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的人文景观

邵武和平古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平,虽为闽北边陲的山区小镇,却有着千余年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国家旅游资源评定课题组负责人、福建师大旅游系主任袁书琪教授评价和平古镇是:“一处全国罕见的城堡式大镇”。当今中国古建筑学泰斗、清华大学教授陈志华和省建筑设计院院长、总设计师黄汉民以及省建委高级工程师林萌新等专家学者都不约而同地评价:“和平镇保留如此完整的古街区,全国少见,堪称‘福建第一街’”。

和平古镇虽然仅是村镇,但不仅有古城堡及谯楼,有袁崇焕题额的聚奎塔,有创建于五代的和平书院,还有县丞署、旧市三宫、旧市义仓、谢氏庄仓中乾庙下城庙、光源寺以及廖氏、黄氏、丁氏、赵氏、上官氏等家族祠堂,其中廖氏、黄氏、李氏的三座大夫第及陈氏“贡元”宅等都堪称古民居瑰宝。整个古镇区连接南北城门的是一条长600余米的青石板古街,古街形成于唐天成初,街两面分布着近百条纵横交错呈网络状的古建卵石巷道,城堡内古镇区面积9公顷。专家评说:“和平古镇是汉族经济、文化南移过程中留下的见证,具有历史的阶段性、代表性”,“是汉族文化从中原进入福建后融入当地文化而形成的积淀和缩影。”

邵武李纲纪念馆

建于1983年,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设两个陈列室,一个在大宝严寺大殿,400平方米;一个在李忠定公祠,700平方米。1987年,在五四路道德巷内新辟民俗博物馆(隶属市博物馆),1988年2月,民俗馆落成,是全省第一座以展示当地历史发展传统性文化、生活的专业博物馆。市博物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

邵武民俗博物馆

邵武是历史文化名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厚的文化和风俗传统。邵武为了帮助人们熟悉、研究民间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而修建了这座民俗馆。

全馆占地二千多平方米,分五厅三楼三十六展室。室内分别陈列着婚俗、老年俗、服饰、生活生产用具、民间艺术、社会文化、节俗等2000多件文物,集中地再现了明、清邵武地区固有的传统生活文化,同时里面陈列了35尊明清人物蜡像,直观地展现了当时的生产生活场景。

邵武熙春园

熙春园位于邵武市西郊。依山傍水,占地面积38公项。园内有众多的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筑遗址和风景名胜,其中尤以沧浪阁、熙春朝阳、六嘘 啸、惠应祠、越王台等10余处景点最为出名。位于富屯溪畔的沧浪阁,即建于明万历年间,俗称八角楼。清雍正初年,为纪念南宋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爱国诗人严羽而易名沧浪阁。

阁内天井中种有黄杨、翠竹、桂花、石榴等,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沦浪阁有严羽的《沧浪集》、《沧浪诗话》等著作。其阁顶,是欣赏富屯溪夜景的极好去处。从沧浪阁沿溪西行数10步,相传是严羽当年垂钓之处。从这里再往前越六嘘高啸、惠应祠,便来到了建在熙春园西北山巅的越王台。该台是为了纪念西汉初闽越王诸兄在邵武建城立下的功绩兴建的。台墙正面中间题匾上的“越王台”三个金色大字,系张爱萍将军所题。台内立有石碑,为邵武历史沿革碑记。从台后石梯登上台顶,放眼望去,建设中的邵武城一览无遗。

Hash:e31a1ae1b82334214470616c5d9084f60c7c2c57

声明:此文由 风韵中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