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好玩的地方都在这里

1、走进庵山

庵山森林公园建阳县志记载,庵山地名的来历是因为唐明宗时,有一个叫石湖的处士,结庵其上,始称庵山。庵山是潭东第一名山,高耸挺拔,四顾形态各不同,主要山峰为南峰、北峰,南峰多奇石,其一块平整大岩石美称"龙坛",周围奇石林立,如斧劈刀削、峥嵘险峻,十分壮观,俗称"关刀峡"。北峰有一奇岩状如醒狮,俗称"狮子岩",岩下泉水清凉甘甜,此泉称庵山泉,又美称"灵泉"。

庵山最高处俗称"玉皇顶",海拔1020米。前人赞曰"众山皆小皆拱护,孤峰独耸独称尊"。庵山距市区8公里。从最底处往上登至灵济庙约2500令级石阶,登临其上,开人心胸,怡人心境。

登临绝顶,建阳、建瓯武夷山风光尽收眼底。孤峰独耸,环山似揖,四时风景不同,娇烧怡人。主要景点有灵泉寺、关刀峡、仙姑梳妆、青士迎宾、月景波光、鸳鸯柏树、白鹤仙母、龙坛等十八景。 灵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万历年间,邑人傅国珍修聋扩建。清雍正十年(1732年)寺遭火焚。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邑人傅光裔、傅克钦倡捐重建。灵泉寺分三重大门,一重门留有宋代石刻对联一副:“到此山门近天阀,始知蓬莱有仙翁”;二门留有石刻横批“灵泉古迹”;三门留有石刻横批“涌泉胜境”。寺中供祀着三皇元君塑像。灵泉寺前后有千年柳杉六棵。

2、建窑遗址

建窑遗址位于福建建阳市水吉镇,是宋代福建烧造黑釉茶盏的著名窑场窑址有芦花坪、牛皮仑、大路后山、营长乾等处,遗物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窑烧造的瓷器品种有青釉瓷器黑釉瓷器,以黑釉瓷器为主黑釉瓷器又以兔毫盏为主,是宋代最佳“斗茶”用具之一。此外,还有油滴、鹧鸪斑、曜变等釉均是宋代黑釉瓷器的代表作。

建窑黑釉瓷盖一度曾是贡品,受到宫廷青睐,并还流传到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在中外文化交流史具有重要地位。

3北山太保庙

景区位于建阳市区北山之中。目前建有太保殿、玉皇殿、观音殿、地藏殿、戏台、办公楼等建筑群。北山太保庙景区现已成为建阳群众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太保庙原称庇民王庙,又称李太保庙,始建于五代十国(约935-945年)。据明弘治《八闽通志》、嘉靖《建阳县志》、清康熙《建宁府志》、道光《建阳县志》考证:伪闽时,后唐末帝李从珂入侵州境,都曹使神李(有神陈之说)率义兵拒守,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保,领嘉禾县永洛镇公事。后战殁,墓葬三桂里水南后坂,旧志称太保墓,邑人在潭城东门立庙祀之。北宋政和初(约1115年)赐匾额庇民王庙,宣和中加封灵贶侯。南宋淳熙末累封显济灵应福安王。明永乐十四年(1416)庙毁于水。宣德三年知县张光启、何景春重建,嘉靖十八年知县李东光重修并竖墓碑。清光绪二十年(1894)庙毁,庇民王移祀于东门城楼三圣庙(李指挥使庙)中。三十三年太保庙重建于潭城卧牛山下,中华民国38年7月8日潭城大火再毁。

另据民间传说,五代十国(约943-947年)闽王延政建都建州(即建瓯)时,为试入闽传道之张天师法力,竟将开科御点之百名进士(榜首为姓肖才子)籍为妖怪以试法,天师知是闽王设计试法,无奈之下天师奉旨施法,瞬时,九十九位进士身首分离,闽王闻报悲叹不止,遂御笔敕封“肖公等九十九位为太保”,并传旨立庙奉祀。

岁月更新,时值盛世。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太保庙呼声雀起,首倡者黄海滨、陈生泉等同道,信众自愿捐款30余万,义务工料不计其数。翌年4月,太保庙主殿在潭城北狮子山后窠垄巍然屹立,素荤膳馆等配套有序。历10载风雨、观音阁、玉皇阁、念经堂、地藏王殿、三圣王殿、水泥道路相继建成,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为主,辅以旅游、休闲、娱乐功能齐全的群众活动场所,总投资达300多万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福建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玉林、张惠民等题写庙、阁名。1997年经建阳市旅游局批准为旅游定点单位。

纵观太保庙:殿堂楼阁栉比,玉竹碧树相辉,清气香风郁馥,游人络绎不绝;登临狮子山顶:凭栏远眺大潭城,但见青山逶迤,绿水如练,古镇新区,交通纵横,一派生机盎然,古老的建阳展现出新的活力,令人驻足流连。

