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平顺岳家寨:探寻大山深处的“世外新桃源”

古寨的一切都很古老,一如村庄的名字。石墙、石巷、石房、石磨、石碾、石水缸、石桌、石凳,均采用当地特产的石板修造而成,高低错落,精雅有致,虽经千年风霜,依然完好如初。古寨小巷短窄的石板路上,不见一个行人。青石古民居的脊梁上,爬满蔓藤。时光仿佛在这个静谧的小山村停止了。

也许你已经猜到了,这就是平顺县石城岳家寨。近年来,当地精心打造的一处乡村旅游景点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保护名录。

岳家寨由3个自然庄组成,全村30余户人家,90余口人,除在外打工、上学的村民外,常住人口30余人。岳家寨原名“下石壕”,村中居民绝大部分姓岳,相传与抗金英雄岳飞家族历史渊源。该村坐落于太行山体断层平台之上,四临悬崖峭壁,裸石擎天、悬潭飞瀑、彩虹映日、云雾缭绕,素有“太行空中村”之誉,与该县耗资千万元修筑的一条全长35公里的“太行天路”相通。

保存完整的老宅子,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依山而建的层层梯田,奇异幽静的自然风光,是“世外新桃源”岳家寨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吸引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旅游度假绝佳去处。

文物古迹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大拆大建、标新立异、大开发大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石城镇则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存古村落的原生“景观”不被破坏,竭力留住古村落原貌。

借助移民搬迁、危房改造等政策,岳家寨动员村民异地搬迁,确保古村落的房屋、街道保持原样,不翻新、修旧如旧。古居中的村民有建房意愿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审批宅基地,批新宅留旧居。对于想翻修古居的,可以给危房改造指标,但必须用石头石板建,不能用一砖一瓦,做到外墙不动内墙动,固守古居的原汁原味。

岳家寨的户户通工程,不用水泥,只用破灰土铺底找平,再把石头盖上去。依旧是石板路,既落实了国家的惠民政策,又为乡村旅游开发留足了原生态资源

上世纪60年代的登记证,70年代的酒类营业执照,70年代的《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裱糊的墙壁,货架上被封存的棉布、松紧带、鞋钉、火柴盒、煤油灯、旧式钟表……岳家寨保存完好的供销社,是计划经济的见证,也是尊重历史、保存乡村文化气息的有力举措。如今,这些旧货物、旧用具都被文物旅游部门登记造册保护了起来。

岳家寨村中,有一处岳氏民宅,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布局。正房三孔窑楼,一层居住,二层储物。窑楼东侧建楼房,面宽一间,南面平房三间,西侧设卫生间、厨房,总占地面积300余平方米。在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中,该民居被收录为不可移动文物。

古建和规划专家尊重历史的态度,小打小闹的旅游开发进程,也为岳家寨原生态的保存创造了条件。

当年岳家寨上山进村的唯一小路——“虹梯古关”,依然如带般环绕在峭壁沟壑之间。花椒树、柿子树,这些岳家寨历代村民赖以生存的树木,依然挺拔于梯田悬崖之上,其盛产的果实,连同山中的野菜,作为当地特产为岳家寨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的银行和军火库,冲天的千年榔村,静谧中的岳飞庙……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岳家寨这个传奇古村落的岁月芳华。

如今,到岳家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建起了小旅馆12家,床位200余个,旅游旺季,可以接待1000余人吃饭、200余人住宿。张拉娣的姑嫂饭店,最多一天可以收入近千元。

“乡村旅游的吸引点就是返璞归真,守住特色。”岳家寨村委会主任张海根说,该村将继续科学处理开发与守旧的关系,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基础上,逐步拓宽旅游进村道路,建设停车场,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力争未来四至五年,每年人均收入增加一到两万元。

Hash:da0e732adbb00e230fd24a0c682e4001142ddd3b

声明:此文由 中国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