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名胜 | 柳峰山,枞阳的林海雪原

不错,朋友你猜对了,今天我要讲的是柳峰山的故事。至于为何称柳峰山名,传说元末有个叫柳峰的人,穿钉鞋,挑千斤担,率众上山,扎寨于其山顶,今存北门寨遗址,该山因“柳峰”这个人而得名。它是一座横亘在枞阳腹地的大山,差不多就是枞阳县地理中心位置。你若站在枞阳县版图前,发现版图像是双手合捧的一个心型,那柳峰山则处在双手接缝的正上方,其下方是烟波浩渺的白荡湖,这湖水仿佛从双手间泻空。

柳峰山是枞阳域内中部最高的山,右侧不远处是浮山,之间有条罗昌河;左侧则与白云岩隔冲相望,之间有条杨市河,两条河水都归于白荡湖。另据传,汉武帝所封的阴安侯封地位于柳峰山西麓,当地民间歌谣:“章庄府,鲁庄县,皇家冲,金銮殿”,有些地名还在,有的尚有记载,县文物部门在阴安古城旧址周围发现汉墓群,这些传说也好,记载也好,考古发掘也罢,至少能证明这里曾是一座古代城池,且规模宏大。想当年,这里曾位于东海之滨,土地肥沃,农业生产便利,也足以养活这方百姓,同时靠山临水,军事位置优越,自是建城安寨的理想场所。

六月中旬,我们从柳峰山西麓的柳西村境内成功登顶。

回城后,山间的松、枫、藤、泉、岩、洞、风、蝴蝶等等,这些字词无不在眼前停留。于是,写写停停,改改删删,在未成稿前,我都不知道它会以什么模样呈现在亲爱的你面前。只是时间已从初夏来到深秋。

空留老虎洞

多年前,我曾就读过的白石初中就位于柳峰山的西面,与柳峰山相距不过两三公里地之遥。那时坐在教室里一抬头就是这片群山,少时的我常常望着发呆,那么一大片群山间,山上会不会住着神仙?

工作后,查阅志书,我找到了以下这段话,“柳峰山,原‘四白两金’白石、白柳、白湖、白梅、金社、金渡环于四周,巍峨高耸,重峰叠嶂,怪石峥嵘,共由四大高峰所组成,第四峰为最高峰,海拔456米,青峰如锷,直刺苍穹。山脊有巨石自然排列,如蜈蚣形,有头、脚、尾,约百米长,名‘飞天蜈蚣’。”

如此神秘、美丽的动物盘亘在山巅,该是何等气派。它足下是翠绿的林海和潺潺的溪流,眼皮底下是葱茏的沃野和繁盛的村庄,极目处水天一色的湖水和长江,或许它还看见芸芸众生的我们,也或多年前曾远望过它的那个我。

于是,六月间,我们躬身前行,拜访大山。

给我们带路的是位大爷,快七十岁了,家就住在山下,对山中的一草一木、地形地物了然于胸,他说每到冬春季他都带外地人上山,有时一个月上山二十趟,可见是个好向导了。

沿着一条山涧前往,这条涧的上方是老虎洞,老虎洞就在山半腰处,说白了这山涧就发源于老虎洞。

涧溪陡峭狭窄,沟深壑险。山涧西侧茅草密布,荆棘遍地,已无路迹,我们只好沿着山涧的东侧上山,说是路,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卵石堆积,周边草丛浅一些罢了。今年天旱,雨水偏少,山涧无水,只是一些冲刷留下的深坑内有一点积水,个别处也能听到几点渗水滴声。

逾过几片庄稼地,不几时就行进山中了。果然不出所料是座大山,山上林木繁茂,高大的枫树高过数丈,树干一个人合抱不过来,穿行在林海里,想到了一句语词“古木参天,阴翳蔽日”,诚然此时是个阴天,林中并无树叶婆娑,斑斓光影。

林间灌木不多,就连山中常见的蕨菜都很少。却生长着藤条,缠绕在枫树上,几乎是每棵枫树旁都有一根藤条,像是一对对夫妻。藤条粗硕,直径可达碗口大小,有的藤条缠绕枫树太深,竟与树合二为一了,象是合欢之景。向导大爷边爬山边讲解,这藤条分好多种,这是葛藤,葛粉就是藤条打碎做成的,葛粉可是山珍佳品,润肺养颜的;这是柴藤,洗不出粉的,连野猪都不吃的。最为幸运的是,在老虎洞下方,发现了一根首乌藤条,绛色茎干,向导大爷说这可是上好的首乌了,很名贵的中药材,值钱的很,并在旁边作了记号,说是等下半年来时好找。

有一段山涧,两侧全是没过人头的茅草和荆棘,人在里面竟分不出方向,真的迷路了。向导大爷在前挥舞着镰刀,一手抓紧茅草,一边砍伐掉前方的灌木丛,时不时的驻足,在辨认方向,他一句话一直在嘴边,“这老虎洞就在头顶上方”——非常的确定。并不时回过头招呼我们,要注意安全,“你们这个时候上山,很少的啦,你看这山上草木都发青了,路都遮盖了,这时候上山,要是不熟悉路途那就是瞎摸,上不了山的。这山,大都是等秋天后,树叶下架了,上山的多,那时路好走些,就算没路眼睛也能望得见。”

