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泉港 | 穿越森林秘径,探寻千年古寺,游玩峡谷瀑布,观赏杜鹃花开(上篇)

2018年05月07日

第[14]篇文章

笔架山BI JIA SHAN

笔架山海拔752.3米

泉港区继大雾山后的第二高峰

明洪武三十二年(1399)

惠安知县陈永年登上此山观赏风光时

把三个峰峦比喻为“文人投笔之架”

笔架山因此而得名

从远处观望

笔架山就如一尊山脉仰佛

山顶三峰形成卧佛的嘴巴和鼻子

近处的山体则形成卧佛饱满的额头

沿山间蜿蜒的石阶

攀到顶峰

一览众山小

在山脊上有一座形态酷似人脸的石像

端坐在山巅

据当地村民说这座

天然形成的石像名叫“背米公”

山壁像削过一样的笔直

险峻立陡

悬崖边上竖立着一块石头

从远处望去

与涂岭的“玉笏朝天”石尤为相象

山体石缝中长满了茂密的丛林

鲜艳的杜鹃花点缀其中

尽展盎然春意

笔架山也是观赏杜鹃花的胜地

每年清明前后

各品种的杜鹃花竞相开放

颜色不同,形态各异

相传,古有杜鹃鸟

日夜哀鸣而咯血

染红遍山的花朵

因而得名

攀上顶峰,眼前豁然开朗

阳光毫无吝啬的撒满山谷

俨然一副巨大的山水画

群山重叠,层峰累累

犹如海涛奔腾,巨浪排空

沿着山路而下

一块巨大的石头竖立在拐弯处

形成山门

从山门左拐进入笔架寺

寺庙虽不大,但甚是热闹

里面坐满了爬山的游客

笔架寺又称笔架仙公寺

据记载寺庙始建于东晋二年

依山凿壁建造而成

传说因祀“何氏九仙”而名

泉州仙公始祖

寺廊右边是厅堂

里面摆有桌椅和免费的茶水

供香客和爬山的游客休憩

从寺庙厅堂窗口望外

远处群山连绵不断

与天相连甚是壮美

寺中左边是“仙公阁”

中间是“观音殿”,右边是“三宝殿”

三殿并排相依

处于同一水平面

两根镇寺之宝青龙

虽然年代久远部分被破坏

却依旧气势磅礴

殿前方靠左的一块石壁上

遒劲有力的刻着几个字

“岩奇景胜灵山古刹笔架寺”

绵延的香火

燃烧着香客的愿望

在空气中蜿蜒

在山的最顶端

有一块巨大的长方形条石横亘在

另外三石搭成的沟壑之间

俨然成为一座“天桥”相传

这“天桥”乃是当年仙公歇足之石

站在寺前平台上远眺

远处的景色若隐若现

美伦美奂

从寺前的小道往下走

沿坡随意栽种着各类蔬菜

角落里还有一方小水井

笔架寺的前身据说

是范侯公修炼的道观

历经千年沧桑山

寺几经坍塌修建

寺前依岸构筑鹿砦护墙则是

嘉靖年间御使张岳所建

从山门右拐进入

去往黄田村的古石阶

小路依着山势盘旋曲折

像一条浅色的带子

缠绕着翡翠般的山峦

回头看笔架山三峰一线

完全没了笔架的形态

不禁让人想起苏轼的题西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傍晚,暮色苍茫

逶迤西去的山脉

变得的更加幽暗、更加遥远了

斑驳陆离、五光十色的晚霞

把半个天空都织成了发光的锦缎

大地逐渐呈现出无色无声的单调

未完待续

......

往期精彩回顾

✦遇见泉港 | 古村渔韵——峰尾诚峰村

✦遇见泉港 |一条金腰带贯穿于村的南北(上)

✦遇见泉港 |何必去远方,泉港藏着一处绝密风景!(下)

✦遇见泉港 | 一座村,一杆扁担,一传承数百的拳技

✦遇见泉港 | 探寻一座岛,邂逅一片海,遇见另一种生活

✦遇见泉港 | 一颗镶嵌在泉港大地上的百年明珠

生活|记录|回忆

编辑丨亦尘

摄影 | 亦尘

【原创文章,未经作者授权不得转载】

Hash:cd6b20bab19084f279a9d1126a8445e5be235b5c

声明:此文由 泉港潮生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