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镇浑元夭西施沟的传说

在咱们丰镇市红山旅游区的南端,有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它依山而建,一条蜿蜒的小溪静静地从门前趟过。溪水清澈见底,不时可见小鱼儿在溪中嬉戏。

小溪的南岸就是延绵上百里的高大山脉。山脉的北端有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乌兰察布最高峰黄石崖。仅次于黄石崖的第二高峰三道洼南山就耸立在村子的对面。山体峰峦叠翠,每到夏季山上草木丛生,山花烂漫;把大山点缀的绚丽多姿。山坡上的道道沟壑,到处可见涌动的泉水,泉水清爽甜美,饮上一口泌澈心肺。

绿荫的中央有一眼小水井,它深不过三尺,宽不过一米;井水漫沿,四季不降;水质甘甜,清澈见底。如果你低头下瞧,随着水波的涌动,自己扭曲的身影就像在哈哈镜前那样舒服、那样惬意。

小井虽然不大也不深,可是进入冬季从不结冰,而且天气越是寒冷,井下象是架着炭火似的,井口越是热气蒸腾。井中有几颗稚嫩的小草,虽然比不上鲜花那么美丽漂亮,但是它即使在冰天雪地的隆冬仍然那么鲜活,这就更加显出它的可贵和高洁了。

站在村前往西南方向看,在河对岸的大山根部,有一独立于山体的锥形山锋;高约数十米,山峰近顶端的颈部呈圆柱状,顶部是一能容纳六七人围坐的平台;平台之上为一洁白光滑的球形巨石。不知何年何月稳居在这直冲云霄的孤峰之上。

孤峰的南侧坡度较缓,胆子大的年轻人可以攀崖直上顶峰。面对顶峰的球形巨石,人们惊奇的发现,这块巨石是与峰顶分离的;试着用手指轻轻摇,巨石居然会前后晃动;可是几个人用力双手推却丝纹不动。当地人根据黄山也有这么块石头,就给它起了个不俗的名字——黄山飞来石

黄山飞来石

再往前行,在河对岸的山崖腰部,可见到一吻部上跷、腰圆身舒、臀肥肢健的大耳肥猪。只见它正瞪大双眼,跃跃欲试地正要下入河中;活脱脱一幕喜猪下山探河的模样。

沿着山崖继续前行,抬头仰视,一副猴子望月的景象呈现眼前。这只猴子高高地站立在悬崖之上,头颈上扬,毛茸茸的左手弯曲的茸拉在腰部,右手则紧贴耳际,尾巴高跷,明亮的双眼左顾右盼;好似急切地寻找远方的什么是的。

这个有着不逊于黄山、自然景观诸多、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美丽小山村,就是地处红山旅游区、属丰镇市浑元夭乡的西施沟村。

雄壮的大山、蜿蜒静静的小河、奇异仙境般的水井,以及喜猪探河、天外来石、猴子望月等自然奇观为何能齐聚在这小小的山村呢?据说是缘于有“沉鱼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的古代美女西施的光顾。

春秋末期,吴越两国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俘获,受尽了凌辱。勾践回到越国后,励精图治,一心要打败吴国,雪战败受辱之耻。

怎样才能打败吴王呢?因为吴王夫差也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实践证明硬碰硬是打不过吴王的,只有通过先消磨他的斗志、然后在想办法打败他。听说吴王异常好色,于是决定采用美人。

宇萝山下,有两个小村子,一个叫东村、一个叫西村;越国的美女西施就出生在西村。因为村子里大多数人姓施,所以就有了西施的称谓,意思是西村姓施的女孩子。

西施渐渐长大,到了十六七岁时,出落的花枝招展;十村八里都知道西村有这么个美丽的姑娘。可是她的身子却有点弱,有心口痛的毛病;每次发病她都皱着眉头、捂着心口、缓步前行;人们管这姿势叫“西施捧心”。可是生病的西施仍是楚楚动人,且更增加了人们对她的怜爱之心。不巧这事让东村的丑女东施知道了,于是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捧着肚子走路,但走起来更加难看;这下子东施成了大家的笑料;所以就有了“东施效颦”的故事。

