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清代建筑曾家大院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窗装饰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公布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核定公布了19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古遗址25处、古墓葬18处、古建筑97处、石窟寺及石刻1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0处,位于我市市中区龙门镇梁坝村的清代建筑曾家大院位列其中——

院落一角

2月20日,冬的寒意还未褪尽,冷风时而拂过大地。

走进曾家大院,古朴细腻的雕花、古色古香的韵味,散发着一种幽静之感,让人不禁放慢脚步,从一砖一瓦中去品味其中的绝妙。

曾家大院坐西北朝东南,砖石木混合建筑,现存房屋13栋。外墙台基高3米,18级垂带踏道,宽6米,大院面阔97米,进深44米,整个院落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分布,纵向剖面呈三级台阶分布。大院空间布局宏大,房屋结构完整。为明、清曾姓族人由福建迁居蜀地内江经营糖业财力发达后兴建,建筑保留有外来建筑元素。由于改建、拆除部分建筑,现存建筑面积4087.36平方米,是市中区少有的大型古建院落,具有重要古建研究价值。2012年,曾家大院民居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井

曾家大院始建于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相传,先主曾达一祖籍福建,于清中叶“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梁家坝定居,后见这一带土地富饶,气候宜人,便返回福建携两梱甘蔗种入川,由于路途遥远,回到内江时,两梱甘蔗仅存活了两个芽苞,后经几年时间精心培育,这一甘蔗种在内江大面积推广,曾达一就办起了漏棚、糖房。富裕起来后,曾达一开始建造大院。

大院虽经上百年风雨洗礼,仍难掩曾经的宏大与华美。

防火墙

该院由山门、前堂、后堂、左右厢房组成复四合院布局,建筑为木构雕花彩绘,清瓦粉墙,天井、小桥水榭,回廊犹存,并融合了外来建筑元素,具有典型的川南民居特色,其精美的木装修雕工以及石雕以及宏大的空间布局,为研究清代民居建筑风格提供了实例。

“曾家大院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也将有力提升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市中区文管所业务股长王春艳表示,下一步将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对曾家大院进行修缮,加大保护力度,让这张见证内江糖业发展历程的历史文化名片更加熠熠生辉。

12全文阅读

Hash:c55e278dc3980629f7efce455bac6375860cc8ad

声明:此文由 内江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