿、生姜和凯里产的木姜子又添加了一些来自植物的清香,一起融成了酸汤鱼的美味。

湖北监利盘鳝

监利盘鳝是湖北省监利县不可或缺的美味。监利盘鳝做法的奇特之处在于他是把手指粗的鳝鱼养殖数日后,待其吐净肚内污物,不剖腹、不剔骨,洗净后整条下油锅。烹饪出锅后的鳝鱼就如同弹簧般层层盘起,且韧性十足。

盘鳝的吃法也有讲究。监利人一般从鳝鱼头后咬出整条鱼骨,而后吃肉。不剖腹不剔骨的独特烹饪方法,大约也是源自旧时稻农和渔民的粗犷做法。

湖北石首笔架鱼肚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晶鳞。”诗中称赞的这道名叫石首的美味佳肴,就是湖北省石首县的石首鮰鱼

石首鮰鱼主要生活在笔架湾内,这里水质清澈,水温差别大,当水温低于十二摄氏度时石首鮰鱼就不再进食。所以石首洄鱼只能半年生长,半年瘦身。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石首鮰鱼肉质紧实,久煮不烂的特性。

对石首人来说,比鱼肉还好吃的则是鱼肚,也就是鮰鱼的鱼鳔。因形似笔架,石首人称为笔架鱼肚。

相传朱元璋在石首品尝过石首鱼肚后一直念念,不忘当地官员就想把鱼肚列为贡品,贡献给朝廷。但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为了便于长途运输,人们发明了风干鱼肚。油炸是烹饪风干 肚的第一步,炸好后的鱼肚切成块状。用清水搓洗五到六遍,直到去掉油腻腥味。

跨越古今,笔架鱼肚用它历久弥新的美味,牵动着石首人的乡愁。也见证着石首人的日子越过越香,幸福绵长。

鱼在中国传统里象征着吉祥如意,一道道鱼的美食也让家和万事兴变得更加有滋有味。不论是淡水中的鲤鱼,白鳞鱼,还是海水中的和乐蟹、蛏子,这些自然的馈赠都在当地居民的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风味。

Hash:3513a752842d2f500890891b0b4fe73ab06fddbd

声明:此文由 扶摇中国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