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真正的风光摄影一定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么?

导读:请问,真正的风光摄影一定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么? 一、请问,真正的风光摄影一定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么? 二、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三、拍风光片在画面里带个动物怎么样? 四、风光摄影,如何利用构图,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 五、某答主说——摄影风光更多的是糖水唯美风格,新闻摄影更多的是讲究纪实,你怎么看?

一、请问,真正的风光摄影一定要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么?

放在现在高科技面前,这些都不是事。要真正的感受到大自然风光实地摄影,那就要到实地去,那叫身临其景,亲身感受,是心灵的洗礼,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贡献。

写实必亲身体验,才能得到好的临景写照作品。有的风景不一定要越山涉水餐风宿露才能完成作品。

二、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

提高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感染力,重点我认为:

1.提高拍摄的清晰度。

2.重点处适应加些字幕。

3.要尽量加些与作品有关的音乐,增强感染力。

如何提升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风光摄影,是摄影创作中,拍摄得比较多的题材之一,多数拍摄者都会拍摄人像题材和风光题材。但要把风光拍摄好,拍摄者除了对器材的运用非常熟悉以外,还得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否则,拍摄出来的作品没有耐看性。

谈到摄影作品的情感表达,这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我们的摄影作品,在形式感上要有美的视觉冲击力,在内容上要有情感去打动受众,我们的作品才算成功

风光摄影作品与人像作品不一样,人像摄影作品可以用人物的动作、表情、眼神直接对某种情感进行表达,让观者直接感受其情感,但风光作品在这一方面相对表现较弱。

那么,在风光摄影作品的情感表现力上,如何可以增强呢?以下是个人的几点表现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

1、从拍摄风光的元素上去增强情感

拍摄风光作品,往往看到美丽的日出、蔚蓝的大海、金色的秋叶、层层的梯田等,被眼前迷人的风景给震撼住了。只觉得眼前的景色很美,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将眼前的景色用摄影作品来表现。因此,在拍摄的时候,最起码得保证画面有趣味性,或者说是有看点。

2、运用联想方法去表现情感

在拍摄风光的时候,比如我们拍摄远处重峦叠嶂的山,可以应用联想,将山的形状想象成人物、动物,或者其它的抽象形状,也可以将远处成片的树叶颜色想象成某种抽象图案,为作品的情感表达加分。

3、利用人物为点缀元素来表现情感

在拍摄风光作品的时候,可以运用人物来作为画面的点缀元素,进行情感的表达,比如在远处的风景中有人在进行劳作,这样作品会更显生动,更加有意义。

4、利用色彩色调来表现情感

大家都知道色彩也是有情感的,主要是运用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联想,会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同时,利用色彩的冷暖属性,也可以表达出某种情感。

5、利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

在摄影创作中,有很多独特的表现手法,也是可以表达某种情感的。比如极简表现手法,可以表现出单纯的、简洁的、轻松的、愉悦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拍摄风景的时候,要提高作品的情感表达,一定要让画面有兴趣点,能够引起观者的思考或联想,触发内心的共鸣,否则,我们的作品也就是形式上的好看,没有耐看性。

脑摄狼图世界,爱好摄影,且擅长后期处理,敬请关注本头条号!

三、拍风光片在画面里带个动物怎么样?

风光摄影大多是反应自然之美的作品,在拍风光片里带个动物在画面里,是否可行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风光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情感,如拍摄草原风光,表现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肯定要带入动物,这样才会有更好的意境。如果表达一个很静谧、安静的自然环境,那么带入动物就不妥当,会打破画面的宁静。其次,要看动物在画面里的位置,以及与所表达的环境是否融合,如果即使需要带入,如果在画面的位置不合适也就破坏了画面的美感。第三,合理运用动物在风光作品中的作用,需要我们不断去尝试,一切要以自然之美去定论,不要刻意去布局,这样就失去了作品的灵气,不一定妥当!

