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处景点把寺庙嵌在山体里,想进寺都得沿铁索攀援而上

山西悬空寺的建造结构已经让人们大为惊叹,感叹古代建筑工匠的工艺技术了,但是悬空寺与山西另一处景点比起来,却逊色了许多。在山西省代县有一处古代人文建筑,站在远处仰望它,仿佛整个山体把寺庙包裹在了里面,寺庙好像全部都嵌在了山体里,看的人惊叹万分,这处人文建筑就是赵杲观

赵杲观位于山西省代县新高乡红寺村天台山下,距代县大约23公里,该观建于天台山峡谷中,利用当地的天然石洞、在悬崖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筑而成,可谓独具匠心。要说赵杲观最奇特之处就在于多处寺庙建在光滑的石壁上,其势颇险,整个赵杲观依崖建物,因洞造寺,将险峰陡壁增添上人工建筑,鬼斧神工,匠心独具,真可谓是仙宫佳境。

别总以为悬空寺名气肯定就比赵杲观大, 在古代还真不一定,古人曾赞扬赵杲观:“临幽谷,倚奇岩,山清水秀,洵代郡之胜境,人间第一蓬莱也。”能够冠以蓬莱仙境美名,可见赵杲观风景绝对非常优美,在古时名气也肯定不低。

关于景区为什么叫做赵杲观,至今历史学家都没研究明白,有人认为它与汉朝的一位丞相有关系,也有人说是在春秋时期晋国赵襄子为了统一北方,将其姐夫代国王诱杀于沟注山上,称为赵杲观,但是查遍春秋著作也没有一个叫做赵杲的,至于最合理的说法是认为赵杲乃是隋炀帝的儿子赵王杲,话说隋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在天池汾阳宫避完暑,接着又巡视塞北。这时突厥始毕可汗突然率数十万兵马袭击而来,隋炀帝慌忙之中带着车驾随从逃“入雁”,齐王以后军保崞县。癸酉,突厥围雁门,上下惶怖,撤民屋为守御之具,城中兵民十五万口,食仅可支二旬,雁门四十一城,突厥克其三十九,唯雁门、崞不下。突厥急攻雁门,矢及御前,上大惧,抱赵王杲而泣,目尽肿。”请注意,这里笔下的“雁门”,无疑就是今天的代县城,而隋炀帝怀中所抱“赵王杲”,不就是我们苦苦所求的北天台山之“赵杲”吗?

而在脱险后,炀帝带着儿子赵杲重游旧地,以谢神佛佑驾之功,更可能以赵王杲的名义在北天台山增建寺观,以作永世之祀。至于哪种说法正确,我们也就不作深入追究了。

赵杲观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其中最有特色的两处要算是北洞的“五层楼”和“三间阁”了。赵杲观的另—部分在山南半壁间,亦为天然石窟,石窟内有“自在庵”,塑有观音及罗汉像,并存有画像石8块,绘有观音老母救八难的故事图像。

天台山山势陡峭,峰峦迭障,古树参天,绿荫深谷间,隐藏着大大小小的天然石洞,自古为隐逸之士栖居之所,北魏年间,能工巧匠居然利用这些天然石洞,借助大自然的造化鬼斧神工的把石洞建成了寺庙,虽说这种寺在山中,山在寺中的建筑格局精心巧妙,但是进庙朝拜可就是一件难事了。

想进寺的话必须沿铁索攀援而上,在朝园洞之南的峰峦高处,建有三层楼阁。高阁凌空,绝壁下悬,壁间悬十数丈铁索,可供攀缘而登楼,名为“仙阁登云”,这是赵杲观最为有名,也是最惊险刺激的一处景点了。

这三层楼阁前建有屋宇,后依石洞,楼檐与石洞相配,木石结构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上层石洞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道教二教主塑像,中层塑关帝像,远望俨然仙宫胜境。阁楼前塑有赵杲泥像,泥像依崖作檐,头顶距石崖仅寸余,故有“赵杲观,离天二指半”的谚语。

赵杲观峰峦竞秀,古木参天,峭峻幽邃,设计大胆,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现”,这里南联五台山,北接云岗石窟,是整个三晋旅游网上的一个中驻点,是观赏山西自然与人文景观不得不来的一处人间仙境!

文/老西儿侃三晋

Hash:3151356989b1d2fafd89d940f6c01efb6b2f33eb

声明:此文由 老西儿侃三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