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你看不完的风景 || 行走 · 碑林 ④

BEILIN

醉心西安书法胜迹间

钟明善

步入会稽山阴兰亭,寻觅书圣王羲之的足迹,陶醉于清丽的水光山色,你会觉得王右军“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是“得山水清气”的妙语。曾得俚语:“凤城春树尚含烟,会稽翠竹染晴岚。岁岁今日兰亭会,鹅池千载涤尘缘。”的确是这样,在山阴道上会稽山下,流觞亭畔,茂林修竹,发人自省,净人心扉,除人俗念,令人宁静。然而漫步龙山之下,禹庙之旁,我时时刻刻忘不了的还是古都西安。

“南登会稽山,日暮望长安。河山隔几重,诗思一线牵”。这时,我自然的想到了两位先贤。一位是书圣王羲之,他幼年受业于卫夫人,学习书法。成年后过江到了中原地区,见到了李斯、曹喜、锺繇、梁鹄、蔡邕、张昶等人的书法遗迹,“始知学卫夫人,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由此潜心翰墨数十载,遂成一代大家,书坛宗祖。另一位是贺知章,他37岁中进士,离开故乡会稽(今绍兴)到长安做官。49年后返归故里。当时,唐玄宗亲写五律为他送行,李太白奉命写七律送他。这位自称“四明狂客”的老人,回故乡后写了一首情景交融意境极佳的叙事短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他是杜甫诗所称“饮中八仙”之一,其书法被刘禹锡和温庭筠赞为“壁上笔纵龙虎腾”、“笔力遒劲,风尚高远”。这两位中国书法史上超群杰出的大书法家,其法乳滋育之地却恰恰都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流域、中原地带、三秦故地。

我更想到唐代长沙那位俗姓钱的和尚——怀素。他自幼喜欢书法,“颇好笔翰”,“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笔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到了长安,“谒见当代名公”,得到了颜真卿等人指点之后,书法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以狂继颠”,被后人尊为“草圣”。

长安,这个周秦汉唐等13个朝代建都之地,金石文字,随处可见,文物之富,自不待言。它是中国书法的故乡,书法的渊薮,书法艺术的摇篮。历代学者、书家都以游学关中为治学必由之路。三秦故地更为历代金石家所关注,如张怀瓘《书断》、徐浩《古迹记》、张彦远《法书要录》、米芾《书史》、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赵崡《石墨镌华》、梁巘《评书帖》、孙星衍《寰宇访碑录》、吴大澂《容斋集古录》、毕沅《关中金石记》、毛凤枝《关中金石文字存逸考》、王昶《金石萃编》、王志沂《关中汉唐存碑跋》、程敦《秦汉瓦当文字》、王国维《三代秦汉金文著录表》、罗振玉《秦金石刻辞》、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等,或专述一类,或综述评说,可谓载籍浩繁。近代武树善纂《陕西金石志》更为一代著录之大观。特别一提的是毕沅(字秋帆),在巡抚任中踏察关中文物古迹,所立保护碑记,遍及关中。

上世纪80年代初,影响全球的中国书法热的大潮在神州大地掀起,书法故乡西安更受到全球各界人士的青睐。有900多年历史的关中金石之府——西安碑林,成了全球书法文化朝圣者的首选。当时由陕西省旅游局举办的长安国际书法年会成了全球书法人关注的盛会与热点。此时,我在西安市文物局小雁塔保管所工作,参与筹备国际书法年会,应省旅游局之约,写了一篇导游性质的文章《书乡巡礼》,内部印发,供导游朋友参考。此时,我为当时一次招生八、九千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长安书法函授学校(后更名西安书学院)主编具有杂志性的函授教材《学书法》、《碑林》,无论志趣所使,还是职责所驱,都使我对灿若繁星的西安书法胜迹心驰神往,自觉加入到研究者行列,30年沉醉不醒。

追踪前贤的脚步,漫步于渭水之滨,毕郢原上,秦岭山麓,褒斜故道,“洗涤摩崖上,徘徊造像间”,访碑读帖,鉴赏金石,你会被历代书法大师们惊人的创造所感动,你会觉得这才是中国书法真正的传统,你更会为我们中华民族有这样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自豪。唐代欧阳询行见索靖所书碑石,回缰、下马、坐卧其下,观览三日夜依依不舍离去。

醉心西安书法胜迹,像欧阳询一样如痴如醉入魔。真佩服我们老祖先的艺术创造力之旺盛,更感谢上苍给我们后人的厚赠。能在书法文物层出不穷的今天读到这些文化瑰宝,与古人直接对话,也是我们这一代文化人的缘分与福气啊!

美丽西安,为你祝福!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刘陈洋子

排 版:刘陈洋子

审 核:陈 皓

Hash:ed485c7df2e4ce8b5c8f8620da5d9aafdcdb2a1e

声明:此文由 魅力碑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