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龙卧虎的许昌宝地,流传的故事有趣奇异!‖彭春岭

藏龙卧虎的许昌宝地,流传的故事有趣奇异!‖老家许昌

文‖彭春岭

图‖老家许昌

许昌城西七华里有个村庄叫七里店,很久以前村里有座玉皇庙,当地人又叫天爷庙。许昌城西七公里有座风景如画的墓园,叫玉皇岭。传说以前从玉皇庙到玉皇岭之间有一道隆起,就像一道山岭一样,当时名字就叫玉皇岭,墓园叫玉皇岭就是由此而来的。当然,现在庙已无存,岭也泯然不见,可很多村里的老人都说当年可是确确实实地存在。

为什么一马平川的豫中平原会有一道岭,这岭又和玉皇大帝有什么关系呢?还是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里店村,听听村里的老人给我们讲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

七里店原来并不叫七里店,因为于姓先民定居此处较早,所以最早叫于家村,又叫于家洼,可见当时的地势并不高。岭是怎么来的呢?莫不是和飞来峰一样,从天而降?第一种说法——有老人说是龙化成的。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这里地平如镜、溪流清澈、春花秋实、阡陌纵横,百姓安居乐业。忽然一天,乌云遮天避日,狂风呼啸不止,电闪撕苍天,雷鸣震寰宇,顷刻间暴雨如注,连月不止,方圆数十里一片汪洋,成为泽国。

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造成人畜溺死不计其数,庄稼树木被水淹没,不仅如此,这场洪水的水势还愈来愈高,眼看着就要人烟不存,危在旦夕……

凡间老百姓遭此劫难,惊动了天上的大小神仙,赶紧奏明玉皇大帝。玉皇大帝闻奏,连忙下了一道玉旨,派八部天龙之一的青龙下凡拯救百姓,退去洪水。

青龙赶到许昌城西,驱乌云、镇雷电、收暴雨,可众生灵仍在水中苦苦挣扎。青龙看到后心急如焚,冒着断骨之险、刮鳞之痛,一头钻入地下,上下翻动,于是这里的地面渐渐突起,露出水面。百姓、牲畜迅速汇聚这里,保住了性命。而青龙为保一方生灵,永藏此地,再也没有升天。

洪水退后,这里形成了东南、西北一道长岭,东南为龙头,龙头就在七里店村,龙身龙尾蜿蜒向西北。从此,这里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人才辈出。

后来,人们为了称颂玉皇大帝,在龙头处修建了一座玉皇庙,当地老百姓又叫天爷庙,为传说中的七里店五大庙之一,善男信女们每到三十、初一和三月十八,都要来此给玉皇大帝烧香磕头,后来,据说在文革期间,天爷庙被毁。

玉皇岭也由此而生,成为藏龙卧虎的风水宝地。至今还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诗:

玉帝降旨拯百姓,

青龙镇水保安宁

东南龙头西北尾,

人杰地灵玉皇岭。

而玉皇岭也因为风景优美,被建设为今天许昌市的墓园,成了很多人的千年安息之处。

也有老人说这道玉皇岭不是青龙变的,而是王气所化。也不知是哪朝哪代了,许昌城西的于家洼不知从哪天起地势开始不断升高,原本地势低洼的于家洼就如一条将要腾空而起的飞龙一样,龙头在东南,龙尾在西北,眼瞅着高出地面,越长越高了。

当地的地方官和老百姓不明就里,以为要平地起山,虽然都很稀奇,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话说当朝宰相是个诸葛亮、刘伯温一样的人物,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这一夜忽然觉得右眼乱跳,心烦意乱,似有大事要发生。于是就走出书房夜观天象,只见京城千里之南有王气聚集,掐指一算,正是许州城西。怎么办呢?为保天下平安无事,必须在王气形成气候之前将其斩断。

第二天一上朝,宰相就密奏皇帝,十万火急,宣许州知州进京面圣。你想一个区区知州,芝麻大的小官儿,做梦也不会想到皇帝会召见自己,哪敢怠慢,也不坐轿了,骑了匹快马直奔京城。

到了京城,先面见宰相。宰相仔细询问了许昌城西地势升高的异象后,咬着耳朵,给知州下达了一个秘密命令。第二天上朝,在宰相的授意下,皇帝传旨:许州知州勤政爱民,治理有方,升任知府;许州城西地势隆起乃当今皇帝圣明,感动玉帝所致,是大大的祥瑞。钦命新任知府火速赶回许昌,在城西于家洼龙头处建一座玉皇庙,以表达当地百姓对玉帝的感谢之情。

知府得了圣旨,又是日夜兼程赶回许昌,立即派工匠在于家洼龙头处建起了一座巍峨雄壮的玉皇庙。奇怪的是,自从玉皇庙建成后,原来隆起的地势不但不再往上长,而且慢慢开始回落了。老百姓哪里会知道这其中内幕,只道是真的当今皇帝圣明,州官治理有方呢。后来,有消息传出,人们才慢慢知道,原来是宰相大人通天彻地,通过天上的玉皇大帝压住了此地人间的王气,要不然这个地方还真能出个皇帝呢!

不过这座玉皇庙因为坐落在城西七里,地理位置优越,前来烧香祭拜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非常旺盛,逐渐成了当地一景了。

据村里老人回忆,在抗战期间,国军为保卫许昌和日军打得很激烈,伤病员很多,设在五郎庙的伤兵院根本住不下,于是就把玉皇庙给拆除了,拆下来的砖瓦用于五郎庙扩建伤兵院。

今天,又有善男信女在玉皇庙的原址处建起了简陋的玉皇庙,玉皇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彩塑雕像,还有太上老君和托塔天王分列左右作为配享,香火不断。

【作者简介】彭春岭,笔名“鸥鸟”,许昌市鄢陵县人,河南省作协会员,现供职于许昌市魏都区政协。

*即将消失的许昌村落,飘散着我无处安放的乡愁!‖高爱许

为此,钟爱许昌文化的我们,于2016年1月申请成立了志在宣传许昌文化的微信公众平台——“老家许昌”:“老家”随身携带,情感永不落下。截止到2019年5月15日,“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已刊发原创文章2000余篇,订阅人数数万人。

注:1、本文原题:《天爷庙的传说》。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2、文中图片来自“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原创图片库,版权归“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平台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本公众平台立即删除。

3、欢迎转发微信公众号“老家许昌”作品,如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单位或个人需使用“老家许昌”微信公众号相关作品,使用之前请务必联系后台。

(砸稿时,请注明“原创首发”)

Hash:b15d9bb1d4d21e627935bc495ad6cd108c87be40

声明:此文由 老家许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