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

应省委外宣办邀请,由中宣部支持、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策划并组织实施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纪实∙2018”中外媒体代表团于7月16日下午,来到了采访的第四站:袁隆平院士故里——德安县河东袁家山

袁隆平院士

他出生于1930年9月7日,是江西九江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

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全景(图片:傅建斌)

水稻,一直以来就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象征。袁隆平院士的科研成果——杂交水稻,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7000万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前不久,袁隆平团队又将水稻种到了“热带沙漠”,取得了很好的收成,为解答世界性粮食短缺的“中国答案”再添一分。

基地大事记

安县袁家山科普教育基地位于德安县河东乡后田村,处在德安县、星子、九江三县交界处,是德安县的东大门,距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

基地成立于2012年3月,占地面积400余亩,主要由隆平科普教育展览馆、科普教育接待中心、超级稻示范基地、生态植物园实践基地四个部分组成。

2015年9月13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来到袁家山,为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院士工作站和江西农业大学实践教育基地揭牌。

2016年10月21日,袁隆平院士再次回乡为杂交水稻科技教育示范园区揭牌并主持隆平超稻测产。

2015年袁隆平院士来到袁家山为基地揭牌

基地百亩超级稻试验田

稻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外记者团一行来到基地稻米文化长廊,中国农民早已司空见惯的农具在两位外籍记者看来却是稀奇玩意,乌斯曼和奥利弗饶有兴趣的上前体验了石磨和脱谷机的操作方法,当了一回“洋农民”。

科普教育基地的主馆面积1320平方米,基地有读书室、书画室、放映室、展厅等。分上下两层,第一层为袁隆平院士成就展和他的生平一览,第二层为杂交水稻的发展历程和相关科普知识。

专心了解袁老生平和杂交水稻相关知识

正门“颐园”二字由袁老亲题

一层展示袁隆平院士科研成果与生平一览

二层展示杂交水稻科研历程

袁隆平院士的科学成果不仅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来自非洲塞内加尔的记者乌斯曼临别时写下留言:“袁隆平院士我们感谢您!”并留下了自己与故乡的名字。

两名外籍记者临别时留下感言

责任编辑:付欣宇

Hash:84737bd906fb0c2061b96ad5764b4f6132e2768e

声明:此文由 九江发布_wtg1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