4、考亭书院

考亭书院位于建阳市考亭村,距县城2.5公里。为南宋理学家朱熹晚年居住的讲学之地。绍 熙三年(1192年)朱熹筑室居此,因四方来求学的人众多,复至于居室之东,称为竹林精舍,后改名沧州精舍。宝庆元年(1225年)建阳县令刘克庄建祠纪念,淳祐四年(1244年)诏为书院,御书“考亭书院”匾额。现只存明嘉靖十年(1531年)所建的书院门口石碑坊一座。

书院背负青山,三面环水,景色清幽。宋绍熙三年(公元1192年)朱熹承父志建"竹林精舍"后更名"沧州精舍"(考亭书院)。在宋代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到考亭求学问道,群贤毕至,形成学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考亭学派"。朱熹在考亭书院授徒讲学八年,于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病殁。宋理宗时,程朱理学倍受重视,淳佑四年(公元1244年)诏为考亭书院,理宗皇帝赵昀御书匾额褒崇之。考亭书院因年湮代远,风雨侵蚀而倾圮,予今仅存有明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御史蒋昭创修的石牌坊,建阳市政府于1998年兴建朱子文公祠一座屹立在考亭玉枕山之巅。当今考亭书院已成为海内外朱子后裔及朝圣者的"阙里"。

5、蔡氏大宗祠

建阳蔡氏梓里,自唐至今已有1100余年。它坐落在麻沙镇水南村,原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座古建筑。二00三年进行全面翻修。宗祠大门保持原有的砖砌古门,书匾"蔡氏大宗祠",大门两边红墙上浮嵌钛金镀制的由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蔡元定、蔡沉著书有功而御书的"西山"、"庐峰"巨字。用细石砌成的石阶直通"九贤堂"。正中建大红色的龛楼,内放蔡氏九贤雕像,两边桂木制柱联曰:"图衍九畴,通易象春秋,天道人道九贤相继;书兼四代,朔商周虞夏,心法治法四世递承"。

九贤堂的两壁高悬四个匾额曰:"紫阳羽翼"、"学阐图畴"、"闽学干城"、"家传心学"。左右还悬挂十幅挂联,内容是理宗皇帝赞"九儒";历代各臣赞"九儒"蔡氏九儒遗言。从"可以处"砖门进入"济阴堂",正中建大红色的大龛楼,中央放入闽始祖炉公的木雕像。两壁悬挂16幅古代名祖画像,让裔孙瞻仰祖先的功德。宗祠虽是改造而成,但内部设计都是集建阳蔡氏古代"庐峰书院"、"九峰书院"、"西山书院"的精华,突出弘扬蔡氏九儒的光辉业绩。

6、朱熹墓

朱熹墓位于建阳市唐石里(黄坑镇)大林谷。墓地系朱熹生前所选。左前侧是鲤鱼岗,右前方乃唐石山;前临虎山雄踞,背靠九龙山之九龙岗,称“风飘罗带”。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3月甲子日病逝于建阳市考亭,与夫人刘氏并葬于此。山上有幸如亭和顺宁庵。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屡经修葺,山下享堂5楹。清朝康熙、乾隆、嘉庆等均有重修,并在山下建朱子祠,以后失修倾圮。朱熹墓为圆形,外用鹅卵石围砌。上首中央仍立清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墓碑一块。-“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墓前设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靠前两旁有石蜡烛一对。新修的大道旁已新建墓道碑亭。

朱熹墓坐落建阳市黄坑镇后塘村大村谷。是宋先贤朱熹与夫人刘氏合葬之墓陵。陵墓位于丘埠隆起的高爽之处,周列水田,视野开阔,远眺墓陵,墓两旁山脉逶迤延伸如风吹罗带飘拂。相传是朱熹自己生前选中的风水宝地,墓园共分三层,顶层为墓室,中为穹隆圆形墓堆,周围用小鹅卵石砌成。

墓堆上立一石碑,上刻"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二层为墓园,设有长方形石香炉、石供案各一,石烛一对;三层为长方形草坪,1987年已修建了朱子墓道碑亭一座,朝圣者置身此地,怀古之情幽然而生。现在每年海内外朱氏后裔都要到朱熹陵园来拜谒朱子先祖,以表慎终追远之情。

7、大竹岚

位于黄坑镇境内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大竹岚,方圆19平方公里,有维管束植物近1800种,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23种,属国家2-3级保护的有19种。昆虫31目300科5000余种,宽尾凤蝶、金斑喙凤蝶等罕见特有品种都衍生在这里。这里有鸟类234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白鹇、黄腹角雉等。还有两栖动物32种,爬行动物73种、脊椎动物1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猕猴、云豹、大灵猫、小灵猫等。大竹岚蛇园还是全国最大的拟态蛇园

建阳境内黄坑大竹岚一带19平方公里范围为国家重点保护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部分。区内原始森林里有众多珍稀树种、名贵药材、珍禽奇兽,被誉为“昆虫世界”、“蛇类王国”、“鸟的乐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未完待续。。。。。。

更多好吃好玩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tcw513

Hash:1f8327484929272f35302b821b2fd02b958fdd3b

声明:此文由 513特产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