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古镇“文脉” 张家湾镇打造“中国红学文化之乡”

新华北京频道10月10日电(关桂峰 袁斯茹)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曹雪芹与张家湾”红学学术研讨会于10月8日至10日在通州区张家湾镇举行,包括冯其庸等红学大家在内的近40位红学界专家学者参会。

9日,91岁高龄的中国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介绍了自己参与墓石出土的经历,认为曹家大墓确在通州区张家湾镇。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读‘红’会心谈”“曹雪芹与张家湾”两大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身的红学研究成果,探究考证曹雪芹与张家湾千丝万缕的联系,进一步揭示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与张家湾这座古镇之间的历史迷题。

张家湾镇是北京著名的十大古镇之一,素有“大运河第一码头”之称,尤以深厚的运河文化、红学文化闻名于世。随着曹雪芹墓葬刻石于1992年在张家湾出土,使张家湾与曹雪芹以及他的不朽名著《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是曹雪芹300周年诞辰,张家湾镇在萧太后河两岸建设红学文化绿色走廊,竖立曹雪芹铜像,建设了供全国红学人士藉以凭吊纪念的追思性建筑归梦亭。

建筑面积近2000平米的张家湾镇博物馆是北京市首家乡镇级博物馆,目前已开馆试运行,该馆将形象展现张家湾古城繁荣景象,体现运河文明、红学文化、古朴民俗、现代文明等内容。

张家湾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此次研讨会,张家湾镇还将继续发掘自身深厚的红学文化底蕴,紧密围绕产业功能定位,依托已建成的曹雪芹巨型塑像、归梦亭、红学文化绿色走廊等红学“文象”景观,深挖古镇“文脉”,恢复花枝巷、十字街、葫芦庙等文化遗址,构筑“中国红学文化之乡”。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北京曹雪芹学会、通州区文化委员会和张家湾镇政府联合举办。(完)

Hash:1552f68fa0c021d2b1382f09ccc3a04d269a2a3f

声明:此文由 新华视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