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堡不威武,响铃塔无铃响

张明弘——寻根·长城团队,把自己放逐长城及周边村落,寻古探幽,洗礼思想,敬畏先祖,传承文化。沿着长城持续在外行走已两年有余,自长城最东端的丹东虎山出发,行程四万多公里 ,如今已抵达陕西榆林市,希望朋友们持续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平台,跟随我们的脚步,镜头、文字、图片、影像一起去感受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 ……

威武堡为延绥镇中路所辖十营堡之一,曾驻兵525名,马353匹,把总一员。所谓把总,是七品武官,位次千总,而千总是正六品武官,次于守备,守备管理军队总务,军饷,军粮职务,是正五品官。明初,把总多以功臣、外戚充任,后职位日轻,至清代成绿营兵低级军官。绿营兵是清朝国家常备兵之一。顺治初年,收编的明军及其它汉兵以营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建,以绿旗为标志,称为绿营,又称绿旗兵,在咸丰以前大约有六十万左右,较之八旗兵多三四倍。

明时威武堡辖长城“三十四里三百二十一步,墩台二十六座。”今该堡原包砖石全被拆光,堡内已被黄沙掩盖,仅夯土墙断续残存,基本轮廓可辨。我们驱车从西北角进入,满目的黄土,了无人烟。

堡子建在高处,依势筑墙,东面和西面都临着深沟大壑。据说有三座城门,但我们只看见残缺的半截南城门,在西南角上,可以看出城门外曾设有翁城,如今只剩下半截夯土。整个堡子里全是耕地,没有一户人家,仅有的几间新建的庙宇,门口放着两对抱鼓石,尽管风化的严重,却不难看出曾经的精致。

站在城中,只觉得整个堡子像个浅口大盘,周围凸起一圈是城墙,中间是平地和缓坡,全部开垦成耕地,种下去的种子刚发芽,有豆角,有玉米,稀疏的绿色盖不住地面,均匀的黄土像一块块切割的整齐的松软蛋糕,倒有几分可爱。

东门外有一座新修的威武七佛寺,里面供奉七尊大佛。据外面的碑记记载,“大明初期,怀远设置五堡,成化五年巡抚王锐置威武堡。隆庆六年加高,万历六年砖砌牌墙垛口,城周一公里多,城南北东分别有威武、镇朔、震福三门。城内外除有驻军住所、粮仓等建筑外,陆续修建了城隍、三官、娘娘、祖师、关帝、将军龙王等神邸。”

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有七佛殿对面的戏台,关帝庙,和堡内的将军庙和一座锁着不知名的庙外,还有一座距离七佛殿往东北方向约1里路的山丘上的龙王庙。这里的全部建筑都是新修的,红砖砌成,部分屋脊沿用的原本的旧雕砖,十分精美。

去龙王殿需要穿过一片贫瘠的沙地,那沙地上新翻的耕地,细小的沙土形成一条条袖珍的丘壑,里面什么都没有种,似乎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等一场雨。顺着缓坡爬上土丘,一座简易的大门,一间简陋的大殿,里面供奉着五海老龙王和黑龙白龙三尊彩色塑像。落难尘埃的佛台,被风吹得呼呼作响的糊窗纸,齐腰高的院墙外布谷鸟在啼鸣。

虽是初夏,却有种深秋的萧索之感。龙王庙旁一根木头的电线杆,上面绑着一块铁皮,站在逆光的风里,只觉得那电线杆像钉死耶稣的十字架,顿然心生凄凉。这个叫威武堡的地方,曾经是否威武过?我们不知道,可是如今它并不威武。倒是那堡子外河对岸连绵的山脉有些威武。

堡子外的公路旁,有一座“响铃塔”,基石和塔檐是片石,上面是红砖,西面风化的厉害。塔中空,里面还有壁画。壁画脱落褪色严重,但是可以看出最上面一层壁画下面还有一层壁画,看来是反复修过的。中间三尊画像已不可辨认,两边似乎画着十八罗汉图,都已不怎分明。

