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揣骨疃|桑干河畔行走千年

21:07张家口文化广电和旅游

阳原县揣骨疃镇揣骨疃村,

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

一个被岁月滑过、历史洗涤的村落,

如今又一次“闯入”人们的视野。

翻开厚重的志书,书中内容恰似一篇篇精彩的穿越小说,书中的角色游离在古老与现实之间,那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耕者农夫……形形色色的人们阅尽古村“千年耕读,千年农商”的历史,积淀了今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再次走进这个古村,除了“揣骨疃”这个村名还能让我们猜测遐想起两千年前发生的故事外,能见到的还有几座老宅子,和一个个见证了沧桑岁月还保存完整的精美石雕。过去,揣骨疃村名人、名事不少,今天揣骨疃村被众人所知的却是这里的美食小吃

揣骨疃村

地处河川区,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阳原县西南部,是桑干河南岸上一个古老的村落。

揣骨疃村

揣骨疃村是揣骨疃镇政府所在地,千百年来,桑干河水滋润了沿岸的土地,这里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揣骨疃村东邻永安庄,南与南庄三泉相邻,西接西庄,北边是静静流淌的桑干河。

寒风料峭的冬日里,阳光总是那么珍贵,轻轻洒在身上,柔柔的。驱车从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二十分钟便到达目的地。

东周时即有“古城

揣骨疃村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东周。

《揣骨疃村志》记载:当时,揣骨疃村地属于“七国之先而称王”的古代国。战国时赵国即置安阳邑。

揣骨疃村早时叫“古城”,属安阳邑,旧址在今村东北约一千米处。一条不知名的小河从“古城”西流过,人们傍河而居在此建房、生活、耕作,逐渐形成村落。

秦时,揣骨疃属代郡安阳邑。

汉景帝前元年间设3县:桑干县、东安阳县、阳原县。而此时揣骨疃村属并州代郡东安阳县。汉武帝年间,大将军霍去病率军北征匈奴,霍去 统兵路遇此地,在这里设立屯军哨所和后方医院。战事结束后,留守的医务人员、伤病员与当地百姓共同生活,组成“小堡”。小堡建有堡墙,在这里定居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以小堡为中心的村落。

揣骨,在百度搜索中意为旧时相术的一种:揣摸人的骨骼,据其高低、大小、长短等以推断人的贫富、智愚、贵贱。但在中医中,揣骨却是定穴位、治骨病,接骨折。小堡中留守的擅长接骨的医务人员为伤病员揣穴摩骨,医术高明,远近人知,久而久之小堡便改名为“揣骨堡”,而这里还是屯军的哨所,后改称“揣骨疃”。这一时期,南来北往求医的,在此地经商的,垦荒种地的都聚集在小堡里,小堡日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外地人也逐渐在这里定居。

“圪渣饼”受追捧

揣骨疃村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足迹,不过对于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来说,解放后的揣骨疃村又是另一翻模样。砖瓦房取代了曾经的老土房,街道也比以前宽阔了很多,村里的环境也得到改善,街边的小吃店“凉粉”、“圪渣饼”吸引了许多外地人,让这条小街热闹了很多。

在网上搜索“揣骨疃”会发现,今天当人们提到这里时,往往都跟它的美食“圪渣饼”分不开。走在揣骨疃大街上,看到最多的就是卖“圪渣饼”的小作坊。村里老人讲,据传清朝咸丰年间,揣骨疃村人李增光出任滨州知府时,曾以圪渣饼进贡朝廷,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此后,貌不惊人的圪渣饼便成为揣骨疃特色美食的“代名词”。

图文:阳原文化旅游

排版:文旅张家口

备注:侵权联系删除

Hash:a2de10a8816d6f880c7ff4321bffacc543f59df3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