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故里处处皆风景

中国发展网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就是我们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准。”近年来,兴山县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振兴乡村,让乡村更美、乡风更淳。

有机更新,让乡愁不只是在梦里

“我小时候,妈妈常牵着我在这里散步。十几年过去了,再次回来虽然变化很大,但很多老房子和老物件都还看得见,小时候的记忆一下子又回来了。”8月2日,常年居住在武汉的苗女士一手牵着女儿的手,一手指着身后的昭君别院感叹道。

2015年,兴山以新发展理念启动陈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昭君别院正是陈家湾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搞大拆大建,充分保护自然环境和特有乡村民居,通过保留原有的天井房、水井等古建筑和筛子、风箱、煤油灯等一件件富有乡村特色和泥土气息的老物件、老古董,挖掘乡村记忆、传承民俗文化,唤醒人们儿时的记忆。

变废为宝,让美丽乡村更有韵味

从“一处美”到“一片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启了全县农村“美颜”模式。

榛子和平乡居李猛家的庭院摆件,大多是用废弃瓦片、猪槽、磨盘打造而成的。“我们种上绿植,引来流水,全村的能工巧匠个个抢着拿出压箱底的‘绝活’,主动对村庄的角角落落进行‘变戏法’式的改造,打造出一批具有乡土气息的小景点,村民们都非常喜欢。”和平村党总支书记刘明根说。

“我们下定决心,要把乡村的每一处都变成风景,移步易景,满目皆景。”刘明根介绍,村里坚持“花小钱办实事、集中力量办成事”原则,按照“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土滋土味”的思路,少花钱、花小钱,将拆下来的废旧砖瓦、木头椽子、水泥砼块和坛坛罐罐都用于村庄环境整治。同时,以现有的建筑为基础,结合古典文化故事,打造和平鸽、六尺巷、合议亭等景观,多角度多元素诠释了中国传统“和”文化,让美丽乡村更有底蕴。

聚点成面,绘就农旅融合新图景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西山一块茶,东山一块田,既不美观、产量也低,自从我们打造了普安昭君白茶乡村振兴示范带后,在产业上我们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规模起来了,收入增加了,还成就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就连城里的孙儿也愿意回来玩了。”岩岭村党支部书记唐志盔笑道。

兴山将峡口普安、琚坪、岩岭三个村产业画线成面、连点成片,全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启动实施了普安昭君白茶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共发展巴渝特早绿茶、昭君白茶7000余亩,带动了产业带上三个村的茶农增收致富。

“以前香溪河岸随处都是沿河居民丢弃的垃圾,如今河畔满目绿茵,花香扑鼻。”峡口集镇居民张先军说。

按照节点变景点、景点变景区的思路,兴山以香溪河为轴,将沿线金乐、大礼溪、陈家湾、响滩等一线串珠,开展河岸整治和岸线复绿工程,香溪河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初见成效。今年1至7月,已接待游客5万人,实现收入达400多万元,成为鄂西旅游热门打卡地。(廖亮 陈国锐)

Hash:937acf392df13b79d802e051991181aa7006ea2a

声明:此文由 中国发展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