据说响铃塔,原名鸿门寺响铃塔,建于元代泰定年间(1324—1328年),距今有八百余年的历史。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密檐阁式砖石塔,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塔檐虽残,却依然笔直耸立,保持着夕日的光彩。

传说在建响铃塔时,有许多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其中传说最多的是“兄妹比赛”。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家里有两兄妹,哥哥的手艺特特别奇巧,是当地有名的“能工巧匠”,尤其是建造的塔特别精致,在当地百姓心中有很好的口碑。他的妹妹也是当地有名的“针黹能手”,她在绣花、针黹上都有很高的技艺,尤其是鞋子做得很别致,使人穿上特别的舒服柔和,人称“巧妹子”。

就在有一天晚上,兄妹俩聊天,妹妹对哥哥说:“哥哥,人们都赞扬你‘能工手巧’,咱们比一比、看一看,看谁的本领强,条件是你在一夜之间建起一座十二层的高塔;我做十二双鞋子,你敢比一比吗?”哥哥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比就比。”傍晚时分天很快就要黑了,兄妹俩便开始了他们约定的比赛。兄妹俩都认真遵守着事先说好的上述约定,没有犯规的嫌疑,一切都按原计划执行。兄妹俩一直干到半夜时,哥哥的塔已经建了五、六层了,妹妹的鞋子也做好五、六双了,兄妹俩仍然坚持不懈地比赛着。

兄妹俩干到快要天亮了,眼看妹妹已经做好了十一双,哥哥的塔还有一层没有建起,妹妹看到哥哥已经筋疲力尽了,生怕自己的哥哥会活活累死,妹妹便装雄鸡叫,这一叫,周围十里八村的鸡都开始叫了起来,哥哥以为天亮了,为赢得胜利,就在塔顶上扣了一面泥锅。这一数刚好是十二层,于是完成了预先的计划,比赛结束。

后来在这塔院里驻进了僧人,僧人在塔上装上了风铃,只要微风一吹,风铃便叮叮铛铛响个不停。传说该铃音能传数十里远,故名“响铃塔”。正好塔下的石崖上开凿了数十个洞窟,原为寺院所在地,所以又名“鸿门寺响铃塔”。

如今,威武堡已不再威武,而响铃塔也没有铃响了。暮色渐浓,由于威武堡里一家住户也没有,所以我们只能赶往下一站靖边住宿。导航显示有60多公里,路虽是水泥硬化的路面,但并不宽,飞驰的大货车从左面驶过,窄窄的路面上我们只能停下,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大车撞上。路上极黑,丹妮说像黑色魔法森林,一般这种情况要找到某种东西才能赢得光明。我(兰若)说,“那就是要找到靖边,才能有光明。”夜路难行,车不敢开快,好不容易追上一辆大货车,跟在它后面开有着,竟然有种被庇护的感觉,对面的车会停下避让,那种“狐假虎威”的感觉让我们觉得有几分惬喜。

由于整天的奔波,大家已经非常的疲惫,面对远在几十公里路之外的靖边,大家只能硬着头皮在黑夜里前行。师父(张明弘老师)单独开着一辆车,他在对讲机里说,“兰若,你唱唱歌吧,我有点犯困了。”于是,我抱着对讲机唱起歌来,先来一首“两只老虎”,然后来一首“数鸭子”,大家开始咯咯的发笑,师父(张明弘老师)在那头唱起了“丢手绢”,用那种跑过了山沟的“跑调模式”,没等唱完,我们已经笑得瞌睡醒了。

大家东一句西一句的侃着,除了犯困还很犯饿,直到将近10点的样子,我们才在靖边找了一家旅馆住下,把旅馆门口一家15元/锅的小火锅,作为我们的晚餐,师父(张明弘老师)常对我们说,吃饱睡好,不想家!然后我们都信了。饱饱的的吃了一顿,沉沉的进入梦乡······

Hash:2d3bef74c47d36b0cb49f7dd8a66991a2b803f5e

声明:此文由 张明弘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