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海门口遗址

导读:剑川海门口遗址 一、剑川海门口遗址 二、涞源县历史古迹 三、河姆渡文化建筑遗址

一、剑川海门口遗址

民生关注》栏目报道:今年年初启动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行动,目前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家称遗址的起始时间有可能要前推数百年。

位于剑川县城以南、剑湖之滨的海门口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个遗址曾于1957年和1978年进行过两次清理挖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今年1月份,由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剑川县启动了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这次挖掘的范围为4000平方米,共开挖长10米,宽5米的探方19个。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在遗址内发掘出了12件铜器,以及一定数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和动物骨头,并发掘出大量较为集中的有一定规模的干栏式建筑遗迹。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许多探方内的建筑木材保留得非常完好,可以清晰地看出建筑的原始面貌。

考古专家介绍,通过对遗址文化层进行了多达六层的细致划分研究,初步判定海门口遗址当初应该是一个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村落,而且它的时间还应该再往前推移几百年。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闵锐:“海门口遗址最早在这里活动的人,应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铜器时代初期这个阶段,海门口遗址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活动了。”

专家说,遗址的时间比过去推断的时间还要早,不过具体前推多少年,要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碳14测定后才能给出准确答案。另外,考古人员还在海门口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闵锐:“在这次发掘里面,我们已经有一些碳化稻、碳化粟,而且数量还不少,就说明南方的稻作文化和北方的粟文化在海门口遗址生活的这群人里面,应该说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

二、涞源县历史古迹

1、拒马源中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拒马源北侧台地上,文化层包含物有打制石器、烧骨、烧果核、红褐色素面陶片、黑褐色素面陶片、陶支架、碳等。据测定这处遗址距今9000±100多年,这一时期属母系氏族公社的萌芽时期,人们还过着狩猎、采集生活。这一发现,将人类的陶瓷史提前了2000年。

2、南屯仰韶文化遗址

位于拒马河南岸,文化层内包含物有石铲、红陶泥质磨光钵口沿、红陶夹沙划纹陶片、黑陶夹沙素面陶片等,属仰韶文化中期,距今约6000年,农业、家畜饲养、渔猎、制陶技术都已发达,婚姻已由群婚发展为对偶婚,这里就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遗址。

3、纣王城

商周时期,人口逐渐增多,居落遗址相应增多,面积及文化层 积也较为丰富,已发现的遗址大都分布在拒马河及其支流沿岸,如下北头先商时期遗址、甲村商代遗址、三甲村商代遗址。

三甲村商代遗址,即为史载纣王城遗址。《河北通志稿》记:纣王城,在涞源县东十五里,清统志相传纣派比干筑,此中有比干庙,清畿辅通志、按山西通志名商王址存,史载与出土文物相合,此处当属“纣王城”无异。

三、河姆渡文化建筑遗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Hash:0312c1a6b9bb3b88096e067068dfc4b7ce2d6dbc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