范蠡被派往民间寻觅美女实施美人计,经过千挑万选,西施被选中了。

为越国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的西施,本应受到越王的嘉奖,可命运却和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吴国灭亡之后,越王勾践见到凯旋的西施,也被她的美貌所倾倒,想留她在身边,但遭到范蠡的坚决反对。范蠡认为美女是祸水,要越王吸取吴王的教训,不能被美色诱惑。他设下计谋,派人用越王的车把西施骗到太湖,又把她骗上船,到湖心的时候把西施从船上推了下去。西施就溺死于太湖中了。

西施的命运还有另一种说法,回到越国后,为表彰这位对国家有功的女子,也为了嘉奖范蠡以国家为先的精神,越王勾践亲自为他们举行了婚礼。从此西施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西施是沉湖死去、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为此后人争论不休。

其实西施并没有沉湖死去,也没有嫁给范蠡,而是另有去处。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的故事——西施沟的传说。

吴国灭亡之后,越王勾践听从了范蠡“美女是祸水”的劝告,决定将西施沉入太湖。西施准备沉湖的消息被湖里的鱼儿知道了,它们都想看一看西施到底美到什么程度,是不是确实就象传说的那样让我们看一眼就会惊得忘记游动?它们结伴来到太湖中心;此时西施正被范蠡派来的人从船上刚刚推下,这一切鱼儿们都看在了眼里,并使它们惊得目瞪口呆。一是惊姑娘的容貌,世上还真有这么美艳的人;二是惊勾践、范蠡之流的残忍,怎么能这样对待柔弱的姑娘呢!惊叹之余,它们又想到,就这样让姑娘死掉腐烂在海底岂不可惜?于是它们就把姑娘托向岸边,在大地和阳光的滋润沐浴之下,西施姑娘又获得了新生。

这时侯正是早春季节,越冬的大雁正在北返度夏的途中;它们在天空中看到了西施在太湖岸边重回阳间的一幕,这一看不要紧,“沉鱼落雁”的景象出现了;大雁们纷纷落入西施身旁,了解她的身世,倾听她的拆说。当知道了西施姑娘的苦难经历后,大雁们都为姑娘今后的命运担忧,认为仍然留在越国无异于自投罗网,中原大地也到处是战乱。那么世界之大就没有姑嫂安身立命之地吗?大雁们想到了正要过去度夏的地方。说是在遥远的北方,那里天苍苍,野茫茫。特别是有这么个小村庄,人们常年与山神为伴,百兽为伍,男耕女织,与世无争;过着田园般的生活。我们不访带着姑娘到那里去。西施听后,欣然接受。于是大雁们手挽着手,翅搭着翅,将姑娘架在上面,向遥远的北方奔去。

它们背负西施,飞成一字型;累了再换成人字型;饿了、渴了,就下去吃点喝点。就这样昼伏夜行,互相鼓励、互相扶持;经过千辛万苦,飞越千山万水,终于在北方百花盛开的季节到达了目的地——如今的西施沟村。

西施到达后,山村沸腾了;他们为能迎来如此美貌的南国姑娘而自豪。拿什么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呢?这家拿来了糕花、闪子、麻叶等干点。那家送来了山枣、山杏野果。还有的送来了从山上打来的珍藏了好久的山鸡、半翅、十鸡、野兔、狍子等山贷。桌子上摆的是琳琅满目。

香茶也沏了两壶。一壶是八宝珍茶,那是山里人用山上特有的八种名贵中草药,经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采其根、颈、叶、花、果、实;或晒或阴,或炒、或蒸,精心调制面成的。泡出来的茶色香味俱佳;喝了之后还有美容的功效呢。另一壶是健脾消食石贝柳茶;它生长在大山的悬崖峭壁之上,没有胆略和矫健的身手是采不下来的。据说未婚小伙子家中经常用这种茶招待上门的客人,能招来村中姑娘们的青睐。该茶泡后颜色鲜红透亮,入口纯厚清爽,有消食健脾的功效。

