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旅游攻略,这些景点不可不去

平凉位于甘肃东部,地处陇东高原,西邻定西,北接宁夏,东壤陕西庆阳,南连天水,平凉地处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古长安西进北上的要塞,又依六盘三关之险,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58年,前秦王符坚欲讨前凉,于高平镇设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由此得名。境内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7.8度,年均降雨量511.2毫米,平均海拔1873米。平凉曾是“丝绸之路”东段的重镇之一,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有崆峒山南石窟寺王母宫山、云崖寺、石拱寺、柳湖、龙隐寺等景点。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个到平凉旅游值得一去的景点。

崆峒山:崆峒山雄踞甘肃省东部平凉市西郊11公里处,是六盘山支脉。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文美、传说美于一身,给人的美感强烈,影响深远。山势雄伟,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如巨浪排空;环境神幽,令人陶醉;奇峰、怪石、云海是其奇景;瑰伟、苍翠、清秀是其特点。既有北方山势之雄,又兼南方山色之秀。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有山无水显不出山的气度,有水无山显不出水的精神。崆峒山得天独厚,弹筝峡泾河萦回,后峡胭脂河湍流,交汇环抱于望驾山脚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正如前人所说:“崆峒得泾而势愈雄”,“舍此则无以见其尊”, 仙桥虹跨,月石含珠,鹤洞元云等十二奇景及名胜古迹百余处,使崆峒山素负盛名于海内外,别誉为“道家第一山”。

柳湖:柳湖在平凉市城区北郊。宋神宗时,蔡挺知渭州,“引暖泉为湖,环湖植柳,建避暑阁于其中,为柳湖之所由肇”。明嘉靖时,韩藩昭王占为苑圃,筑亭榭楼阁十多处。进入园中,如入含灵蕴秀、苍郁翠雅之诗画境界,最妙时在阳春三月,柳絮如雪,随风而起,飘洒纷扬,游人被罩在如烟似雾之轻纱中,佳境妙趣,难以言表。昔日“平凉八景”之一的“柳湖晴雪”即得名于此。

王母宫石窟王母宫石窟位于平凉市东南75公里处的泾川县泾、内两河汇流处,在王母山东北面,距泾川县不到1公里,建于北魏永平三年。王母宫石窟依山开凿、呈略长方形,形若“凹” 高达12米。窟内造像分三层,中有方体塔柱,直连窟顶,中心柱及三面窟壁均有石雕佛像,有千佛、力士、菩萨以及驮宝塔的白象,多为北魏作品。顶部建造物脱落几尽,现存造像百余尊, 主佛像居中,其他依次排列两旁。窟外为清代重修的依山楼阁。经重修后的王母宫大殿,及通往大殿的台阶和盘山公路,成为道教信徒朝圣的重要场所。

南石窟寺:俗称东方洞,位于泾川县城东河北岸的蓄家村。背山面水,绿树环绕,景色秀丽。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1号东大窟和2号西小窟保存较为完整。东大窟为南石窟寺的主窟,高达13米,宽约17米,深14米,结构独特,造型宏伟。入窟后迎面三壁围立高达2米多的7尊佛像,两旁有13座胁侍菩萨,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为北魏风格。窟顶布满浮雕,诸如舍身饲虎、宫中游戏之类的佛经故事。雕刻简练概括,线条生动流畅,充分反映了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余4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其风格与北石窟寺极为相似,故称姊妹窟。窟外崖壁上有小龛10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

庄浪梯田:一个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40万庄浪儿女历经30多年的艰辛努力修筑的100万亩水平梯田。这一被专家鉴定为“居国际领先水平的水保工程”,使得甘肃省18个干旱县、国家40个重点扶贫县之一的庄浪,成为“中国梯田化模范县”。如今,走遍庄山浪水,放眼碧野蓝天,被誉为“梯田王国”的庄浪大地,望山山翠,看地地平,层层梯田如雕如塑,如诗如画,其“山顶沙棘戴帽,山间梯田缠腰,埂坝牧草锁边,沟底穿鞋”的生态梯田综合治理模式,使得慕名前来考察的日本、以色列农业专家情不自禁地称赞:“这是庄浪人民在黄土高原上精心描绘的一幅景色迷人的风景画,简直是世界奇迹!”

Hash:3fa1f8edf77257316d62ccad30720d2a1451028e

声明:此文由 环球旅游L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