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村呜咽泉,有段神奇而悲怆的传说

在陕北无定河西岸、210国道绥德段,有一个约800多人的千古名村,村名叫呜咽泉。大家一听会奇怪,这分明是一个泉水的名字,而且一看字面便骤生伤感,这和中国人喜好平顺、兴盛、富康等吉庆词语为村名的习惯也大相径庭,呜咽泉怎么会是村子的名字呢?

呜咽泉

说来话长,这“呜咽泉”三个字,确实是一眼小泉的名字,那泉水不同于一般的泉水,正如古人所言:“泉声触石声淙淙,千岩万壑吹阴风,飒如寒雨滴梧叶,憯如败壁吟秋蛩。碎佩丛铃共凄切,珠淩断涧自摧折,欲哭不哭时吞声,如与三十万人诀”。泉声如泣如诉、似鸣似怨,仿佛向世人倾诉着无尽的哀屈,因此叫呜咽泉。

关于此泉有段悲怆的传说。呜咽泉这个村子的村名之前也不叫呜咽泉,而是叫卢家湾。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意外驾崩河北沙丘,丞相李斯、中车令赵高狼狈为奸,阴谋策划将秦始皇传位长子扶苏的遗诏篡改,另立幼子胡亥为帝,并另作赐扶苏、蒙恬自裁的矫诏。蒙恬大将军时为修筑“秦直道”而屯兵驻扎在绥德,扶苏因反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行遭贬作为蒙恬的监军也在此驻扎。扶苏接到矫诏后,悲伤不已,策马来到卢家湾山谷中的大石壁前无奈自尽。据说,扶苏死后,其母悲伤不已,逃出宫外,一路私查暗访来到卢家湾扶苏自裁处,痛哭三天三夜,其情感天动地,石壁间涌出了这一怨曲悠悠的清泉,仿佛扶苏显灵与其母共泣、共鸣。

也有村民说,当年,在这清泉边的石壁上曾有一副古对联“卢家湾扶苏跪灵,呜咽泉渭水著名”。说明扶苏知道父皇过世、胡亥即位了,扶苏为了稳定大局而舍身尽忠,自杀前曾在此为其父遥祭。当时,扶苏严父过世,继位不成反遭诬陷须自裁,不由得痛哭不已,感动天地,瞬间绝壁生出此哀声绵绵的奇泉……对于传说,我以为扶苏自裁于此不假,但是,此泉因扶苏死而生出却为臆想。

这个村子古名叫卢家湾,可无一户卢姓之家。也有人说该村叫芦葭湾(音同卢家湾)、芦草湾,这倒好像是村子本名,且与扶苏之死有点联系。熟悉绥德县路线的人都知道,绥德城到呜咽泉村这一段路,一边是无定河之滨,一边却是高山林立,刚开始还较为宽敞,在呜咽泉和苏家沟交界处,山显得更为险峻,道路也狭窄不少。据绥德县资深文化人刘汉腾老先生说,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路过此地,见到这里就是距离无定河边不到一米的低陷不平简易小道。最奇妙的是,石壁上的泉水珠,真的就像人悲伤流泪时的点点泪珠。想来呜咽泉村古来就有清泉,还孕育出喜水之芦苇。人们据此推理:扶苏接到矫诏之后,悲愤不已,于是策马信步出城。那马一路行来,见前路猛窄、猛陷,右路芦苇青青,也必然为食芦苇而进入清泉流淌、绝壁耸立的山谷。扶苏到此,前行受阻,后有追杀的使者,自感天意难违,回天无力。在大石壁之前,不由得失声痛哭,泪干泣血,声竭而呜咽,哀哭之后便自尽了。

扶苏、蒙恬在绥德御敌有策、治理有方,因此颇受百姓爱戴,二人之死无疑让百姓震惊、悲愤,尤其是扶苏的死更是举国震惊、备受关注。人们纷纷到此,见清泉啼鸣,潸然而下,声似呜咽哽塞,无不为之垂泪唏嘘……于是,这一眼清泉便有了一个令人感伤不已的名字——呜咽泉。久而久之,这个村子的村名也改为了呜咽泉。

扶苏墓

呜咽泉村,位于赫赫有名的疏属山扶苏墓东南约3里处,在这个村子周围,几乎人人都知道扶苏屈死此地的这段历史,都可以讲出关于此泉、此村的传说故事。据老人们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泉水上面的石崖上,有庙宇和明朝景泰年间大理寺少卿曹连参赞题刻的“呜咽泉”三个半米见方的朱砂大字,有历代文人题刻的诗句和墨宝等。明朝州人马汝骥的《四月八日游卢家湾》:“涧背古城曲,川吞万岭偏;乍晴沙日淡,首夏野云鲜。酒洒花间石,琴挥树里泉;独哀公子庙,遗像卧苍烟。”唐代胡曾的《杀子谷》:“举国贤良尽垂泪,扶苏屈死戍边时,至今谷口泉呜咽,犹似当年恨李斯”,这实乃大秦帝国留给绥德古城的一笔宝贵“遗产”,也是赵高、李斯、胡亥胡作非为的有力佐证。不料,文革时期,这里的题刻、庙宇等均遭到毁坏,让村民无不感叹,也让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叹息。值得欣慰的是,当地村民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陕北发生饥荒,不少外地人借运粮之机曾在此游览、留影,因此,这些人的手中,有这里原貌的珍贵相片。十多年前,村民将此泉改为饮用水井,很多村民家中的自来水便来自此水。

如今的呜咽泉村,毗邻“天下第一石牌楼”景区,百废俱兴,一派兴盛。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意识到保护、重建呜咽泉胜境的重要性,对恢复重建做了一些积极有效的规划和部署。相信在不久的未来,这个见证忠奸的千古名村,将以深重的历史、独特的风貌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Hash:77d6b2f6d3c3445eab7b7a2a89798cb5dd9a36ce

声明:此文由 绥德生活向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