中午吃什么呢?宰只羊是没有问题的,那可是山里几百种草几十位药偎肥的羔子;再用山里特有盐煎的方法炖出来的肉,那个香啊,敢说方圆几百里找不出第二家。主食肯定是山药鱼蘑菇汤了。蘑菇是在大山中采的。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长出来的蘑菇你就别问香不香、好吃不好吃了。山药鱼鱼又是这里的一绝。别的地方做山药鱼鱼是先炯好山药,把山药放在锅里用力双手搓;这里却不同,是用杆面杖捣。捣出来的山药鱼子又透明、又筋到,那当然也就好吃多了。

听说姑娘在家乡经常用到河边烷纱,又很爱照照镜子。山里没有能力为姑娘买铜镜,于是就想出了,在村前的河边砌一眼小井,好让姑娘经常能在井边照一照自已的面容。并且让井的深度长度都不超过三尺,这样姑娘在照镜时即使不小心掉下去也不会淹着。又在河边砌了个台阶,放上板石,好让姑娘继续烷她的纱,这就是今天的西施井、洗纱河。

西施姑娘来到村中的消息不胫而走,山中的山神百兽都知道了,姑娘美到什么程度,它们都想来看看。首先下来的是野猪们。它们争先恐后的向村中奔来,奔到最前面的一口猪后生,突然被还在烷纱的西施惊呆了——世上真有这么美丽的姑娘!这一惊不要紧,这只猪就永远定格在河对岸的山崖上了。

猴子们对姑娘的美丽也是半信产疑,就派猴孙子下山探个究竟,猴孙子来到村对面的山崖上,举目一望,眼前的姑娘同样让它一惊;不过猴孙子没有猪后生那么好色,也没有它那么自私,它没有立即定格在那里,而是回转身来、举目四望,招呼它的同类:你们来吧,名不虚传。从此山崖上就有了猴子望月的形象。

西施姑娘是偷着来到村庄的。村民们听了姑娘种种不幸遭遇后,都为姑娘的安危担着心,他们想到了在村前建一个高高的台子,以便了望观察过往行人。如果发现可疑官兵进村,好让姑娘及时藏起来。可是他们建了好长进间也没把台子建起来。这件事让山神知道了,山神也同情西施姑娘的遭遇,就从山的北面移过来一座山峰,又从黄山搬来一块球形巨石,放在山峰之上;并且赋予了它灵性,遇到风吹草动或异常情况就要前后晃动;这样外面的情况就能及时通报给西施姑娘。这就是今天的黄山飞来石为什么几个人推不动,而两指却能让其晃动的由来。

西施姑娘的到来,给山村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喜庆,带了吉祥,可这却引起了临村一家大户人家的不快,他嫉妒姑娘的美貌,嫉妒人们对姑娘的关心、爱护。千方百计地想诋毁姑娘。他常对人讲,西施有什么好,瘦得弱不禁风;那有我家姑娘长得喜人:杏仁眼、瓜子脸、红个嘟嘟的嘴唇白个生生的脸。他这么一自夸也引来了许多不知情人的好奇;可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不错!自夸的一点也不错!只是位置不对:“杏壳眼壳壳朝外,瓜子脸大头朝下,眉毛不黑看脸,嘴唇不红看眼”。结果只是引来讥笑声,成了另一个版本的“东施笑颦”。

几千年过去了,这个美丽的传说长盛不衰,流传至今。

红山旅游区是我市打造的一处旅游境地,这里有许多天然生成和人为建造的景观。位于旅游区南端的西施沟村,以及那条河、那眼井、那块石、那头猪、那只猴确确实实存在于此。若你们不信就去哪儿走一走、看一看,至于收获,虽说不上盈满胸襟,也可以说不虚此行。

作者:杜生义,中共党员,生于1958年,丰镇一中读初中,隆庄读高中。1976年参军,1980年退伍进丰镇畜牧局,1982年到1984年就读扎兰屯农牧校中专,之后畜牧局,乡镇,再回畜牧局。现退休,住丰镇。

Hash:00fe0d2ec8c1ffa68f6e686cd4da52ab537b1f41

声明:此文由 北京丰镇同乡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