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天路”通深山

走出绵绵大山,是偏远山区人们世世代代追求的目标。

被深藏在大山深处的小寨子——紫云大营镇金龙村也有这样一个梦想。去年5月,一条长约9公里、穿越陡峭石壁、山崖洼地的水泥路联通了金龙村各村组和外面的世界,让这个极度贫困村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4月8日,记者从紫云自治县大营镇政府驻地沿通村路前行,到了金龙村村委会后,继续沿新建的通组路翻越两座大山,便到了金龙村大打表组。大打表组与小打表组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连接这两个村组的就是刚刚新建的“挂壁公路”。这条路新建在岩山石壁上,因为四周都是岩山,修建难度特别大。记者透过车窗向外望去,陡峭的山坡上满是活摇活甩的岩石,路边是百米悬崖,不禁让人心生胆寒。沿着这条通组路继续往前走,过寨、爬坡、翻山,便到了平寨组。

平寨组是金龙村最远的村组,位于一个小盆地中央,与黔南州罗甸县木引镇马场村接壤。曾经,这里与世隔绝,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大山。

“路通了,昔日少有人知的平寨,而今常有过往车辆出入寨中。”金龙村平寨组组长韦邦国说,之前路不通,木引镇到大营镇要绕行黔西南望谟县打易镇,全长有100余公里,现在经平寨走大营,路程缩短到不足20公里。

“木引镇马场是一个集市。以前,不通公路,我们去马场赶集,要步行2个小时;现在骑车去马场只需要10多分钟。”韦邦国说,“以前,步行去大营镇上赶集,要4个小时,现在骑车半个多小时就到大营镇政府,办事、赶集买生活用品都方便了。”

“没想到,昔日宁静的平寨,因往来车辆的增多,过往人群的增多,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平寨村村民韦小健说,路通后,拉近了木引与大营两地距离,昔日翻山越岭的羊场小道,而今成了两地外来的便捷通道

走出贫困不仅要靠路,还需要靠产业。“平寨组有很好的竹子资源,四周山上的芭茅秆较多,对于规模化喂养竹鼠提供了食源条件。”韦小健说,他是平寨组养殖竹鼠最早的村民,一听说要修建通组路,韦小健就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一个大型竹鼠养殖场。

刚刚动工修建通组路的第二天,韦小健就去大营镇政府找到吴崇雨,讲述了他的想法。很快,这个想法得到大营镇党委、政府的认可。去年底,大营镇依托平寨组竹鼠养殖条件,投入5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扶贫资金,选址平寨组寨前平地,开建了占地2.6亩的竹鼠养殖场。

“平寨竹鼠养殖场,由村公司统筹,聘请具有竹鼠喂养经验的韦小健负责管理;目前,竹鼠养殖场养殖有竹鼠500多只。”吴崇雨说,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他们按照管理员与村公司3:7利润比例分成,即管理员以每月3000元工资加上利润提成30%,利润的70%属于村公司,用于帮扶20户贫困户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走出大山要靠路,走出贫困要靠心。路通了,产业建起来了,平寨组村民的幸福生活正徐徐展开。

来源:贵州

编辑:赵 坤

审核:李黔刚

在这里

Hash:52c2c1dbbbed5d970a9cbd582dec5ee756b49ddb

声明:此文由 贵州交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