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威远友谊渡槽

登高眺望

友谊渡槽坐落在威远县严陵镇三胜村,其设计精巧,建设工程浩大,雄伟壮观,堪称水利工程建筑奇迹。

友谊渡槽系四川省长葫管理局所辖葫芦口水库威远团结渠联合支渠的一段,安砌石料达5800多立方,是一座上层渠道输水、中间渡桥行人,下面河流通水,几者兼顾的多功能用桥,高41.7米,顶部渡槽全长270多米,中间人行桥长60多米,渡槽与人行桥高差11.7米。于1969年9月20日开工,1972年1月28日建成。让万顷良田得到滋养灌溉,留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深刻记忆。

从威远县城往内江方向,到花椒坡往左,向严陵镇敬老院方向,穿过一片高高低低,栽满金黄油菜花和绿油油麦苗的浅丘田块,远远便看见“U”字形、全部采用当地所产黄砂石架拱、细钻过线、精工建设而成的友谊渡槽,在三月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山坡上的“友谊渡槽管理站”房,房前筑有三合土石灰坝子,坝子和站房走廊地面,分别用碎碗瓷片镶嵌着当年毛主席提出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口号。此管理站房设计独特,房顶为薄壳半圆形,一正一横,正房三间,横房一间,均呈正方形。正房前还设计有走廊,相当于现代房屋的阳台或屋檐,能躲避风吹日晒和雨淋。站房走廊外有三大石拱门,左边正房拱门门楣上刻有“友谊渡槽管理站”七个大字,苍劲有力。正房大拱门两边还有两道小拱门。站房全部采用石头建造,连房顶也是石头拱架而成,不带一片房梁瓦片。

123全文阅读

拾级而上

从管理站房往坡下走,来到友谊渡槽右边脚下,立着一处石牌坊,这就是友谊渡槽修建纪念碑。此碑为双层单檐石碑,左右两根方型立柱上,刻着一幅行云流水般的行书对联,上联是“砌石拦江改河道”,下联是 “劈山越岭架渡槽”。碑顶正中为长方形图案,图案中为五角星,五角星两边稻穗相拥,下有帐幔衬托,左右均为三面红缨枪挑起的红旗,整个图案像一只鸟儿,正欲展翅飞翔。在五角星、三面红旗左右两端,雕刻成四分之一圆形,圆形外有朵朵祥云飘浮。

在碑的正中,雕刻有碑文,碑文中,有好几处字迹已被人为破坏,或被风吹雨打而风化看不清楚,只留下簌簌往下直掉的黄沙和斑驳模糊的字痕,让人非常痛心和惋惜。

再往下来到友谊渡槽前方,回头一望,只见巍然屹立的友谊渡槽,像一位伟岸的大丈夫,昂首挺立在在严陵镇三胜村双叉河上。

友谊渡槽呈“U”字型,“U”型两边为“引桥”,各有7个跨孔,宽约20米。每个跨孔上方还各有两个小圆孔。“U”型底部是“主桥”,从下往上看,形成笔直的“渡桥”。渡桥中层人行道中间每根立柱石壁上部,留有圆形孔,圆孔中分别雕刻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黑变体大字。再往下看,渡桥主跨桥孔正中,雕刻着刚劲有力的“友谊”两个大字。

渡桥有三孔主跨,主跨桥墩和两边桥台浑厚敦实,全部用黄沙石细钻严丝合缝修筑而成。主跨每跨20米,横跨60多米宽的双叉河。整个主桥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层为水渠,专为农田灌溉设计而用;中层为人行过道,是连接双叉河两岸必经之路;下层为河流通道,是河水通畅的有力保证。渡桥上下两层,上面是灌溉农田的友谊渠道,中间是人行通道,所以该渡槽命名为“友谊渡槽”。

123全文阅读

雄伟壮观

渡槽一隅

在设计修筑时,还充分考虑为了减轻渡桥重量,在主跨上留有14个上圆下方大拱劵洞,6个中型拱劵洞,6个小拱劵洞,10个圆形大孔洞,6个十字型孔洞,20多个圆形小孔洞,还在中间人行道支柱间设计了15个上梯形下方小拱劵洞,这些预留拱劵、孔洞,大大减轻了渡桥重量。其造型具有古罗马建筑风格,既让渡槽支柱显得修长又十分轻盈,整个“渡桥”古朴典雅,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更加宏伟壮观。

从中间人行道石梯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雕刻在石壁上的对联,这些对联,都深深留下了时代的烙印。而穿行在这上为梯形,下为长方形的石壁洞中,那圆形、十字形、方形孔洞中照进的阳光,在石壁的折射下,呈现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顿时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

望着这座41米多高,由几十个拱劵洞孔构筑的渡槽,不得不让人深深感叹,友谊渡槽历经四十多年,还有2018年“5·12”地震的考验,却一切完好,安然无恙,这难道不是一个设计精巧、工程浩大、造型美观的水利工程奇迹吗?

鉴于友谊渡槽独特的建筑艺术,以及渡槽上面丰富的特殊年代历史遗迹,今年1月10日省人民政府发出川府函〔2019〕8号文,公布了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中威远文物保护点友谊渡槽入选,升级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3全文阅读

Hash:7139bf0848a23d711695c9aaf310dba20bf3a3d7

声明:此文由 内江新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