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的城市记忆,即将被改造升级的老街,藏着多少人童年的回忆

本地资讯创作者,旅游领域创作者

濉溪石板街,俗称“口子集”位于濉溪县老城区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总长650米,街宽5-7米。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修建,经历百年历史风云,保存着明清时期原有的古朴风貌,青石街面、八条巷道、店铺作坊、院落住宅现在保持完好,是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濉溪老街大多数是“前店后坊”,老街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生活,还有部分老手艺、老药铺等。

抗战时期石板街遭日寇焚烧,淮海战役时又遭飞机轰炸。解放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复石板街,使其恢复往日面貌。然十年内乱,再遭劫难各种神庙、阁楼、牌坊多被破坏,古迹文物洗劫一空,石板街自此失去昔日的繁华。加之七十年代后期,党政机关、学校团体、工商企业陆续迁往新城,石板街日趋萧条。

年幼时在三小上学,后来初中在城关初中,家就住在老城区,基本上每天都要在老街上走来回两次。小学时还有一位同学,家就在老街上开了一家银饰铺,那时的白银不值钱,还偶尔给我带两个小玩意。

那时记忆,石板街,木房子,幽深的巷道。墙上还有革命标语,带着浓厚的时代气息。这是一条真正的老街,房屋风格古朴老旧,象征性的大石板铺的路,骑自行车要注意安全了,铺的并不规整。现在记得老街中部有一个很大的商店,进门一块大木板要跨过去,堂内几个深红色的大柱子,正里面就是几个木质的玻璃柜子,卖着柴米油盐之类的东西。

美食,首推油茶,记得儿时三毛钱一碗外加七个水煎包,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油茶与老街,有一层岁月熬炼的依存关系,就像口子酒与濉溪。在街头的饮食摊子上,摆把大壶,外用棉布包着用作保温,壶内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时,加醋、酱油、麻油,酸辣鲜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腻油润,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气浓郁。一到傍晚,来喝油茶,吃煎包的人络绎不绝,老街,便热闹了起来……

还有街西头的老银匠依旧在他的铺子里“叮叮当当”地敲打着,老街上来往的行人几乎都是附近的熟客,相互见面微笑着嚷嚷几句就算是打招呼了,说的最多的还是那句:“吃了吗?”。

一晃时间好快,已经有近二十年没有再踏过那条石板路了。从网上得知老街正在拆迁改建,我们正在目睹一个百年老街的消失。也许有些自私,现在已经搬离,总想着老街能够一直保留,不要拆迁改造。但是站在居住在老街的人去考虑,他们也要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城市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是的,是有些自私,但看到一些历史和记忆的消失,难免令人惆怅。希望不要重蹈别的城市的覆辙,拆了一些老的建筑,把人文也拆没了,建一些仿古建筑群。虽然老房子破旧,但那里有许多人一辈子的记忆!

Hash:db3c8a10d403aa382cb11baa5d241d30f4329ab7

声明:此文由 忆三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