四、风光摄影,如何利用构图,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

一、文章总论述

在风光摄影的创作中,你如何利用构图,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这个摄影问题提出的概念,对于初学者和摄影爱好者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什么是:“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实际上在摄影的构图中是为了平衡摄影的画面,通过视觉上的平衡,达到均衡画面的目的。所以说,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目的就是为了均衡摄影的画面。

构图的核心的概念,就是为了画面的平衡;具有平衡感的摄影作品,给人们以均衡稳定的视觉感受。画面不均衡就是不完整,就是不完美。

均衡也就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感受和形式感觉。摄影画面的不均衡会对摄影的整体结构受到极大的影响。

二、在风光摄影中,如何利用构图,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

1、在构图中增加画面中的“视觉重量”,实际上也就是“压住摄影画面的阵脚”,达到均衡画面的目的,使摄影的画面更加完美。

2、画面的均衡不等于平均;画面的均衡不等于四平八稳。在摄影的创作中,有时候很忌讳摄影的平均,这样做往往使画面显得吊板。

3、在画面的不均衡的时候,一定要压住“阵容”,千万不能乱了阵脚,也就是所谓的“要增加摄影画面的“视觉重量”,除使画面达到均衡之美。

4、打破呆板就是为了画面的均衡。在风光摄影的创作中,摄影的画面最忌讳吊板,摄影的构图要有创新之感,画面灵活,画面优美,突出主题思想。

5、均衡不等于对称,而对称,曾在拍摄中国古典建筑的时候,确实也能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但在其他风光摄影中,也是最忌讳的。对称实际上就是四平八稳,就是使画面呆板。

6、均衡在摄影的画面中仅存左右和在于画面的上下。也就是摄影画面的左右和上下都要达到均衡。不但达到均衡,不能倾斜,要使画面达到横平竖直。

7、画面的均衡往往能创造出意境。摄影人通过摄影的构图,为了均衡画面,点缀摄影构图的视觉元素,增加画面的视觉中心,也就是画面的兴趣中心,往往能创造出摄影画面的意境。图片为了对应文章的内容,部分来源于摄影图库。

赵许生原创 个人拍摄经验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重在交流,感谢关注。

第一幅图片是著名风光摄影大师,陈复礼先生的著名摄影作品《霜叶红于二月花》,由于头重脚轻,摄影家采取利用,落款和印章压住阵脚,这是最经典的均衡画面的摄影作品。

五、某答主说——摄影风光 多的是糖水唯美风格,新闻摄影更多的是讲究纪实,你怎么看?

首先,我的观点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于摄影风光更多的是糖水片,本人不赞成,真正的风光摄影,很多时候作者也是带着主题色彩去拍摄的,其付出的身心和时间成本,并不是每个摄影人都能付出的,每一幅优秀、富有个性的风光摄影,往往并不是一次就能捕捉到的,它需要耐心、意志、体力、机遇以及独特敏锐的视觉,无论春夏秋冬,走遍千上万水,无论酷暑严寒,我自归然不动。这些摄影人所拍出的作品,如果被冠以糖水片,那么只能说,这不仅仅是对摄影人的不尊重,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拍出的风光摄影作品绝对是不可复制的。再说新闻摄影,只要满足新闻的四个要素,那就归类于新闻摄影,纪实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作假的话,那就违背了新闻报道基本准则,所以纪实是必须的。

风光摄影与新闻摄影关注的点是有区别的,风光摄影主要关注物,新闻摄影则主要关注人。

之所以说风光摄影是糖水,原因可能在于风光所表现的事物相对固定,使用摄影的手段进行呈现较易入门,加上数码时代门槛不断降低的后续处理软件的普及,参与者甚众,从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是比较容易的,有一种现象,国内很多摄影师包括退休老人配备各色单反,在知名景点搞“集体创作”。回想一下在胶片时代,这种体验只属于少数人,风光摄影挂历的流行就说明这点,当时的审美在当下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糖水”一词正是体现了这种审美疲劳。

新闻摄影强调的重点是纪实,作者要有一双慧眼,能够在简单的场景发现不简单的画面,许多经典转瞬即逝,时间与空间都不能再重复,《冲上岸的人》就以突发状态下的朴素画面撼动全球。

新闻摄影的另一个侧面,即使作品当时普普通通,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封存后,则成为历史的记忆,那便是老照片的味道。

Hash:abacd2635094b283187c840f9043c2fcbddbfab3

声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