真的难为大爷了,让他为我们这帮年轻人操心。

不过在行进中,我倒是发现一个秘密,就是大爷总是朝山体上方移动,不断的试踩着所谓的路。透过软软的缝隙和光,我看到了,茅草的下方,其实就是万丈深渊,这些茅草是趴着长在绝壁上的,我们就是抓着茅草绕过这天路的。别说,要是等到秋天,这茅草真的谢了,沿这悬崖边爬山,还真的害怕。

约摸攀爬了一个钟头时间,爬到了山涧的尽头,就是两山夹一沟的源头,洞口扁平,宽有一丈余,高不过一米,而纵深超十米,象极了青蛙嘴,向导大爷说这洞就是老虎洞,以前住着老虎。现如今变成野猪的窝了,老虎早就没有踪迹了。

我猫着腰,来到洞中。却见洞后壁黝黑如漆,然穹顶红褐如新。

洞内零星的苔藓附着在潮湿的浮土上,几株小小的幼木从石缝间拔起,晶莹剔透的放着光亮,透视青脆脆的杆子,杆茎里的经络、血管乃至骨头一一伸展开来,只是一瞬间,我被击破,一种静美迷蒙在洞中。光线黝暗的深处,洞内水声幽幽,滴答滴答声,在洞里回音,如虫鸣,如低泣。

这是岁月的水滴在人世间的风中,也许是的。

老虎洞口,一丛金银花藤条似帘幕轻掩,或如瀑布倾泻,掩蔽了这间石屋,尘遮了里面深藏岁月的秘密。地上软荇蔓延,芳草萋萋,蛛丝疏织,偶有蚊虫翻飞。一切在明示我,这老虎、野猪像是一个行走江湖的勇士,应酬太多,好久没有回家了。

乱 石 穿 空

从老虎洞至峰顶这一程,说是爬山,或说攀岩更适当。

山体似乎商量好了,以老虎洞为界,洞口下方的山间,山体丰腴,山林碧绿如海,如同原野里的麦苗,绿油油,漫无边际。绿海淹没了山溪、山径、藤条、松枫,淹没了我们的欲望、躯体、理想,淹没了这片静寂的时光。

洞口以上的山体,多是岩体,稀疏的长着几丛灌木,野山茶长满着青青的果子,毛栗树长在石缝间,全都是一簇荆棘、一丛野树,就连刚刚在山溪边疯长的芭茅草,此刻也是瘦弱枯黄。

想到了一段旅程,山草从山脚攀爬到山巅,如同人的一生,山脚时是少年,而到达山顶时却已年暮。

沿着近乎90度的山体攀爬,除了胆大,更需体力。岩石间贫瘠的薄土砂层间生长着一簇簇茅草或杂树,它们瘦弱低矮,但风骨劲道,我们爬山更多的是抓住它们,或脚蹬凸起的山岩躬身潜行,或四肢匍匐在石头上手脚并用而行,山岩上浸湿了我们的汗水。此刻,只有一个念头。山巅似乎有个什么东西在召唤着我们,让内心更近的奉献给山巅,山巅上会有我们想见的风物,或风,或岩,或什么都没有的没有……

当我登上峰巅时,正值正午。

这就是常指的柳峰山第四峰,最高峰。向导大爷坐在一块石头上,吸着烟,任我们一行在巨石间寻找着,山之巅是何等的风物?第三峰遥距一百多米远,远望过去感觉第三峰比此刻我们脚下的第四峰要高些。而向导大爷坚持说这峰是最高峰,多年前还有一座三角铁塔立在这里。曾学过测量,我是知晓的,这里就是柳峰山的正顶。感觉第三峰更高,可能是第三峰更尖峭,更贫瘠,更荒芜,从而给人的视觉一些突兀罢了。

我凝望着眼皮底下的这块巨石,石头无语,像是一位经风沐雨的老者,遍体鳞伤,石头已龟裂开来,似豆腐被刀切开,一片片的。透过缝隙,我看见了岩石的血管和骨头,那么的新鲜,闪着洁净的光芒,它是柳峰山一道天眼,连接着风、雨和阳光。诚然岩石表面是黝黑的,且满布苔藓,一两处岩缝间却长出一簇灌木,倔强的包裹着山顶的风雨,给衰老的巨石一丝阴凉。

山巅处,一只蝴蝶悄然无声的来到,围绕这块巨石,上下翻飞,配合着我拍下一张张镜头,我不知这是怎样的一种灵性动物,在正确的时间来到正确的地点,于是,我拍照够后,坐了下来,静静的对视着它,色彩鲜艳的的翅膀,黝黑的岩面,翠绿的灌木,空旷的背影,我空落落的心情,构成了此刻柳峰山巅的江湖。

正午时分,山巅静寂,连刚才还有的微风也停歇了。阴沉沉的天空下,人格外的燥热。岩缝间的灌木丛也寂寞的站立着,象是欢送我们这拨不速之客,吝啬得连手都舍不得握一下。

此刻山中的林木,像是迷漫了一层雨雾,勾勒出一幅混沌的写意,起伏的山峦、静如暮色的原野,一切如熟睡中的大海,悄无声息。

是否有一种可能,时间会给予我丰满的柔情,在这初夏时节却等待了下雪的冬日,若那时有幸再登峰巅,这片林海岂不变成雪原!

只是需要我们等候,需要足够的耐心。

而我,却在想着那雪中的乱石穿空。

作者简介

吴志龙,供职于枞阳县国土资源

Hash:69f6a4a26c673a883443af766c5429b53382aa3e

声明:此文由 文乡枞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