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戚家墩”——上海地区最早发现的古文化遗址

戚家墩,

距离金山卫镇五公里左右,

在海塘附近。

在这海塘上面也就是老的沪杭公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戚家墩附近的海塘外有一片空旷的“铁板沙滩”,铺有盐民晒海盐用的盐板。远处芦苇丛中不时有成群的野鸭飞出。当时,每天会有几班公交车从金山卫“十字街”终点站,延伸到南门土城墙当中的“缺口”附近。走上高高的海塘,可换乘从浙江乍浦到奉贤西渡的“西乍线”公交车。下车摆渡,对岸就是闵行

如今的戚家墩,早已是成片的滨海居民区。手机地图上只显示了戚家墩,而找不到确切的“戚家墩古文化遗址纪念碑地址。不过当地人倒比较熟知,在路边询问稍微年长者可知“戚家墩古文化遗址”纪念碑就坐落在临潮三村旁的临潮街,区教育局“教工之家”的南侧。

△戚家墩海域

说到戚家墩,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明代戚继光抗倭。然而在金山卫,四处抗击倭寇的是一代名将俞大猷。他与戚继光齐名,人称“俞龙戚虎”。

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戚家墩遗址石碑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是在一九三五年发现的。最为特别的是,戚家墩古文化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发现的古文化遗址。目前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六二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地点。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先后两次清理发掘。遗址的上层属西汉时期文化,发现水井一口,墓葬三座;下层以是几何印纹硬陶和釉陶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文化,清理战国墓葬五座。

其中有用绳文陶井圈垒成的西汉的水井。井内充满淤土,在上部淤土中发现有西汉的绳纹筒瓦、鹿角核桃杏梅核和瓜子等;在下部有铁釜、灰陶圜底罐等。

△60年代出土西汉水井

考古发现战国墓葬中有各种陶器。其中有印纹硬陶坛、黑衣灰陶盆、夹砂红陶乳丁足鼎、釜等。在金山区博物馆里陈列着上述这些文物。

“戚家墩古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说明:两周时期,金山长期处于吴、越国交会之地。“吴文化”与“越文化”,“同俗并土”“同气共俗”,在相互交融、激荡、流变和集成之中形成统一的文化类型——吴越文化。随着历史的沉淀,吴越文化凝固成一种强固的传统,深植于人们意识深处,并影响至今。

END

编辑丨刘海滢责编丨胡兰萍

Hash:5614f465c32e15c27289743aa935c42e232773dd

声明:此文由 文化金山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