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 | 颜真卿《东方朔画赞》

东方朔画赞碑》全称《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俗称颜子碑。自署天宝十三载(754年)十二月立。 晋夏侯湛文,颜真卿楷书,碑阳额为其篆书。碑阴记为颜真卿撰文并楷书,额为其隶 书。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阳、碑阴各15行,碑侧各3行,行30字。 碑在山东陵县,拓本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唐开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韩思复曾铭石立于东方朔神庙前。 天宝十三载 ( 754年)颜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访使东平王安禄山为探察颜氏虚实,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监察御史阎宽、李史鱼、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颜真卿 与之狎游此庙。见其碑文磨损不堪,感叹之余,挥毫依旧文重书,复刊于石,并撰 碑阴记,以抒对东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镌刻完工时,正值安禄山反叛,石刻被藏匿土中。十余年后,由别驾吴子晁起立于庙前。 

此碑精拓本鲜见。宋拓本剜凿甚少,损字可辨,碑阳“颉〓”之“颉”左上与 “颃”字均未损。“跆藉 势”之“ ”字未剜成“贵”。“京都”二字损坏不甚。 “既浊能清”之“浊”字未损。碑阴“琅邪”二字未损。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贵”。由于此碑石质粗劣,随着时间延移剥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几不可 识。有翻刻本,其中亦有精良者。

《东方画赞》碑文字体平整峻峭,深厚雄健、气势磅礴,为颜氏四十五岁盛年时之作。是临习颜体大字的最佳范本。

颜真卿书此碑时正值盛年(45岁),笔法刚健雄浑,遒劲严正,为颜碑中的珍品。苏轼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后见逸少本,乃知鲁公自临此。虽大小相悬而意良是,非自得于书,易为之言也。”(《仇池笔记》卷下)此碑已初具后来颜书的规模,在研究颜书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千百年来,世人争相拓摹,推崇备至。

释文: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

晋夏侯湛撰

唐平原太守颜真卿书

大夫讳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事汉武帝,汉书具载其事。先生瑰玮博达,思周变通,以为浊世不可以富贵也,故薄游以取位,苟出不可以直道也。故颉(xíe)颃(háng)以傲世,傲世不可以垂训也,故正谏以明节,明节不可以久安也,故诙谐以取容,洁其道而秽其跡,清其道而浊其文,驰张而不为邪,进退而不离群,若乃远心旷度,瞻智宏才倜傥博物,触类多能含变,以明算幽赞,以知来自三坟、五典、八索、九丘、阴阳图纬之学,百家众流之论周给敏捷之辩,支离覆逆之数,经脉药石之艺,射御书计之术,乃研精而究其理,不习而尽其功,经目而讽于口,过耳而闇于心。夫其明济开豁包含弘大陵轹(lì)卿相,嘲哂豪杰,笼罩靡前,跆(tái)籍贵势,出不休显贱,不忧慼戏万乘若察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可谓拔乎其萃,遊方之外者也.谈者又以先生嘘吸冲和,吐故纳新、蝉蜕龙变、弃世登仙、神友造化、灵为星辰,此又奇怪。忽恍不可备论者也,大人来守此国,僕自京都,言归室省,睹先生之县邑,想先生之高风,徘徊路寝,见先生之遗像,逍遥城郊。观先生之祠宇,慨然不怀,乃作颂焉。其辞曰:“矫矫先生,肥遁居贞,退不终否,进亦避荣,临世濯足,希古振缨,涅而无滓(zǐ),既浊能清,无滓伊何。高明克柔,能清何视,汙若浮,乐在必行。处俭冈忧,跨世凌时,远蹈独遊,瞻望伦代,爰想遐蹤(zōng),藐藐先生,其道犹龙染迹朝隐和而不同棲迟。

Hash:d824c4f5ddf5a07fd0991b083217b5ce86e753eb

声明:此文由 中国书法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